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義七宗罪

完美主義一點都不完美

完美主義乍聽起來,會給人一種美好的感覺。如果某個人自我介紹的時候,說他是個完美主義者,大家都會略帶敬意的衝他點點頭。如果這個人收拾的還挺利索,面帶自信的微笑,那大家幾乎都要看到他頭上若隱若現的光環了。

可是深入瞭解就會發現,很多完美主義者帶給別人的,經常是挑剔與責難;帶給自己的,則是無休止的拖延與藉口。這些表現一點都不美好,一點都不完美。

你會發現,完美主義者在生活工作中實際體現出來的,往往是不切實際的唯心主義,他們經常忘掉唯物主義者實事求是的作風,帶著人定勝天的豪情,陷入完美的泥潭中不可自拔。

稍微總結一下,完美主義的七宗罪就迫不及待地浮出水面了。

第一宗罪:完美主義的理想不切實際

完美的事物在大自然中是不存在的,完美主義者卻偏偏要事事追求完美,這是與自然規律在做鬥爭。不管他們多麼努力,多麼執著,他們追求的理想結果都很難實現。

你想想,大自然經過億萬年的進化,依然沒有完美的動物。比如獵豹,它是奔跑速度最快的大型肉食動物,高居食物鏈的頂部。獵豹奔跑時速最高可達120公里,都快超過高速公路的限速了,簡直完美吧?但獵豹只能以這個速度跑3分鐘。3分鐘追不到羚羊,獵豹也只能乾瞪眼,望羊興嘆。

再拿我們人類舉例子。人類是地球之王,萬物剋星,但人類的缺點簡直多如牛毛,遠遠談不上完美。比如,人類有90多個退化中的器官(其中名聲最大的是闌尾)。這東西不但無用,弄不好還會讓人大吃苦頭,甚至丟了小命。

再比如,人的眼睛構造不太合理,光線必須要先穿過血管、神經才能抵達感光細胞,不僅成像的質量下降,而且血管的影子會對我們的視覺造成干擾。

而人眼的晶體只能變厚不能變薄,不能雙向調節,導致人類會有近視的生理現象。

完美主義七宗罪

虛擬歌姬完美嗎?

大自然中的每個物種都追求完美,但各個物種之間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就註定了絕對的完美是不存在的。

那麼,比大自然生態還要複雜的現代人類社會中,追求完美主義的理性基礎在哪裡呢?

小結:完美主義的理想不切實際。

第二宗罪:完美主義嚴重違反了80/20定律

80/20定律,也叫二八定律,是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事物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為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不重要的。

二八定律是對現代人影響巨大的一條實用定律,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集中精力,把不重要事情的優先級調低。極端的實踐者,甚至養成這樣一種習慣:做任何事,都只花20%精力,達到80%效果就收手。

更極端的二八定律實踐者,會疊加使用這一定律。比如,他們在入手研究一個新領域之前,會先打幾通電話跟這個行業中的朋友聊一聊,找到這個領域中最重要的知識脈絡,這樣只花不到20%的精力,就弄清楚了這個行業中最重要的那80%的內容;然後再次利用二八定律,自己深入學習這些重要內容。

但是完美主義,簡直可以說是二八定律的天生對頭。陷入完美主義中的人們,經常幹著用80%的精力,追求20%效果的事情;或者把80%的資源,浪費在20%不重要的事物上。

完美主義七宗罪

不完美中孕育完美

很少有人能指責完美主義者的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但是因為精力的錯配,完美主義者自己工作的很累,卻並不怎麼出活兒。有時候因為理念的不同,還容易跟同事和上級發生難以調和的衝突。

毛主席早就意識到二八定律背後的思想,他號召大家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在這個指導思想下,才會有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樣的大戰略出現。無論你是國民黨、地主、風塵女還是資本家,只要你願意抗日,我們就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哪怕按照共產黨軍隊的標準,這些戰友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都是不完美的。

小結:完美主義,完美地違背了80/20定律,與我們人類的最佳效率實踐背道而馳。

第三宗罪:完美主義加劇“管窺”效應

管窺效應是指:當我們專注於某一事物的時候,意味著我們會同時忽略其他事物。所以管窺效應也叫“隧道視野”——你只能看到正前方,這一很小的角度中,正在發生的事。

在《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一書中,作者賽德希爾•穆來納森,為我們詳細描述了專注一件事可以帶來的好處與壞處。好處是可以帶來“專注紅利”,短期內讓事情有一個明顯的進步;壞處是專注帶來不可避免的管窺效應,讓人們看不到事情的大圖景

“只管低頭拉車,從不抬頭看路”,是對完美主義者一個比較粗暴,但還算準確的評價。

低頭拉車和抬頭看路是兩件不同的事情,正確的做法是兩件事交替進行:看一下腳下的路面情況,再抬頭看一眼前方的路。但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我們大多數人卻並不一定能做到。完美主義者做事精雕細琢,讓低頭拉車這件事佔據了絕對主導地位,他們就更不容易做到抬頭看路了。

如果完美主義者總結一下所做的事情,很容易發現自己做了很多完美的無用功

小結:因為管窺效應,完美主義即便能帶來一些短期益處,也彌補不了長時間尺度上的巨大損失。

第四宗罪:完美主義違反了迭代思維

迭代思維是什麼呢?代就是更新換代的那個代,迭就是屢次、更新的意思。迭代思維,就是通過反覆更新換代,慢慢逼近我們想要的最終結果。

迭代思維不追求一次到位,它追求一次迭代完成一個改進,並且只完成一個改進

迭代是大自然的演化規律。迭代越快的生物,它的生命力越頑強,越能夠適應環境改變。

迭代思維最初是軟件行業借鑑生物、製藥等領域的成功做法,用來改進軟件行業中落後的、一次到位式的設計理念。後來互聯網行業又借鑑了軟件行業的迭代思維,並發展到把迭代思維作為網聯網產品研發的核心方法,並美其名曰“互聯網思維”。

可是,完美主義天然違反了快速迭代的思維。因為追求完美,它做不到“快速”。完美主義更像傳統的自頂向下式的軟件開發方法,希望一次就把軟件設計好,一次編寫完畢,一次發佈面世。

完美主義也違反了迭代思維中很關鍵的一個理念:讓市場檢驗想法。這個待檢驗的想法可以不完善,可以很粗略,但是隻要這個想法的核心內容展現出來了,就應該馬上放到真實市場中去檢驗,根據市場的實際反饋制定下一步的行動。而完美主義則是希望自己閉起門來,“十年磨一劍,一戰定乾坤”,而不是像迭代思維那樣,讓好產品一代一代“長”出來。

二八定律和迭代思維,都是當前影響巨大的兩種方法論,但完美主義堅定地站在他們的對立面。

小結:完美主義違反了迭代思維,又一次站在了人類最佳實踐的對立面。

第五宗罪:完美主義讓生活無趣

人不能總是陷入細節,人也不能只做一件事。但是,陷入管窺效應中的完美主義者,很難看到事物的主線,也常常忽略人生的豐富多彩。他們讓自己陷入單調的,無窮無盡的較勁中,錯過身邊很多美好的事物。

完美主義者在用80%的精力追求20%的效果時,遇到的都是艱難,看到的都是缺憾

。因為一件事的功效曲線是指數式的,越接近完美,再提高一點就越難。所以完美主義者在別人眼中,經常還有一種自虐傾向,以及堂吉訶德式“大戰風車”的既視感。

在完美主義者眼中,唯一的美好,就是他終有一天實現了他心心念唸的完美。可是,完美又是不可實現的,因為大自然的運行規律並不支持完美。

看不到這其中的悖論,完美主義者一次次衝擊完美,但一次次收穫失敗,不得不令人擔心,這樣下去他們會不會真的變成堂吉訶德。

在這種糾結下,完美主義者無暇感受世間的美好,他們用工作狂式的熱情追求自己的完美理想,留給自己的親人、朋友最少的陪伴時間;他們也無暇發展其他的興趣愛好,沒有自己的生活。

小結:完美主義者的注意力全部被“完美”所俘獲,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單調無趣。

第六宗罪:完美主義讓本可並行的任務變成串行的

前面講過,完美主義導致精力和資源的錯配,在指數式功效曲線的作用下,做事效率越來越低下。

同時,完美主義者很難收手,因為追求完美嘛。這樣,一件事情如果落在他們的手裡,會持續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而且越是到了這件事的後期,完美主義者的完美情節越嚴重,總覺著再努力那麼一點點,事情就可以100%完美了

在這種極致完美的情結下,完美主義者天然地排斥並行任務。因為同時處理幾件事情,讓他們的工作負荷更大,而一件事情“接近完美”的時候,是完美主義者最不願意被其他人和其他事幹擾的時候。

所以,別人可以白天工作,下班聚餐,晚上學習,週末跟家人相處,把工作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而完美主義者,一天只要醒著,就滿腦子是當前的工作細節,再也容不下其它。

但是一個人在一件事情上,每天能夠集中精力高效工作的時間是有限的,也就四五個小時而已。幾個小時後,最好的做法是開始做另外一件事,並行處理工作生活中不同方面的諸多事宜。

完美主義七宗罪

多彩的人生目標

而完美主義者,他們想用時間換取事物的完美,卻常常因為前面提到的人腦運行機制,任由自己在一天中的工作效率越來越差;長期看,他們更是讓很多重要的事情陷入停頓和等待。

經年累月,完美主義者的生活欠賬越來越多,工作也不見得完美。陷入一個巨大的完美人生悖論。

小結:在長時間尺度上,完美主義導致不能多線程並行處理多個人生目標,白白浪費生命。

第七宗罪:完美主義讓人錯失當下

如前所述,完美主義透支了我們的時間精力,也轉移了我們對生活的期待。完美主義者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等我完成了某某某某事,我就如何如何如何

這句話有一種令人不安的意味,你能感受到,完美主義讓完美主義者遠離活在當下的可能。

在《會賺錢的媽媽》一書中,作者克里絲特爾•潘恩,專門用了一小節來勸告大家,要活在當下。克里絲特爾也是受到了另外一本書《麵包與紅酒:一封給餐桌食譜生活的情書》作者肖娜的影響。在那本書中,肖娜給出了一個令人震撼的觀點:活在當下比活得完美更重要。

克里絲特爾總結到:沉浸於讓生活變得完美——把所有事情做好,並不斷做好——將讓我們錯過當下。我們的生活很容易在計劃、目標、待辦事項中匆匆而過,忘記了去喘息、去減速、去回味、去享受當下。

克里絲特爾最後總結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盡力做到最好,然後坦然接受

小結:完美主義將讓我們錯失當下。

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

大自然的規律是動態和諧,但永不完美。我們作為最能理解大自然的生物,更需要理解這一點,坦然接受工作、生活中的不完美,在不完美中前進。

具有辯證意義的思考是這樣的:

相對於事事追求完美的人來說,活在當下的人,更能夠利用並行處理的威力,把生活中所有的事情安排的井然有序、從容不迫,從而更容易實現一種大眾眼中的、一般意義上的完美生活

完美主義者在一時一事上能夠利用專注帶來的好處,能夠深耕這個主題相關的知識;但是在長時間尺度下,代價巨大,不可承受。人們很難通過完美主義的指導,接近心中的大圖景,實現理想中的完美生活。所以,需要把完美主義當做一種病來理解,並且治療它

你看我,我就通過這篇文章理解了完美主義的危害,馬上要開始治療它了,一起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