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不僅有“棒打狍子,瓢舀魚”,還有烏蘇里江上打魚人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東北的物產之豐饒,大多數人一定會想到那句“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

這句話頗有些插科打諢的語氣,用短短几個字就讓一個生動的畫面浮現在眼前。

這裡不僅有“棒打狍子,瓢舀魚”,還有烏蘇里江上打魚人

但對於我這樣一個土生土長的東北人來說,每每想到家鄉,那個祖國邊陲,烏蘇里江畔的小鎮時,總會記起江上的打魚人。

這裡不僅有“棒打狍子,瓢舀魚”,還有烏蘇里江上打魚人

正所謂“靠山吃山,靠誰吃會”,美麗的烏蘇里江總會給予勤勞的人們豐厚的回報。

這裡不僅有“棒打狍子,瓢舀魚”,還有烏蘇里江上打魚人

烏蘇里江是黑龍江的支流,發源於俄羅斯遠東的錫霍特山脈(見註釋1),也就是曾經的中國江東六十四屯(見註釋2)。烏蘇里江的主要支流還有松阿察河(見註釋3)、穆稜河、撓力河等。

這裡不僅有“棒打狍子,瓢舀魚”,還有烏蘇里江上打魚人

其中的撓力河便是家鄉饒河名字的由來,取“撓”字諧音,寓意豐饒之河的意思。

這裡不僅有“棒打狍子,瓢舀魚”,還有烏蘇里江上打魚人

雨過天晴,江天一色無纖塵,泛舟江面的漁者,更是怡然自得。

這裡不僅有“棒打狍子,瓢舀魚”,還有烏蘇里江上打魚人

霧靄濛濛,宛若仙境,江面的漁船,彷彿遊蕩在雲海。

這裡不僅有“棒打狍子,瓢舀魚”,還有烏蘇里江上打魚人

微波盪漾,白雲朵朵,遠處的青山和眼前的碧水,是家鄉難忘的美麗畫面。

這裡不僅有“棒打狍子,瓢舀魚”,還有烏蘇里江上打魚人

烏蘇里江物產豐富,除有擁有鯉魚、鯽魚、鰱魚、白魚、鱖魚外,還有著名的洄游性魚雷大馬哈魚。

這裡不僅有“棒打狍子,瓢舀魚”,還有烏蘇里江上打魚人

大馬哈魚屬於廣義三文魚的一種,肉質也和三文魚很相似,但人們所指生吃的三文魚都是隻大西洋所產的俠義三文魚。大馬哈魚因其魚子的高營養價值,很受人們的喜愛。

這裡不僅有“棒打狍子,瓢舀魚”,還有烏蘇里江上打魚人

每年快要到秋季來臨的時候,太平洋的大馬哈魚都會溯流而上,穿越重重險阻,有水電站,有北極熊,來到自己出生的地方,產下下一代。看來即使是遠遊太平洋的大馬哈魚,依舊對家鄉有著無法忘卻的情懷。

有魚如斯,何況人乎?

【歡迎朋友來到我的家鄉旅遊,我愛我的家鄉,我願意為我的家鄉扶貧做宣傳,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註釋1:錫霍特山脈,曾為中國領土,在《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中被割讓給了俄羅斯,該山脈位於日本海和烏蘇里江之間,是俄羅斯遠東主要伐木區之一。

註釋2:江東六十四屯,是指黑龍江左岸,從黑河市對岸的精奇里江口處開始,往南直到孫吳縣霍爾莫津屯對岸處為止的一段土地,歷史上曾經有六十四個屯子的中國百姓居住,由此得名。

註釋3:松阿察河干流,起於興凱湖,自西南向東北流經密山市和虎林市境,在虎林市境內八五八農場境內的菅明山泥口子處注入烏蘇里江。全長209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