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地方出版社上半年躋身全國TOP50,碼洋飛增,是怎麼做到的?

近年來,受益於國家文化政策的利好,尤其是在“倡導全民閱讀,構建書香社會”的風潮下,各類圖書館成為人們學習和閱讀的重要場所,對於館配書的質與量都有日益增長的需求,館配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勢頭。與此同時,館配市場的競爭也更加激烈。那麼,如何在全國館配市場中爭得一席之地,是許多地方中小型出版社的“痛點”。

近期,隨著國內多個秋季館配會的陸續結束,有一家地方出版社的數據頗為亮眼,靜悄悄地躋身於全國出版社TOP50,並且碼洋排名猛增,這是怎麼做到的?

廣東人民出版社今年館配成績突出

不久前,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發佈了“商報·卷藏館配市場報告”,統計了2018年上半年的館配市場情況。報告顯示,廣東人民出版社躋身整體市場TOP50出版社榜單,並且碼洋排名上升最快。

這家地方出版社上半年躋身全國TOP50,碼洋飛增,是怎麼做到的?

備註:數據來源“商報·卷藏館配市場報告”

在今年9月15日閉幕的第六屆全國出版物館配館建交易會上,有25家出版社訂貨碼洋超過100萬元。其中,廣東人民出版訂貨碼洋115.37萬元,在參會的全國十家人民社中,位列第一。

這家地方出版社上半年躋身全國TOP50,碼洋飛增,是怎麼做到的?

備註:數據來自人天書店

此外,在廣東新華髮行集團組織的2018廣東秋季館配會中,廣東人民出版社以逾83萬的碼洋數位列第七,在參會的廣東省出版社中排名第一。

這家地方出版社上半年躋身全國TOP50,碼洋飛增,是怎麼做到的?

備註:數據來自廣東省新華髮行集團

廣東人民出版社的館配業務成績突出,表現亮眼,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但客觀來說,作為一家地方中小型出版社,其整體出版規模在全國排名100開外,每年適合館配的圖書種類也只有兩三百種,更沒有什麼“爆款”暢銷書,為何館配成績能突飛猛進?近日,記者採訪了廣東人民出版社社長肖風華、該社運營中心總監劉學慧、館配經理汪瓊,通過他們的講述,覆盤廣東人民出版社在館配業務上的努力和“心機”。

發展館配業務三大“戰略”, 讓好書直達讀者

在廣東人民出版社社長肖風華看來,發展壯大館配業務是必然要走的一步,而且是廣東人民出版社的重大戰略佈局之一。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精神文明需求的日益增長,國家對精神文明建設的越發重視,各類圖書館成為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場所。荷蘭圖書館專家,原鹿特丹市圖書館館長舒茨就把公共圖書館比作“市民的第二起居室”。而隨著“全民閱讀”的推廣,圖書館成為人們日常最愛去的地方之一。據南方都市報報道,今年國慶假期七天內,廣州圖書館共接待入館人次257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13.6%。可見,愛讀書的人越來越多。

作為廣東省最老牌的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一直致力於為讀者提供好書。而重視館配市場便是好書直達讀者的重要途徑之一。為此,該出版社首先從人員架構上進行了改革。

從2017年開始,將以往分散在各個業務片區的館配人才進行重組,新建了一支實力強大的館配團隊,並且實行公司制管理模式,對員工進行KPI考核,到今年為止,團隊人數已經超過省外實體店業務員人數,足見該社對館配業務的重視程度。

此外,積極拓展地方館配渠道,也是該社的戰略重點。每年,國內都會舉辦多次大型館配會,館配團隊會帶著圖書編輯親臨現場,給圖書館的採編人員講書,給大型民營館配商的業務員們做產品培訓,不僅讓圖書深入人心,更能快速找到最匹配的館配對象。這也是為何每年春秋兩季的館配會後,該社總能收穫大量訂單的原因。“今年,一位陝西的民營館配服務商就一口氣包下了30套《客家珍稀譜牒文獻叢刊》,一套價格是49800元。”廣東人民出版社運營中心總監劉學慧說。

“除了團隊和渠道,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也是我們的宗旨”。肖風華介紹,他們要求館配人員不是簡單的發發新書信息,而是要深入到圖書館,將書直接送到圖書館館長或教授的手裡,讓他們去親自感受精品的魅力。此外,提前研究館配需求,在圖書的定價策略、裝幀設計等細節上匹配圖書館所需。“我們說‘術業有專攻’,越是專業,越要注意細節。因為細節決定成敗”,肖風華說。

談及未來館配業務的發展,肖風華表示,在未來幾年,館配業務都將是出版社的重點工作之一。除了繼續和民營館配商合作之外,還將加大力度拓展全國範圍內新華系統的館配資源,讓讀者看到好書,讓好書找到讀者。

29.8萬的書賣了17套 她成為高碼洋“幕後推手”

有數據顯示,近5年來,館配市場對高碼洋圖書的需求量在增大,並且對種類和質量有更高要求。如何將動輒上千上萬的高碼洋書推廣出去,在這一點上,廣東人民出版社運營中心的館配經理汪瓊,很有經驗。

這家地方出版社上半年躋身全國TOP50,碼洋飛增,是怎麼做到的?

2018深圳書博會現場,左一為汪瓊,左三為劉學慧

汪瓊是位嬌小清秀的湖北姑娘,但在工作時卻有一種“拼命三娘”的韌勁。從2017年開始,經她推介的《容庚藏貼》已經發售了17套。要知道,這可是一套售價29.8萬元的“鎮社之寶”,碼洋之高令很多圖書館不敢輕易“下手”。

這家地方出版社上半年躋身全國TOP50,碼洋飛增,是怎麼做到的?

《容庚藏帖》

《容庚藏帖》收錄了著名金石學者、古文字學家容庚先生收藏的各類古帖善本,不乏孤本;其文獻價值、書法鑑賞及收藏價值空前。該叢帖於2016年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共172 種182函760冊,榮獲國家古籍一等獎及國家遺產圖書獎,“集書學帖學之精粹,次真跡一等之瑰寶。”

除了“打卡”國內的館配會,她一年中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出差。她認為,像《容庚藏貼》這類的高碼洋書,只發圖片資料體現不了其真正價值,於是她就研究各地館配數據,分析需求,抱著樣書跑全國各地的圖書館、大學、書法研究機構。如此辛苦地奔波,讓汪瓊的身體不斷髮出小“警報”。就在今年9月4日,她終於撐不住了,回到廣州一下火車直奔醫院上了手術檯。

“做這行後,我和老公逛街、看電影的時間都很少了,但這也是一份能體現自我價值的工作”,汪瓊說。

運營中心總監劉學慧介紹,隨著館配隊伍的重組建立,從去年開始,廣東人民出版社的高碼洋圖書銷量大增,不僅是29.8萬元《容庚藏帖》,還有《清車王府藏戲曲全編》(全20冊,售價4800元)、《葉明琛檔案》(全8冊,售價4800元)、《客家珍稀譜牒文獻叢刊》(共100卷,定價49800元)等高碼洋圖書,也很受館配市場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