走到第五季的《奇葩說》,還能走多遠?

文 | 栗子

第五季開始前,《奇葩說》發佈了一個預告片,核心是:被送進了ICU重症監護室的“奇葩說”還有救嗎?

幾年前《奇葩說》第一季播出,就拿下了當年網綜的點擊量第一,如今走到了第五季,網絡上質疑的聲音也越來越多。新奇葩不給力成了網友們主要吐槽的地方。

走到第五季的《奇葩說》,還能走多遠?

其實這兩個問題對於《奇葩說》來說其實是誤解的。

從《奇葩說》開播以來,火了一票職業辯論選手,例如馬薇薇、黃執中、顏如晶、陳銘等,這些選手的特點是邏輯能力強,具有職業性,同時在《奇葩說》的舞臺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綜藝角色定位。另外一批非綜藝咖肖驍、範湉湉等也在四季的過程中學會了不只是講段子,而是有邏輯的講段子。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經過了長期的舞臺磨合,找到了在這個舞臺上最佳的輸出觀點的方式。

所以新奇葩不給力這件事是無法解決的。

老奇葩已經給了觀眾一個“最佳印象”,由奢入儉難,看過好的,再看還好的,就覺得不好了。並不是新奇葩不給力,而是觀眾已經習慣了更好的。

走到第五季的《奇葩說》,還能走多遠?

從這一點出發《奇葩說》面臨的問題是:

第一,如果不讓新奇葩加入,老奇葩的出場次數太多,會引起觀眾的審美疲勞。

第二,新奇葩的出現會讓觀眾不能適應這種降維。

所以在第五季的《奇葩說》裡我們不難發現,新選手大多都是已經具有一定知名度或者是專業類型辯手,提高新奇葩的門檻,確實不失為解決之道。

話題的重合其實也並不是這一季才出現,“工作中遇到碧池是以牙還牙還是不跟TA一般見識”其實和很早談過的“領導是傻叉要不要告訴TA”本質上是相同的,都是在探討職場人際關係。如果這兩道選題重合度不算高,可以看看下面這兩組選題的對比:

“高學歷女生做全職太太是浪費嗎?”和之前出現過的“漂亮女人該拼事業or男人”

“奮鬥的城市空氣質量越來越差,我要不要離開它”VS“你選擇大城床還是小城房”

這些問題本質上其實就是同一個問題。

五季節目,問題開始單一化其實是這個節目難以避免的問題。

許知遠在採訪馬東的時候也曾和他討論過這個問題,許知遠疑惑《奇葩說》裡的問題既然都是前人討論過的問題,那麼是否還有討論的必要呢?

馬東是這麼回答他的:你認為時代一定要是進步的,你在時間軸上面是要有一個疊加效果的,就是前面既然有了,後面就不要,但其實不是,歷史永遠是遺忘,重新來。

走到第五季的《奇葩說》,還能走多遠?

馬東的這個觀點在《奇葩說》的舞臺上體現的淋漓盡致,那些曾經討論過的辯題其實並沒有被大多數觀眾發覺是被討論過的,換了件衣服,觀眾就把它當做了全新的。大多數的觀眾仍在注意著新奇葩不給力的問題。

《奇葩說》還能走多久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它不會那麼快的結束。

《奇葩說》是站在純娛樂和知識性中間的節目,如今的許多知識型節目的出現和被喜愛印證了現在觀眾對於文化迴歸的認可,但這些節目並不具備普世性,而《奇葩說》顯然是抓住了這一點——既然節目類型是在過渡期,那麼便做一個過渡型的節目。

在這一季的《奇葩來了》中,馬東曾說,後面的節目會更偏向00後的口味。這與第一季的《奇葩說》“40歲以上觀眾請在90後的陪同下觀看”的旗號並無偏差,現在的00後就是當時的90後。

最新一期的《奇葩說》探討了校園霸凌的問題,“太胖了被嘲笑該不該減肥”,從這個辯題深入,主要談到了審美多元化與因為嘲笑而減肥並不是件丟人的事兩個觀點,這些觀點對於一個三觀已經完全成熟的成年人來說指導意義可能並不太大,但對於那些三觀還在建設中的00後,確實是意義重大。

當他們身邊有一個胖同學的時候,他們就會想到這個話題,想到尊重。而胖小孩也更能正視自己。

走到第五季的《奇葩說》,還能走多遠?

不得不承認,《奇葩說》在某種意義上承擔了大學應該承擔的責任——告訴這些孩子該成為怎樣的人。

所以,就算IP老化,話題陳舊,《奇葩說》依舊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擁有他的意義。

這個意義很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