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大学生因“三无”收容被害,获50万赔偿,父亲却拿出部分修路


时代的进步避免不了很多事物的更迭,而在03年最为让人记忆深刻的除了非典,剩下的就当属“收容法”的改变。而促使这一法度改变的“转折”人物就是孙志刚,事发的那一年,他才27岁大学毕业刚二年,因为没有携带有效证件,先被带至派出所,后被送往收容站,再被送往收容人员救治站,三站之中经历的事情外人不得而知,最后不治身亡,在民意的促使下,“收容法”得以改变。

孙志刚01年大学毕业之后在深圳一家公司工作。之后他应聘成为广州达奇服装公司的一名平面设计师。从深圳跳槽进入达奇公司,当时处于试用期,月薪2000元。03年3月17日晚10点,喜欢上网的孙志刚离开与朋友合租的住房,准备到附近一家网吧去玩。因为刚来广州,还没办理暂住证,他出门时也没随身携带身份证。

走到天河区黄村大街上时,孙志刚突然被警察拦住了去路。当时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事后已无处查实,因而也无法判断警察拦住他,是否因为“他不修边幅”。而这一天正好是查出“三无”人员动员大会,所以才有了拦下孙志刚的一幕,当晚,将近110人先后被带进这个派出所,其中30多人被收容,这其中就包括孙志刚。


被送往收容所之后,孙志刚遭同病房的8名被收治人员两度轮番殴打,孙因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而事后这八人的话语着实让人吓了一跳,原来这一切都是收容所几位人员逼着做的,当天晚上,护士查房,发现孙趴在水泥床上一动不动,且呼吸微弱,脸色发紫,赶忙把他送到救治室。值班医生做了常规抢救,十分钟后宣布孙死亡。

孙志刚被故意伤害致死案发生后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也是在那一年的全国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所幸的是相关人员均被判刑。而他的去世用一种壮烈的方式将‘公民权利’带进了百姓视野。促使了“收容法”的改革,,而他的家人也因此获得了50万元的赔偿。孙志刚的坟墓离村湾不远,耗资10多万元、耗时长达半年多,由孙禄松自己设计。那么孙志刚身后的这十几年,他的家人是如何生活的?

孙志刚出事后,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父亲孙禄松感念社会各界对全家的关爱,拿出一部分钱给村里修路,给全湾几十户乡亲家家安装了有线电视,给孙志刚修了墓园。2004年年底,孙禄松用剩下的钱又凑了些,花了32万元买下一栋位于黄冈市区东坡大道22号的三层小楼。为了生计,两年后二儿子孙志国开起了“孙氏酒家”,他也想换个环境,一家人便都搬进了城。


二儿子志国是国家一级厨师,原在武汉等地打工,哥哥出事后毅然回到老家,“我从家里的老二变成了长子,更有责任陪在爸妈身边。”最初,有人建议他取名为“孙志刚父亲的酒家”,孙禄松断然拒绝。他说儿子是因推动法制而死,不能拿来赚钱,便换成了如今的这个名字。如果不知道它背后的故事,门口经过,它并不引人注目。

酒家就设在当地有名的“好吃街”上,做的是夜市生意。临傍晚开始开张,迎来送往到凌晨2点,生意好时还做过通宵。夏季主打龙虾,冬季则是吊锅。起初,不少人是冲着孙志刚的事情来照顾生意的。经过几年的经营,和治国的钻研,孙氏酒家现在这条街上生意最好。夏季龙虾上市时一晚可以做三四十桌,流水都有2万元。目前,店里雇请了3名帮工,夏天生意忙时请了五六个。

而也是在孙志刚事件的第二年,孙禄松就提出了民间救助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设想。他一直想成立一个“孙志刚基金会”,可是提了七八年,这个基金会最终还是没有成立。如今,他还有个愿望,就是找人来为孙志刚写一本书,经过十年的沉淀,他认为是到可以写书的时候了,主要就是告诉大家“志刚是怎么死的,是因为什么死的。”小便后话:孙志刚是民间的烈士,他的死终结了一个不合理的收容制度,为众多年轻人树立了一座丰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