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衛國戰爭,蘇聯人民做到了這一點


古語有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雖然這句話出自我國,可是在保衛家園面前,各個國家的人民都不甘示弱。二戰時期,蘇聯人民就做到了這一點,踴躍捐錢造飛機。

1944年的伊萬諾沃地區,當地工人節衣縮食建造了一批飛機。完工後,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一位蘇聯教授正在檢查驗收。

當時的蘇聯大學生也沒閒著,多數人都踴躍參軍上了前線。圖中一名藝術學院的學生正在組裝車間安裝飛機裝甲玻璃。

戰爭之初,因為德軍的襲擊作戰,蘇聯戰記損失慘重。有的還沒有起飛就在機場被炸燬。能在1942年收到愛國市民捐助建造的飛機,圖中這些飛行員高興壞了。

1944年的莫斯科郊外,工人組織捐獻了一批飛機。面對眾志成城的蘇聯老百姓,圖中一名蘇聯軍官感激得不行。

這樣的事情,抗戰時期在我國也不少見。雖然一個人力量微薄,團結起來力量大,可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深入人心。

圖中一名蘇軍飛行員上尉正在與一名集體農莊成員握手交談,能為前線士兵盡一份貢獻,這位蘇聯大姐也很高興。旁邊的飛機上還寫滿了殺敵標語。

除了節衣縮食捐獻飛機,圖中一些蘇聯人們還積極幫助運送軍火。雖然沒能上前線,可挖戰壕修工事,二戰時期許多城市保衛戰都少不了蘇聯老百姓的貢獻。

1945年的時候,載著本國人民的希望,蘇軍飛機終於飛臨柏林上空,開始了與德軍的最終決戰。與其說德軍最終敗給了蘇聯強大的軍事工業生產能力,不如說敗給了蘇聯全國上下眾志成城的保家衛國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