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慧城市“熱戰”的2018

中國城市的發展遵循其內在規律,已經走過了40年的“由農村到城市化”的演進,而接下來的幾十年,城市的“智慧化”需求正逐漸成為城市發展新的動力。

中国智慧城市“热战”的2018

如果說過去10年是智慧城市的奠基、研究和爭議期,那麼2018年則是智慧城市的“黃金期”。儘管這一年我們在經歷著貿易摩擦、裁員潮、股價大跌,誰的日子都不太好過,但智慧城市的遍地開花,卻是眼前的“風景”。

  • 這一年,阿里智慧城市在杭州和海口同時發力全面開火,拿下了海口4.83億元的城市大腦項目,震驚業界;

  • 這一年,騰訊數字廣東“粵省事”小程序正式上線,騰訊雲的超級大腦要打造數字世界的操作系統,給出下一個十年的答案;

  • 這一年,京東城市在年初推出了“城市計算平臺”,在11月更是成立了業界第一個智能城市研究院;

  • 這一年,平安智慧城簽約了深圳和珠海,在珠江兩岸打造了兩顆智慧之珠;

  • 這一年,央企國企強勢進入,地產龍頭、運營商、安防、AIoT企業各自圈地,資本、實力、資源、人才、數據的對抗,2018年讓智慧城市走向爆發。

當然,從國際大背景來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規模、力度、競爭,都屬於少有之現象,Google也最多不過在加拿大多倫多有著一塊73畝地的試驗田。

對於2018年的智慧城市建設的覆盤和研究,顯得尤為必要。雷鋒網在垂直行業深耕多年,將對智慧城市在2018年的發展進行細緻的梳理和理性的分析。請看以下關鍵詞。

“數字”:依舊讓人充滿信心

智慧城市究竟有沒有市場?這個問題很多人基本不再糾結:數據是硬道理。有4個數字:

  • 95%。副省級以上城市總共19個,其中有18個已經在《政府工作報告》或“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

  • 83%。336個地級市中,279個已經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

  • 500+。據最新數據統計,有意建設智慧城市的政府單位,總計超過500個。

  • 290。目前已有290個城市入選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中国智慧城市“热战”的2018

雷鋒網拍於重慶智博會期間

此外,已經有眾多城市分別與BATJ、華為以及三大運營商等優秀的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運營服務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此前2018年8月的重慶智博會,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幾乎成為了智慧城市的特展。18.6萬平方米展覽總面積,“智慧城市”成為了最高頻詞彙。彼時,BATJ等在重慶落地了很多重磅項目。(見報道:《智慧城市——科技巨頭的“中場戰事”》)

“最聰明城市”:爭而不得

2018年,儘管智慧城市的上馬項目基本扎堆出現在北上深杭,但是對於“最聰明城市”,每個城市都在搶奪這頂桂冠。

“最聰明城市”之爭,是人力資本、社會凝聚力、經濟、環境、治理、城市規劃、國際推廣、技術、機動性和交通等標準的比較。紐約、倫敦和巴黎一直是公認的“全球最佳智慧城市”;北上廣深杭、重慶、武漢均中國最具影響力智慧城市的熱門“選手”。

中国智慧城市“热战”的2018

北京這個政治和文化中心,國際大都市,央企國企虎視眈眈,巨頭也紛紛緊抓政府項目;在上海,BAT接連出手,與市政府洽談城市合作,騰訊還落地了華東總部;在深圳,平安智慧城和華為雙雄並立,同時也是騰訊的總部,眾多AI生態公司也分佈其間;在廣州,數字廣東政務民生的智能指數已經獨領風騷;在杭州,阿里智慧城市的腳步越走越快,大部分信號燈路口全部由城市大腦掌管;在福州,京東城市正打造爆款案例即“信用城市”;在濟南,浪潮用“一平七通”的模式推動智慧應用的崛起;在慶,一個智博會,就引得智慧城市運營商們紛紛宣佈落地城市合作......

無疑,綜合實力來看,北上廣深杭這5個區域居於智慧城市頂級格局,當然這與巨頭大本營息息相關。之所以說“爭而不得

”,在於國內的智慧城市領軍者,在國際上,卻未能進前10。

上馬的項目接連扎堆在一線城市出現,雖然是企業背書的必要,但整體來看並非好事,城市差距(通信網絡、科技水平)將進一步拉大。

“商業模式”:各有千秋

2018年,智慧城市運營商們的基本形態浮出水面。

以交通治理為起點,從杭州城市大腦作為樣板向全國推進,是阿里智慧城市基本邏輯。與傳統智慧城市更關注硬件建設不同的是,阿里注重喚醒數據的價值,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礎設施全部數據化,此外其城市大腦計算平臺採用飛天操作系統,提供源源不斷的計算能力。

以地方性運營公司為主要打法的典型是騰訊的數字廣東。其主導的“數字政務”實踐,並聯合騰訊雲的超級大腦所代表的技術體系,在各個具體場景上構建人聯網、物聯網和智聯網。在應用端,則是發揮長處用微信、QQ、支付、位置數據、文娛等讓對手遜色。

注重和各地政府合作的典型是百度。以全面撒網的形式開啟一座又一座城市的簽約,但具體可落實仍需進一步瞭解。2018年,百度與北京、上海、雄安、重慶、陽泉等簽約合作,推廣百度大腦、自動駕駛、智能交通等能力,中小城市的樣板則以陽泉為代表。

提出打造“城市操作系統”的是京東城市。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京東配備了在微軟做了12年城市計算的鄭宇,以院士陣容成立了京東智能城市研究院,品牌升級後,京東城市和京東金融並列。打法上,京東城市挖掘時空數據,以點線面結合,進行信用城市建設。

而其他公司則以與政府成立合資公司、與上下游抱團等為主。

總的來看,獨立品牌、跨界合作、成立合資公司、運行城市級小應用(粵省事、愛城市網、北京通APP等)均已成共識。

智慧城市不僅是線下的資源爭奪戰,更是一場線上資源、社交關係網絡的“看不見的競爭”。

“失敗的構想”:智慧城市亦是如履薄冰

商業模式繁多,是否成立,卻有待驗證。

目前各家盈利情況均不透明,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是項目本身敏感,資金處於保密狀態;第二是回報週期長,短期內無法確保效果,無法回籠資金;第三則是依靠政府補貼建設,但造血能力不足,企業自己也要往裡貼錢。當補貼停止,就真正地考驗商業模式的是否成立。2019年,隨著早期項目的資金回籠以及智慧城市業務收入出現在財報中,外界將會有更多瞭解。

智慧城市的失敗案例,短期內的確還沒看到,但是風險卻一直存在。

如果頂層設計的太過於“高大上”,脫離實際,跟不上城市本身發展節奏,或者只注重建設輕視服務,會失敗;片面化,只打通了數據卻沒有進一步利用數據或者保護數據,造成安全威脅,會失敗;成本未合理評估,當補貼停止,項目就可能死掉,就是失敗;閉門造車,政府對智慧城市的項目太過於保密,公眾無法參與在,增加了尋租空間以及決策科學的狹隘性,這也是一種失敗。

“名利場”:有人春風得意,有人望洋興嘆

強大背書、政策支持是搶奪城市資源的重要因素,但每個項目的巨大的利潤來源也是不可忽視的。

2018年8月,海口市城市大腦2018年示範項目,以單一來源方式採購,阿里雲4.83億元中標——這成為了目前為止智慧城市領域最為知名的大單。據觀察,其採購的是“構建海口市城市大腦”,管理的是“所有的城市數據”,因此看得出來其實踐規模和路徑與阿里在杭州是一致的。

但海口是海南省省會、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城市,資金充沛,但我國更多的是拿不出巨資買系統、搞建設的中小城市,尤其是本身IT基礎設施比較差的區域,儘管欲求滿滿,但是奈何財政無法支持:智慧城市是規模化運作,盤子太大,不是簡單的採購就能解決。當然,政府決策也會分外小心。

曾經有一位市長找到一家智慧城市運營商,說想在自己的城市搞一套大腦。但是限於當地網絡信息化建設遲緩,以及大腦系統的成本,最終這個項目沒有對接成功。

可見,超前的部署,在一線城市的確可以立竿見影,但在三四線城市,智能化只是目標——他們的眼前要事是網絡化和信息化而已。

廠商的鉅額的利潤,對於城市而言,就是財政負擔。

“關鍵之年”:2019智慧城市行業急速爬坡

假如2018年是智慧城市的“第一天”,2019年就是橫刀立馬的真正戰場了。

手機市場誕生了Apple、Samsung、華為、小米這種國際級的巨頭公司,但智慧城市賽道出現的均是國內的企業,這更加說明了城建是受政策驅動的行業,數據敏感性太強。

思科和IBM儘管在國外早早試水這個領域,甚至理論層面他們更為領先,但在國內,僅有的資源就是一塊與房地產企業共建的空地(試驗田)——這沿襲了谷歌多倫多智慧城市的一貫作風。

中国智慧城市“热战”的2018

google的Sidewalk Labs智慧城市概念圖,來源:Google

從每天持續不斷的簽約案例來看,2019年的城市資源會向3類企業匯聚:強大政府背景的企業、政府強合作的企業、技術實力領軍企業。

但市場也會有所鬆動,這主要取決於一批創新型、深度垂直的智慧城市相關企業拔地而起,例如主導位置數據的千尋位置、汽車仿真駕駛平臺的51VR、AIoT企業特斯聯、主攻交通的專業廠商滴滴以及多年專攻安防產業的海康威視。

2018年上半年智慧城市蠢蠢欲動,下半年全面爆發。而2019年,5G的商用,城市內部、城市之間的網絡基礎設施能力將進一步提升,雲計算、大數據、AI、IoT的技術也將更加成熟,在其之上的各類大腦應用、城市計算平臺將走過緩慢曲線,進入急速爬坡期

雷鋒網總結

目前,產學研三界對“智慧城市”的把握進度是不同步的。

產業界更鐘情於實踐,快速上馬項目;而學界和研究界則注重城市的頂層規劃與科學設計。雷鋒網也注意到此前京東智能城市研究院的成立,委員會陣容中引入6位工程院院士,剛好是學界與產業界緊密結合的經典案例,業內少有。

此外,由於智慧城市是集合了雲數物智、5G、能源、地理數據、安全、金融等眾多產業版塊的領域,擁有單一能力的從業者也必將受限。可以說,除了城市資源,人才爭奪戰也將在2019年拉開。

中国智慧城市“热战”的2018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2018的腳步遠去,智慧社區、智慧交通將成為智慧城市在2019年的下一片藍海。

狂喜,熱戰,冷思考.....2019年,智慧城市的版圖,將有希望出現新的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