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橋開通,為大灣區插上騰飛翅膀!

专题|“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桥开通,为大湾区插上腾飞翅膀!

专题|“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桥开通,为大湾区插上腾飞翅膀!

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23日上午在廣東省珠海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宣佈大橋正式開通並巡覽大橋,代表黨中央向參與大橋設計、建設、管理的廣大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致以誠摯的問候。

专题|“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桥开通,为大湾区插上腾飞翅膀!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而這項東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門的超級工程,讓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成為現實,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促進三地共榮發展。

經濟發展離不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交通設施互聯互通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支點。改革開放40年來,港澳與內地經貿合作日益深入,人員往來日趨熱絡。粵港澳交通設施互聯互通的需求愈加迫切,也受到中央及粵港澳三地政府的重視。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於今日正式通車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於今日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由中國廣東省、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三地首次合作建設,有力促進三地在綜合運輸、經濟貿易、科技創新等領域的深度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在建設上,由於大橋建設需要綜合考慮內地、香港和澳門的標準體系,建設條件複雜,在國外並沒有可借鑑的經驗。此外,工程區域涉及颱風、航道、水文、工程地質、航空限高、防洪等多方面要求,面臨著諸多世界級技術挑戰。

专题|“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桥开通,为大湾区插上腾飞翅膀!

在大橋建設期間,大量自主創新的新技術、新設備和新工藝應運而生,創下國內外多個首次。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表示:“在生產流程改進和技術裝備升級方面,海底隧道沉管管節、橋樑墩臺等大型混凝土預製構件,實現大型化、工廠化、標準化預製生產,鋼樑實現車間化、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生產。所有的橋樑、混凝土的墩臺和鋼樑、鋼塔等大型構件都採用大型浮吊吊裝。我們針對不同的工序,開發了諸多世界一流,甚至領先的工裝系統、機械設備、工廠流水線和大型專用船舶等。”

這座跨海大橋的誕生,不僅讓香港、珠海、澳門之間的陸路距離極大縮短,心靈距離進一步靠近,更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未來聯通了更多的可能,世界級灣區的中國樣本已在路上。如今,港珠澳大橋如長虹臥波,一橋連三地,串聯起了珠江口和伶仃洋兩岸。珠海、澳門從陸路前往香港的平均出行時間從原來的3個小時縮短為半個小時,真正形成一小時生活圈,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专题|“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桥开通,为大湾区插上腾飞翅膀!

這座穿越伶仃洋的大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里,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也是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對此,港澳媒體熱議大橋開通,稱港珠澳大橋不僅通車、通人,還能夠通情感、通思想,既是有形的通道橋,亦是無形的“連心橋”。

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啟航

而就在一個月前,9月23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運營。這一個月裡,經常往返廣州和香港的柯先生已記不清乘坐了多少次。他此前從廣州東站至香港紅磡,需耗時2小時,而今不到1小時即可到達香港。

“乘坐高鐵去香港已經成為一種‘新時尚’。”廣鐵集團負責人說。港鐵常務總監金澤培則表示,加入內地高鐵網絡將拉近香港與內地的距離,增強溝通,實現互補發展。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主席、香港“一帶一路”總商會會長鄭翔玲認為,隨著多項基礎設施逐步落成,大灣區的交通將更便利,必將帶動經濟融合、社會融合、民心融合。

专题|“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桥开通,为大湾区插上腾飞翅膀!

清晨,搭乘著高鐵從香港出發,銀行高管去往廣州或深圳拜訪企業客戶。午後,深圳的科技園區裡,風險投資人和創業者在咖啡店談論項目融資。暮色裡,香港中環的金融白領脫下了西裝外套,和同事們走進小酒館,暢聊環球市場的軼事。

“粵港澳大灣區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形成,並在許多領域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戴東昌表示。截至2017年底,粵港澳大灣區高速公路里程已經超過4000公里,是全國高速公路網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核心區的路網密度已經超過紐約、東京、倫敦三大灣區。

专题|“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桥开通,为大湾区插上腾飞翅膀!

水運方面,基本形成了以西江干線和珠江三角洲“三縱三橫三線”為骨架的江海直達、連通港澳的高等級航道網。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內河航道通航里程已經超過6000公里,位居全國的前列。

同時,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上沿海港口和機場分佈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8000萬TEU(國際標準箱單位),民航旅客吞吐量超過2億人次,均位居全球灣區之首。

专题|“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桥开通,为大湾区插上腾飞翅膀!

“廣深港高鐵讓來港旅客通過香港航空的航班前往海外,對本地航空業產生積極作用。”香港航空方面表示,“世界上大的城市群區域內經常有數個大型機場為之提供服務。以華盛頓地區為例,大華府地區就有三家機場,空鐵聯運等便利的交通配套、機場之間差異化定位,能夠為區域內居民提供更多選擇。”香港航空新組建了大灣區營業部,積極拓展大灣區市場。

2017年,由香港國際機場、澳門國際機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珠海金灣機場、惠州平潭機場、佛山沙堤機場等七大機場組成的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旅客吞吐能力約2億人次,年貨郵吞吐能力約807萬噸。客貨運規模超過紐約、倫敦、東京等世界級機場群,位居全球灣區機場群之首。

粵港澳形成更廣闊的“通聯版圖”

此前有分析認為,由於珠江口的天然阻隔和跨江通道的缺失,香港對珠三角西岸、粵西乃至中國西南地區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此前相對有限,在某種程度上造成珠三角東西兩岸相對發展失衡的局面。

《南方日報》曾刊文指出,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在港澳與珠西區域之間建起了陸路環鏈接,打通了區域阻隔,是東、西兩個經濟片區、兩個區域交通網絡的連通,將有力促進東、西區域生產要素的流動,這為珠海集聚更多高端要素、促進區域創新和開放發展帶來新的增長空間。

专题|“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桥开通,为大湾区插上腾飞翅膀!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分析,港珠澳大橋作為一條陸路通道,將為香港與粵西、廣西乃至西南等地的部分客貨交流提供更便捷的路線——不必經由深圳、廣州,可直接通過港珠澳大橋經由珠海直達粵西、廣西乃至西南等地,運輸距離大約可縮短200多公里。

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分析,港珠澳大橋這一跨境大型基建項目,極大完善了粵港澳地區的交通設施建設格局,從全局角度來看,為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搭建了更加通聯的道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港澳與整個內地的互聯互通等方面,都有很明顯的積極意義,更直接來看,可以極大減少人流、物流、資金流等多方面的交往成本。

专题|“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桥开通,为大湾区插上腾飞翅膀!

“大橋的開通是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國家戰略後的重大利好,它會為灣區帶來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助力。”上述機構負責人表示,港珠澳大橋的開通,為今後香港金融貿易航運等行業和澳門國際休閒娛樂中心、經濟多元化,在與珠三角、廣東以及整個內地的溝通聯繫上,都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也能拓展更廣闊的通聯版圖。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表示,大橋能夠打通粵港澳大灣區與粵西和中國西南地區的通道,改變大灣區與粵西以及廣西、貴州、雲南等西南地區的地緣空間格局。

大灣區城市的文化交融將更多、心靈距離會更近

港珠澳大橋也讓港澳與內地人民之間的文化交融更多、心靈距離更近。最直接的一個例子,就是儘管香港與澳門靠道路左側行駛,內地靠右行駛,但在駕駛習慣和交通規則很大不同的情況下,仍可共同跨越港珠澳大橋,駛向對方的城市。

港珠澳大橋利用立交橋的設計,解決了這個差異——駕駛員在抵達或駛離香港、澳門口岸後,按照行車指示牌通過立交橋,就能完成行車方式的調整。除此之外,三地在機動車牌照管理上,已經運營得很成熟了,即便駛入對方的城市,也很容易習慣駕駛規則。

专题|“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桥开通,为大湾区插上腾飞翅膀!

港珠澳大橋採取的三地三檢、一次放行通關模式,也是三地口岸和政府採取的非常好的合作模式,對於發揮大橋通車量和通行率都有較大促進。20多年的實踐證明,“一國兩制”取得了極大成就,文化與生活習慣上的差異,並不妨礙港澳與內地之間互通有無、合作共贏、共同發展。關鍵是要有心靈上的認同感,同呼吸、共命運是港澳迴歸祖國以來保持繁榮穩定的必由之路。

有專家認為,對港澳而言,在港珠澳大橋的開通的機遇之下,其自身也要進一步加深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社會共識和責任感,“要積極迎接機遇、擁抱機遇。”而隨著兩地互聯互通增加,香港年輕人對祖國的發展認同也會加強,“他們將會與內地走得更近。”

對內地而言,也將能更多地借鑑香港的經驗。“我在香港生活了超過25年,香港在生活方式、社區服務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內地城市學習的地方,比如,如此擁擠的城市卻很少堵車。”上述人士指出,香港的社區醫療、養老服務、文化活動、基礎設施等,都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中借鑑,“未來內地需要解決的大城市問題,也可以借鑑香港的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