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仅4人健在,他们值得国人铭记!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二十三位科技专家分别是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程开甲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7年“八一勋章”获得者,11月17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101岁。“中国核司令”程开甲去世之后,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仅4人健在。

陈芳允 ,浙江台州人。著名无线电电子专家、 中科院院士。我国卫星测量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陈能宽 1923年生,湖南慈利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中科院院 士。

邓稼先,安徽怀宁人。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 者,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 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郭永怀 ,山东荣城人。著名力 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我国近代力学事 业的奠基人之一。

彭恒武,1915年10月生于吉林长春,祖籍湖北麻 城。他是中国较早从事理论物理研究的科学家。

钱三强,浙江湖州人。原子核理学家,中国原 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

钱学森,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临 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科院 、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生,安徽宁国人,祖籍湖北谷城县。先后任哈尔滨均事工程学院教师、国防部五院总 体室主任、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部主任,一分院副院长兼液体发动机 研究所所长、七机部副部长、航天部科技委主任等职。中国导弹与航 天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孙家栋 1929年生,辽宁营口市人。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 科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屠守锷,浙江湖州人,生于浙江南浔。我 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工勋奖章获得者,著名 导弹和火箭专家,中科院院士。

王淦昌,江苏常熟人。中国实验 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 被誉为“中国核武器之父”,“中国原子弹之父”。

王希季 1921年生,云南大理人,中科院院士,是中国空间 技术 的开拓者之一。

王大衍 ,江苏吴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光学专 家,我国光学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者,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 奖获得者。

黄纬禄 ,安徽芜湖人。建国后 在重工业部上海电工研究所、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院任研究员1957 年转国防部五院二分院任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杨嘉樨 ,江苏吴江人。中国航天科技 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 者。中科院院士。

姚桐斌,江苏无锡人。1945年7月 毕业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冶金系。1951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工学博士, 1957年9月回国后在钱学森主持的国防部第5研究院工作,参与创建材 料与工艺所并任所长。

于 敏 1926年8月生,河北宁河县人。核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被称为“氢弹之父”

赵九章,浙江吴兴人。新中国成立后,促进组建了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1956年任 国家科技委气象组组长他在气象学、地球物理学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 献。

周光召,1929年5月生于长沙,湖南宁乡人。著名科学家,世界 公认的膺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

朱光亚,湖北武汉人。我国核科学事业的 主要开拓者之一。之科院、工程院院士。

吴自良 ,浙江浦江人。著名物理冶金专家,中 科院院士。50年代研究用国内富 产元素代替苏联40x低合金钢,对建立我国合金钢系统起了开创性作 用。60年代领导完成了甲种分离膜的研制工作。

钱 骥,江苏金坛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师 范学院。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方案的总体负责人,并为返回型卫 星的研制做了大量技术和组织领导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