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書記被免職始末

日前,吉林遼源原市委書記王立平被免職,引發廣泛關注。

昨天,中央環保督察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劉長根在接受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採訪時,披露了王立平因遼源黑臭水體敷衍整治,而被吉林省委、省政府問責的始末。


市委書記被免職始末


仙人河汙染令人觸目驚心

今年,生態環境部兩批環保督查“回頭看”,累計公開典型案例103個,遼源黑臭水體敷衍整治就是其中之一。

因河道垃圾、糞汙遍佈,仙人河附近群眾反映十分強烈。督察組早在去年就督促遼源整治。然而“回頭看”發現,當地花錢搞“花架子”工資,搞汙染搬遷,卻沒有從根本上整改。

督察組是如何查實這些典型案例的?劉長根告訴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督察組用了3個“殺手鐧”——衛星影像、群眾舉報、技術與司法手段。督察組大量藉助衛星遙感資料,通過不同時段的衛星影像查清了敷衍整治的事實。

市委書記被免職始末

時間拉回今年11月14日,遼源市仙人河汙染敷衍整改問題被中央第一環保督察組曝光——多年來工業廢水、生活汙水和初期雨水混排入仙人河問題突出,加之河道淤泥、垃圾長期未予清理,汙染突出。

不到10天,吉林省委對遼源市委主要負責人作出調整,由市長接任市委書記的王立平被免職,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柴偉火線接任。火速問責,在當時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劉長根披露,遼河流域是我國七大水系之一。針對該地水汙染防治,今年4月份中央領導專門做了批示,去年第一輪環保督察也將遼河的汙染作為重點關注對象之一。

當時,環保督察指出,遼源治汙項目長期未實施,要求遼源應於2018年12月底前完成截汙幹管遷移工作。

然而,“回頭看”發現,該市控源截汙進展緩慢,河道整治“光說不練”,敷衍整改問題突出,工作拖沓推進不力。比如截汙幹管遷移等一期工程所需的5億元資金,僅撥付到位1000萬元。

督察組公開曝光第二天,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和吉林省長景俊海分別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摸清情況、查實責任,對違法違紀者嚴肅追責,決不姑息。

按照省委書記批示要求,由吉林省紀委監委牽頭,省紀委監委、省委組織部、省生態環境廳相關人員組成聯合調查組,連夜趕赴遼源市開展調查工作。

經過8天的調查取證,對有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已經形成。除了問責市委書記,吉林省還將對遼源市一批責任人作出處理。


市委書記被免職始末


王立平

“王立平被免職的主要原因在於整改敷衍,而非如一些網友所認為的市裡沒錢整改。”劉長根透露。

原來,遼源在河上建了一個壩,將上游每天5000噸的汙水截留下來,再用泵站抽到下游的汙水處理廠。這本身是一個好事情,但實際上該汙水處理廠已經是超負荷運轉,截留運來的汙水只能未經處理直排到東遼河。

結果,環保部門監測的那一段截汙壩下游監測斷面的數據得到改善,而整個東遼河的水質仍在繼續惡化,相當於汙染搬家。遼源市花了錢,卻沒有起到治汙的效果。

至於遷移截汙管的5億元,實際上它是地方在整改方案之中主動提出的,誰知過了一年多隻拿出1000多萬。而且資金籌措是多方位的,新市委書記到任後,正在重新調整方案,目前也有社會資本進入,整治正在加快。

投入不到位,首先是思想不到位的問題。再者,地方財政有限是事實,那麼更不應該搞建泵站將汙水抽到下游的“花架子”。這是典型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典型的浪費財政資金。

劉長根表示,王立平被免職,對全省乃至全國推動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為吉林省委、省政府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