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他未完成的事幹下去

將他未完成的事幹下去

吳國良生前的辦公室。記者張星宇攝

將他未完成的事幹下去

吳國良父親吳正雲。記者張星宇攝

將他未完成的事幹下去

吳國良出事地點。記者劉凱達攝

 “永不墜落的扶貧志”追蹤

昨日,昆明日報刊發《永不墜落的扶貧志——追記東川區湯丹鎮扶貧辦副主任、中河村黨支部書記吳國良》的報道後,在廣大幹部群眾中引起極大關注和強烈反響。大家敬仰吳國良的擔當精神、奉獻精神、優秀品格、苦幹勁頭和紮實作風,表示會將他未完成的事繼續幹下去。

扶貧腳步不會停下

昨日,湯丹鎮組織全鎮幹部職工集中學習吳國良先進事蹟。大家紛紛表示,吳國良先進事蹟感人肺腑、催人奮進,為下一步湯丹鎮打贏脫貧攻堅戰樹立了典範。

三家村距離鎮政府有近30公里的距離,因山路崎嶇、彎道較多,開車需要足足1個小時,若遇到雨天或是夜晚,則要更長時間。“這條路國良走過很多次,村裡情況也很清楚。但每個村之間的距離都不近,更何況那天他要跑4個村,晚上還有會要開。”鎮扶貧辦工作人員馬紹雨回憶,當天三家村是吳國良排查選點的最後一站,前面三個村的駕駛時間已經很長,而前一晚他還熬夜指導大數據錄入工作。“我記得他那天出門時還跟我說,要準備好晚上的會議材料,把目前鎮上大數據錄入工作進行總結,他要在會上彙報。我把材料都準備好了,卻沒聽到他再說一句。”馬紹雨哽咽著說。“儘管再沒機會聽到國良的指導,但脫貧事業我們會繼續幹下去,必須幹下去,以他為榜樣,以他為標杆。”

另一邊,中河村黨支部副書記楊燕華正在忙農村危房改造的事,問起吳國良,他依然很難過:“非常懷念他,但是工作決不能停止。國良最大的願望就是全村老百姓脫貧摘帽過上好日子,我們會完成他的遺願,村‘兩委’不會辜負他的期望。”楊燕華表示,要讓吳國良紮實肯幹的精神在中河村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更好地推進中河村脫貧攻堅各項工作。

激勵大家幹事創業

當前,正值東川區脫貧攻堅關鍵時期,吳國良的精神激勵著全區黨員幹部打好這關鍵一仗。

“我們將以吳國良為榜樣,把他身上集中體現的擔當精神、奉獻精神、優秀品格、苦幹勁頭和紮實作風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湯丹鎮鎮長羅雄表示,將組建宣講團在全鎮範圍內開展深入向吳國良同志學習活動,學習扶貧幹部吳國良同志先進事蹟精神,以他為榜樣,學習他不惜流血流汗、脫皮掉肉的拼搏精神。全鎮幹部將以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的使命感,以群眾不富、寢食難安的責任感,以決戰決勝的勇氣,以釘釘子精神,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東川區宣傳部工作人員張傑曾和吳國良在一間辦公室,他回憶,吳國良是個不愛說話的人,但幹起事來卻毫不含糊,很喜歡交朋友。“記得那年殺豬飯,他把所有同事都邀約到他家,大家暢聊工作,歡樂的場景我至今還記憶猶新。還有一次,大家集體爬山,他因為身體情況不佳不能登頂,他本可以先走,但因為要載大家回去,就在山腳足足等了4個小時。”說不完的舊事,是兩人之間的情誼。“沒有與扶貧無關的人,他的精神將激勵著我幹好接下來的工作。”張傑說。

400餘人送別吳國良

5月1日,吳國良的遺體告別儀式在東川殯儀館舉行,全區相關單位領導及吳國良的親屬、好友、同學、鄉鄰,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前來弔唁,大家集體追憶他、緬懷他。

當天,會場充滿悲慟的氣氛,400餘人在吳國良的畫像前默哀,做最後告別。“吳國良同志從小就樹立追求卓越、勇爭上游的人生理想,無論是在求知路上還是在為民服務的崗位上,他始終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總是一心一意撲在學習和事業上,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在扶貧崗位上,他身體力行、調查研究,長期奔走在村組一線,憑著堅強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為扶貧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湯丹鎮黨委書記周自開這樣評價吳國良。

報道刊發後,國內多家主流媒體進行刊發轉載。

“掌上春城”App、昆明信息港迅速對報道進行轉載,得到眾多網友的轉發和關注。搜狐網、新浪網、今日頭條、中國新聞網、雲嶺先鋒網、昆明市人民政府網站等國內主流網站都在顯著位置轉載報道,各地的網友紛紛留言、評論,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吳國良的哀悼和欽佩之情。

截至昨晚8點,“掌上春城”App閱讀量達25259次,點贊數80次。

網友“珍”留言:“我兒子也在幹扶貧工作,希望大家在工作中一定注意安全,英雄一路走好。”

網友“徐順聰”說:“我之前也在一個鄉鎮幹扶貧工作,危房改造、鄉村公路建設等工作忙碌且壓力大,很能體會其中心酸。願英雄一路走好。”

網友“雷世華”作詩一首紀念吳國良:“資源稟賦不一樣,大中國有貧苦人;黨政齊抓脫貧事,奉獻青春不覺悔;一年接著一年幹,一輩接著一輩幹,擼起袖子加油幹,復興中華!壯哉,中國!”

網友“張良”留言:“之前和他一起下村檢查工作,眼睜睜看著人就這麼沒了,那種絕望與無助的感覺一生難忘,英雄走好。”

記者張星宇 通訊員鄭加升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