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化石證據引爭議|Nature自然科研

本文由《Nature 自然科研》授權轉載,歡迎訪問關注。

本週《自然》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Reassessing evidence of life in 3,700-million-yearold rocks of Greenland稱,之前被認為是已知最早的生命遺蹟的岩石結構可能是非生物源的這一發現不僅增加了我們對地球早期生命的理解,而且突出了綜合三維分析對於在其他地方(如火星)尋找類似生命的重要性。

最早化石证据引争议|Nature自然科研

古老岩石中的分層結構。

Mark A. Van Zuilen

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發現于格陵蘭島,是尋找最早生命跡象的主要目標。受變質作用下的彎曲、拉伸和加熱過程的影響,岩石的原始成分和紋理基本被消除,導致搜尋生命的過程變得愈加複雜。

2016年,有研究人員在《自然》上發文(https://doi.org/10.1038/nature19355 ),描述了在格陵蘭島西南部的岩石中發現的37億年前的錐形結構,每個結構高1-4釐米。他們認為這些是疊層石(由單細胞微生物在淺水中形成的層狀沉積物),這一發現意味著化石記錄的開始時間比先前預期的要早2億年。

最早化石证据引争议|Nature自然科研

露頭(箭頭)上假定的疊層石結構。雖然大多數結構指向下方(岩石被翻轉過來了),但也有些向上(紅色箭頭),表明這些結構不是從海底向上生長的。

Abigail Allwood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Abigail Allwood、美國石溪大學的Joel Hurowitz及其同事分析了上述化石的三維形狀、方向和化學成分,結果發現這些結構和疊層石不一樣,它們沒有內部分層,缺乏微生物活動的化學標記,而且通過三維觀察發現它們實際上是脊形,而不是圓錐形。他們認為這些特徵更適合解讀為非生物源——海洋沉積物在被埋後長期變質和變形的結果

最早化石证据引争议|Nature自然科研
最早化石证据引争议|Nature自然科研

格陵蘭島假定疊層石的細節圖。

Allwood et al.

法國巴黎第七大學的Mark van Zuilen在相關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評論道:“長期以來,古代疊層石的生物學來源一直具有爭議,未來的研究可能會讓我們對形成疊層石的一級過程和二級過程有一個較為可靠的理解。”

Nature|doi:10.1038/s41586-018-0610-4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辦公室負責翻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歡迎轉發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郵件 [email protected]。未經授權的翻譯是侵權行為,版權方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 2018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part of Springer Nature.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由《Nature 自然科研》授權轉載,歡迎長按下方二維碼訪問關注。點擊「閱讀原文」獲取英文原文。

最早化石证据引争议|Nature自然科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