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巨引源是什麼?――對現代科學的一點反思

什麼是巨引源?宇宙大爆炸後,各星系互相遠離,但40多年前科學家發現我們銀河系並沒有按照爆炸方向運動,它受到了距地2.2億光年遠的引力,這個引力拖曳著我們星系走向不同方向,這個神秘的東西被人們稱為巨引源。至於巨引源是什麼?至今沒有定論,有人說是暗能量,有人說是超大黑洞,反正是一個巨大質能天體。但我想如果不認為宇宙是大爆炸產生的,那人們還會懷疑銀河系的運動方向嗎?也許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巨引源。

巨引源、暗物質和暗能量三者有很多類似的地方,都是人們遇到解釋不了的現象時而設想出來的東西,把它們放在早就設計好的理論模型中,避開與實際觀察的衝突,使這個理論模型自洽。時間一長,人們也分不清是理論服從實踐,還是實踐服從了理論,當前的大多數科學工作者還是覺得理論模型或者是假說是適應實踐的,要到實踐去驗證一下理論,如果理論和實踐不符,去修改一下理論,然後再用新理論去預言指導一下實踐,最終看實踐支持理論與否,來判斷理論的正確與否。但有的人不是這樣,如果通過理論預言的和實踐不符,比如預言一種新理論中必然出現的新粒子結果沒有出現,怎麼辦?他們不是去反思修改理論,而是去修改實踐,比如去無中生有改變實驗,去建更高能的對撞機什麼的,非要撞出宇宙中本來沒有的東西,儘管最後得出一些似是而非且存在時間極短的東西,也宣佈是重大發現。這類人自以為有個理念,那就是一個事物可以有好幾個角度,好幾種理論,都能解釋。你比如有的數列可以有不同的通項公式。這種思想在昨天剛剛去世的霍金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他在《大設計》一書中亳不避諱地認為宇宙就是設計出來的,在第三次訪問中國時他公開宣稱:“根據實證主義哲學,宇宙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存在一個理論,沒有一個理論,宇宙就會消失。”當然話外之意,他的M理論就是這個理論。他在書中認為宇宙歷史是多重的,宇宙是量子漲落產生的,人也是宇宙無意產生的,宇宙一切都充滿著不確定性。我們因觀察歷史而創造歷史,而非歷史創造我們……一句話是觀察者設計了宇宙。他在書的開始大喊“哲學已死”,他的關於宇宙的每一本書都離不開哲學。實際上不是哲學已死,而是他陷入了嚴重的唯心主義。陷入了不可知論。也正因此,他的科學成就受到了人們的質疑,他的言行受到了人們的諷刺,這也是他的科學地位比不上楊振寧的原因,他在全世界恐怕連前100名也排不上。

實際上他這種思想並不少見,昨天我在一個群裡發現爭論有關哲學和科學的關係問題,有人認為哲學對科學有指導作用,另有人認為哲學對科學沒有指導作用,是兩種東西,哲學是沒用的。兩個不同意見最後當然沒有結果,但第二種意見氣勢很盛,我這裡不評判誰對誰錯,我只敏銳地意識到第二種意見和霍金最後的思想多想,我反覆尋找原因,我認為我找到了,就是因為現代科學中與愛因斯坦相對論分庭抗禮的“量子力學”惹得“禍”,現代科學給現代人帶來方便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值得人們反思的東西,科學已經成為一種迷信,這和十七世紀盛行的機械論,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盛行的“物理大廈已經建成的論調”何其相似?當然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是:自伽利略以後人們公認科學來於實踐,理論有正確和錯誤之分,而現在是理論就是模型,沒有對錯和確定了。我今天就說這麼多,剩下的請大家來評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