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戰略分析高級總監曹世博:讓記錄的價值被看見

2018年10月30日,快手在北京舉辦了主題為“Fe+新商業”的發佈會,正式推出了面向商業化的快手營銷平臺,這也意味著在用戶端積累了海量用戶的快手,開始加速商業化進程。據悉,此次發佈的快手營銷平臺囊括了快手廣告和快手商業開放平臺兩大部分,涵蓋了信息流廣告、品牌標籤頁廣告、粉絲頭條、快接單、快手小店、矩陣號、商業號等一系列產品,將幫助客戶、合作伙伴挖掘出更大的商業價值。

現場,快手戰略分析高級總監曹世博分享了主題為“讓記錄的價值被看見”的演講,全方位剖析了快手平臺獨特屬性與社會價值。他表示,快手是一家以數據和算法驅動人工智能公司,一直做的事情是通過技術讓每一個人都有能力更好地記錄和分享生活,在獲得關注的同時,從而消解人的孤獨感,為每個人注入幸福與快樂。

在秉承“每一個個體都值得被記錄”的理念驅動下,快手保持了快速成長速度。如今,快手不僅成為了“老鐵”們高頻溝通的社交工具,記錄生活點滴與美好,更帶來了普惠的社會價值。曹世博認為,快手平臺主要有用戶覆蓋廣及觸達最後流量紅利,擁有粘性更高的社交關係鏈沉澱,AI與數據賦能三方面的優勢。


快手戰略分析高級總監曹世博:讓記錄的價值被看見


用戶覆蓋廣

觸達最後流量紅利

作為近年來快速興起的內容表現形式,短視頻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喜愛。相較其他短視頻平臺明顯的頭部效應特徵,快手尊重每一個用戶,是一個幫助普通人分享生活瞬間、美好的平臺。

數據顯示,目前快手平臺上,每一天有約1500萬條以上的短視頻內容正在被創作和記錄下來,日活用戶的DAU數據已經超過了1.3億,用戶的日均使用時長超過60分鐘,每天平臺上產生了超過150億次的視頻播放,同時帶來了超過3億次的社交點擊、分享和評論。

曹世博表示,快手的短視頻內容已覆蓋運動、音樂、萌寵、科技、美食等多個品類,累計標籤數量超過300萬個,持續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平臺上的內容創作者與粉絲間是平等的朋友關係,在這裡,你既可以看到像精衛填海、水滴石穿等記錄平凡生活的創作者,也有草根出身成長起來的大V。當然,快手平臺上還有王祖藍、黃渤等明星入駐,以及央視、新華社等媒體賬號。這些不同角色的賬號構成了一個平等、開放的內容生態。

目前,快手已經是一款滲透進各個圈層、不同區域的國民級應用。從區域分佈看,快手用戶覆蓋較廣,華北、東北、西南、東南的主要省份用戶佔比較高,與國內整體的網民區域分佈較為吻合;而從年齡上看,快手小於24歲的用戶佔比是24%,遠遠高於全網用戶的13.7%。尤其是在一些流量欠發達地區,快手有極高的滲透率,比如青海區域有70%左右的用戶每天使用快手,半數以上的人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使用快手。


快手戰略分析高級總監曹世博:讓記錄的價值被看見


社交屬性更強

老鐵關係鏈更有溫度

除了廣覆蓋外,快手在七八年的發展中,沉澱下來了一大批忠誠度極高的用戶,留存率遠超出行業平均水平。一組數據統計顯示,註冊快手一年以上的用戶佔日活的比例高達50%,註冊兩年以上的用戶佔到了30%的比例,三年以上的用戶達到了20%。這種忠誠度上的提升與快手更低的使用門檻、更普惠的價值觀有很大關係,有46%的用戶每個月至少發佈四個以上的作品。


快手戰略分析高級總監曹世博:讓記錄的價值被看見


不僅如此,快手平臺上的用戶間還自發形成獨特的“老鐵關係”。一般來說,平臺上的大V與粉絲間是仰視、跟隨的關係,大V一旦成長起來,就會高高在上,與粉絲存在距離感。但在快手平臺上,社交鏈的黏性體現在溫度上,內容創作者與粉絲建立起了老鐵關係,彼此是平等、尊重的,是一種分享與陪伴,這種天然的信任關係,帶來了高頻的點贊、評論和互動的社交行為。

社交關係與內容創作、內容消費形成了有機的正向循環。曹世博還現場分享了一個案例,快手平臺上一位叫“大胃王貓妹妹”的網紅,主要生產美食類短視頻和直播,目前已經累積了2250萬的粉絲,一週會有7次直播。在兩千多萬粉絲中,有半數以上的用戶每週都會觀看至少一次直播。這種表現出來的高黏性、高活躍度,讓快手平臺“記錄”的價值得以充分放大。


快手戰略分析高級總監曹世博:讓記錄的價值被看見


AI與數據賦能

讓觸達與用戶更高效

“老鐵經濟”的出現,不僅彰顯了與眾不同的社交體驗,更延伸出了高效的社交商業價值,其中,AI技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如今,AI技術已經被應用到用戶體驗及商業營銷體系的各個環節中,實現短視頻內容的智能化、個性化分發,以及更高效的營銷。

“AI與數據的能力,幫助快手更有效、更高效地觸達用戶。試想,每天超過1500萬的內容被生產出來,並且傳遞給1.3億的用戶,背靠的就是AI為核心的技術基礎設施。”曹世博透露,整個內容分發過程中,會有一系列縝密的圖像處理、審核、響應分發邏輯支撐,最終幫助每一個用戶精準找到他想要的內容。


快手戰略分析高級總監曹世博:讓記錄的價值被看見


除了AI技術的基礎設施加持外,值得的一提的是計算機識別能力,主要體現在人臉識別、圖像識別、音樂、語音及魔法表情等方面,比如增強交互體驗的魔法表情和AR特效功能,受到了用戶的喜愛。再拿發佈於今年4月的時光機來說,原理是計算機通過數據分析識別用戶的面部,然後模擬每個人未來數十年後變老的模樣,從而喚起心中的感動。數據顯示,這一功能上線後,標籤參與量突破了560萬人次,顯著增強了社交網絡傳播的正面效應。


快手戰略分析高級總監曹世博:讓記錄的價值被看見


可以說,AI技術與數據能力的賦能,讓用戶更好地記錄和分享生活。就如曹世博說的那樣,記錄相較於消費而言,是一件更難、更需要堅守的有意義的事情,未來,每一個用戶可以回憶起那一刻心裡帶來的那份感動。快手一直希望地球上每一個個體都能把自己看到的一切記錄下來,讓他們成為一種可視化的回憶,留給世界一幅流動的清明上河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