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老照片:十三张照片看完末代皇帝溥仪跌宕起伏的一生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出生于醇亲王府。1908光绪帝载湉病重,慈禧太后下令将溥仪养育在宫中。图为3岁的溥仪和父亲醇亲王载沣、弟弟溥杰

当时溥仪被接到宫中还发生一场混乱,年幼的小溥仪哭闹不止,幸亏乳母喂奶才结束了这场哭闹。于是军机大臣和摄政王载沣商量由乳母抱着溥仪去中南海,然后再交由内监抱着见皇太后。同年溥仪继位,年号宣统。

6岁时骑马照。宣统三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消息传来,清廷一片慌乱。溥仪下《罪己诏》。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民国政府与清室协商,保留了许多对皇室的优待条件,承诺每年支付清室费用400万两银元,新币发行后,改为400万元,民国政府同意溥仪暂居紫禁城,史称“逊清小朝廷”。


民国六年6月14日,前清遗臣张勋以调解段祺瑞代表的国务院与黎元洪代表的总统府之间的矛盾为名,率定武军4000人入京,把黎元洪赶下台。7月1日,张勋兵变,宣统复辟,年仅12岁的溥仪又坐上龙椅

皇宫中的溥仪是没有安全感的,随时担心可能被人赶出皇宫,这种担心在民国十三年成真了。民国十三年,直奉战争爆发后,直系将军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要求溥仪一家全部搬出宫。溥仪与润麒、溥杰、庄士敦在御花园

1925年2月24日,溥仪在郑孝胥和日本人的策划下,经北京东交民巷日本使馆,化装成商人,由北京前门车站乘火车匆匆逃往天津,落脚于清旧臣张彪之宅——张园。这天正是旧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溥仪选择这一天,是期盼着将来重新回到北京,恢复大清祖宗遗业。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在满洲建立“满洲国”。1934年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

伪满时期的溥仪

民国三十四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满洲国,满洲国政权覆灭。图为被苏军俘获时的溥仪

1946年8月12日,伪“满洲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苏联军官的押送下从海参崴到达东京,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作证。16日,溥仪出庭作证,揭露日军制造伪"满洲国"的阴谋及其罪行。

1950年7月30日, 苏联通知溥仪引渡回中国时,8月1日,溥仪与其他满洲国263名“战犯”在绥芬河由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送抚顺战犯管理所受到约十年的思想再教育与劳动改造。编号是981。

1959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国家主席刘少奇的特赦令对溥仪予以释放。特赦令说:「溥仪关押已经满十年。在关押期间,经过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经有确实改恶从善的表现,符合特赦令第一条的规定,予以释放。」从此,溥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结束了传奇的一生。溥仪3岁入宫,一生三次登基,三次退位。经历了皇帝、战犯、公民的身份转换,晚年的溥仪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