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最低調的世界遺產 曾威震北方 被譽長城“三大奇觀”之一!


陝西省榆林市是一座年代久遠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自古有“南塔北臺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的美譽。位於城北4公里處的鎮北臺,是國內現存最大的古代烽火臺,也是明代長城遺址中最為宏大、氣勢最為磅礴的建築物之一。

明朝開國之初,元朝殘餘勢力雖退回到了漠北,但始終對明朝構成軍事上的威脅。由於內地軍隊以步兵為主,在戰鬥中不如遊牧民族的騎兵攻勢凌厲,因此明成化十年,延綏巡撫餘子俊於在秦、隋長城的基礎上歷時4月修築了延綏鎮長城。

據史料記載,明政府於明成化年間將軍事指揮中心從綏德移至榆林,使得榆林成為明代北疆九邊重鎮之一,當地的紅山市場也成為了陝西北部最大的茶馬市。為了更好的觀察敵情和互市情況,明政府於萬曆三十五年修建瞭如今的鎮北臺。

鎮北臺位於紅山之上的長城南北險要處,共歷時一年零四個月築成。與一般烽火臺相比,它不僅規模更大,而且集駐兵、作戰、觀察、傳訊等多種功能於一身,如一道巨鎖控南北之咽喉,扼守邊關要隘,自古被譽為“萬里長城第一臺”。

進入景區大門,迎面是一棵奇形怪狀的“砍頭柳”。在陝北地區,人們為了讓旱柳長出更多柳條,每當它長到一定高度,就會砍掉樹頭,而砍了頭的旱柳一茬又一茬,生生不息,因此當地有句老話:“家有砍頭柳,家用不發愁”。

鎮北臺呈正方梯形,共4層,高30餘米,宛如從黃土地上拔地而起。站在臺頂遠眺,整個榆林市及周邊山川盡收眼底。清初文人楊蘊在《鎮北臺春望》中寫道:“關門直向大荒開,日日牛羊作市來,萬里春風殘雪後,遊人指點赫連臺”。

舉世矚目的萬里長城如一條巨龍橫臥在中華大地上,東有龍頭山海關,西有龍尾嘉峪關,地處中間的鎮北臺就是巨龍的“心臟”,它與山海關和嘉峪關一起被譽為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然而與聞名遐邇的嘉峪關、山海關相比,鎮北臺卻知者寥寥。

在鎮北臺東側還有一座同期所建的方形小磚城,名為“款貢城”,是蒙漢官方敬獻貢物、贈送禮品以及民間自由貿易的城池,現已成為蒙漢民族和睦相處的歷史見證。遊覽時不要錯過臺下的博物館,館內展示有“五行城磚”等大量文物,對了解鎮北臺的歷史很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