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湖南,長在湖南,說湖南話,根卻在大冶!

在眾多冶商當中,有一個特別的人,他生在湖南、長在湖南,講著一口流利的湖南話,但骨子裡卻流淌著大冶的血脈。正因於此,他用行動一次又一次深刻詮釋著“大冶情懷”,他就是湖南省長沙大冶商會會長、湖南省三立置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華宇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鄭立軍。


生在湖南,長在湖南,說湖南話,根卻在大冶!

長沙大冶商會會長、湖南省三立置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鄭立軍

敢闖敢拼 困境裡尋成功危機時找機遇

鄭立軍1964年出生在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的一個普通家庭,因為父母工作繁忙,他自小就跟著爺爺一同生活,養成獨立自主和堅強勇敢的性格。上世紀八十年代,鄭立軍畢業後順利考入當地農業銀行上班,之後繼續攻讀天津大學碩士,最終憑藉著自己的勤奮和努力當上了信貸部主任,並先後被評為中國農業銀行湖南省分行“先進工作者”“營銷能手”“優秀客戶經理”。

2004年,因工作原因,鄭立軍接觸到了房地產行業,正好當時江華瑤族自治縣政府也大力支持房地產項目,鼓勵投資。看準了苗頭的鄭立軍,跟同事一起籌資拿地。剛開始,大家的投資意向很大,每人或多或少出了些錢,可沒過多久,他們又紛紛撤資,這讓鄭立軍進退兩難。“當時這個項目資金需求七八十萬,如果放棄就太可惜了,但繼續的話就得自己扛資金。”鄭立軍坦言,當時自己家境一般,且是工薪一族,想要籌這麼一大筆錢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幾經思慮,鄭立軍最終咬了咬牙,同另一名合夥人東借西湊使項目順利進行,他本人也成功賺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在這次項目之後,鄭立軍成立了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華宇房地產有限公司。

轉眼到了2008年,為了推進江華瑤族自治縣經濟開發區建設,當地政府號召企業家投資發展,在房地產行業小有成就的鄭立軍第一個響應號召。“那時候開發區只是一片荒地,什麼都沒有。”回想起買地的那一刻,鄭立軍直言自己太過沖動。當時開發區的地價直逼湖南省會長沙市的地價,發展前景也不大明朗,但在鄭立軍心中,危機等於機遇,只要肯做,就沒有做不到的事。正是由於這樣的決心和魄力,才有了江華瑤族自治縣的第一座電梯樓——華宇瀟湘城,而這個項目對整個江華瑤族自治縣的發展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如今這裡車水馬龍、商貿繁華,成了當地的地標性建築。

2012年,當地政府大力實施棚改房建設工程,很多開發商覺得賺不到錢,都不願意承建,鄭立軍得知此事之後,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去接這項工程。為此,他不惜用商品房建設用地為棚戶區建房子,最終建成了600多套保障性住房,為當地政府和群眾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他的江華瑤族自治縣華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也多次被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湖南省守合同信用單位”稱號。

在此之後,鄭立軍的房地產版圖越做越大,從江華瑤族自治縣到海南,甚至漂洋過海到美國舊金山烏倫市。其中,2015年9月,鄭立軍等企業家在中國商務部的組織下,跟隨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同前往美國進行訪問。

在積累財富的同時,鄭立軍不忘積極回報社會,他捐出30萬建設了新學校,並在2015年的洪災中,又以個人名義捐出10萬元抗洪救災。


生在湖南,長在湖南,說湖南話,根卻在大冶!

鄭立軍(左三)率湖南長沙市大冶商會代表回冶參加2017年冶商大會

有情有義 多年艱難尋根順利認祖歸宗

在外人看來,鄭立軍創造了財富神話,是名副其實的成功人士,但在他自己心裡,仍有一個巨大的遺憾,那就是找尋自己的家鄉。原來,鄭立軍的爺爺鄭世凱,因躲避日軍侵華戰亂,從家鄉一路逃亡流浪,最後幾經輾轉於湖南定居。

小時候,鄭立軍經常聽到爺爺說,他的家鄉在湖北,是一個叫“鄭十八灣子”的地方。因逃難時爺爺年齡比較小,對家鄉的具體位置比較模糊,一度把家鄉記錯成是位於湖北沔陽(現湖北仙桃)。為此,鄭立軍的父親鄭雄曾多次寫信至湖北沔陽詢問是否有鄭十八灣子這個地方,卻得到對方明確的否定回答。直到1993年,鄭立軍的爺爺去世,他們一家仍未找到真正的家鄉,而這也成為了鄭立軍心中一個解不開的結。

從那之後,鄭立軍尋根的願望愈加濃烈,在網絡興起的時候,他加入到多個鄭氏家族QQ群,蒐集一切尋根的信息。儘管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但他尋根的信心卻越發堅定。功夫不負有心人,2014年底,鄭立軍在QQ群裡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自己的族譜輩份只有湖北大冶劉仁八鎮才有,於是他通過和劉仁八政府積極聯繫,經過一段時間的確認,在宗譜上面找到了相關記載,證明有兩支鄭氏家族遷徙到了湖南永州江華縣,而對上的村子恰好也是劉文武村鄭十八灣。

“跨越幾代人的尋根,終於畫上圓滿的句號。”那一刻,對於鄭立軍來說,期待已久。


生在湖南,長在湖南,說湖南話,根卻在大冶!

長沙商會回鄉考察投資

亦剛亦柔 盡心盡力服務會員壯大商會

2016年,為實現大冶更好更快地發展,市委、市政府積極籌備大冶異地商會和冶商聯絡處的建設,湖南省長沙大冶商會在市農業局、金牛鎮的指導下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

然而,因會長沒有合適的人選,商會遲遲不能成立。8月23日,鄭立軍的好朋友方周勝找到了他,希望他能擔任會長。經過一番深思熟慮,鄭立軍扛下了這個重擔。

在之後的一個月的時間內,鄭立軍帶領商會會員克服重重困難,召開了首次籌備大會,為商會成立做好相關工作。他笑著說,自己不會講也聽不懂大冶話,但和老鄉們在一起總有特別的親近感,也許這就是血脈中的鄉情。

2017年9月27日,湖南省長沙市大冶商會終於正式成立了。在成立大會上,鄭立軍信誓旦旦地說道,自己的“大冶人”身份來之不易,他要用行動做好商會、回報大冶。

“沒有鄭會長,就沒有現在的湖南省長沙大冶商會,為了保障商會運行,他自個拿出了10萬元,在長沙中心地段打造了會員之家,更好地把我們凝聚在一起。”“無論是公司遇到的難題還是家裡小孩讀書問題,只要一個電話,鄭會長就盡心盡力地幫我們解決。”……

提起鄭立軍,商會會員們無不對他豎起大拇指。如今,商會會員從剛開始的寥寥無幾到現在的40多家。然而商會大多數會員是個體戶,規模小、實力弱,很難經得起市場的洗禮。為此,鄭立軍從實際出發,在為會員企業搞好服務的同時,還深入企業找準發展方向,尋求市場出路。

今年3月份,鄭立軍帶領商會會員回到大冶考察鄉村休閒農業招商引資項目,把大冶發展鄉村休閒農業方面的好經驗與會員進行分享,開拓思路、謀求發展。

5月23日,他再次組團到大冶開展招商考察活動,瞭解招商政策和相關產業發展情況,為下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8月27日,鄭立軍一行到大冶就重點產業投資發展趨勢進行溝通交流,為政府和外界企業牽線搭橋。

鄭立軍說,商會就像是一個大冶人在外的“家”,下一步他將汲取先進的辦會經驗,並結合自身特色,打造“小而精、精而聚”的現代化商會,積極融入到大冶的發展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