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的魅力:古埃及珠寶

古埃及有著非常精湛、非常發達的黃金加工工藝。其珠寶首飾通常搭配寶石、半寶石或琺琅,常用的寶石有綠松石、孔雀石、石榴石、青金石等,製作精美,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埃及,一個金碧輝煌法老時代,一個埃及豔后的魅惑時代。蜿蜒曲折的尼羅河孕育著古埃及文明,也見證著古埃及首飾的發展,而古埃及飾品的震撼力與魅力,為後人的珠寶設計中增添了源源不斷的靈感。

埃及首飾都用貴金屬和半寶製作,金代表太陽,是萬物之源;銀代表月亮。那個時候的古埃及有著非常精湛、非常發達的黃金加工工藝。其珠寶首飾通常搭配寶石、半寶石或琺琅,常用的寶石有綠松石、孔雀石、石榴石、青金石等。通過寶石與黃金的搭配呈現出絢麗多變的造型。古埃及王室的御用珠寶自然是古埃及珠寶最高技藝的展現,其向我們展示的不僅是古埃及藝術珠寶的文明與輝煌更是展示古埃及王室的權利和民族的信仰。

尼羅河的魅力:古埃及珠寶

永恆的金色主題

埃及人喜愛黃金,或者說愛的程度已經不能僅僅用喜愛來表示了,而是一種崇拜和敬仰之情,埃及人甚至還有自己的"金礦守護神"——哈托爾(Hathor)女神。據說在埃及,一個婦女渾身上下佩戴重達一公斤的金飾也不足為奇,而一個妻子擁有金飾的多少直接反映出丈夫對她的喜愛程度。

尼羅河的魅力:古埃及珠寶

黃金是古埃及製作首飾的常用金屬,現今發現的所有古埃及首飾都是以黃金為主要製作材料的。黃金如同太陽般閃爍的光澤使埃及人相信金子能照亮他們的靈魂,並賜予他們權力和地位。這些首飾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用黃金打造的純金飾,另一類是用黃金鑲嵌彩色寶石。黃金既能使寶石豐富的顏色統一協調起來,又能增添首飾奢華華麗之感。寶石豔麗飽和的色彩搭配著黃金灼灼的光芒,為埃及人樸素的白色麻布裝束增添無限光彩。

尼羅河的魅力:古埃及珠寶

在古埃及,黃金最主要的裝飾技術是浮雕和凸面紋,圖案都是用硬質的簪子從黃金的背面敲擊出來。早期大部分黃金首飾都是用錘子敲出像羽毛和紙草一樣的薄片後再塑形,薄片厚度大約為0.01毫米,但是有的時候達到0.003毫米。最為輝煌的首飾被發現在Pu-abi皇后的墓葬中。整個頭飾是用黃金打製的薄片葉子和原片編制而成,其中點綴著青金石。頭飾的最頂端裝飾有三朵盛開的金蓮花。皇后的耳朵上佩戴著碩大的新月型空心的耳環,脖子上圍繞著用黃金、青金石和玉髓製作的珠子串成的項鍊。在她周圍有63具殉葬屍體。他們也都佩戴著精美的首飾。女的佩帶著用黃金打製的頭巾、耳環、項圈、項鍊、手鐲和戒指,男的則佩戴耳環、項鍊,臂環和胸飾。

尼羅河的魅力:古埃及珠寶

緊扣領口的胸飾項鍊是埃及首飾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樣式類似於中國服飾中的雲肩。它通常是由圓柱形的珠子按照大小、顏色的順序垂直排列成帶狀,中間用黃金間隔。在這些珠子的終端一般用黃金打造的半圓形或獵鷹頭形作釦環。這種風格的項鍊出現在公元前2613~1494年的第四王朝期間,最初只允許皇族佩戴象徵權力和身份,後來由於美觀而成為當時男女都崇尚的流行樣式貫穿古埃及的整個歷史。

尼羅河的魅力:古埃及珠寶

金手鐲是古埃及人最喜歡佩戴的飾品之一,每一個埃及女子就算再窮都至少要有一對金手鐲,這不僅僅是財富的炫耀,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從前有戶非常窮苦的人家,丈夫去世得早,留下妻子和年邁的婆婆。儘管家裡一貧如洗,但妻子發誓要伺候好婆婆。有次婆婆生病了,病榻中很想吃麵做的餅,但是麵粉很貴,妻子沒有錢買。於是妻子到有錢人家中幹活,但是微薄的收入還是無法買到麵粉。在萬般無奈下,她想出個辦法:每天幫人家和麵後,不洗手就回家,這樣就能有很多面粘在手上。當她把面煎成餅準備給婆婆吃時,天下起了暴雨,電閃雷鳴,妻子很害怕,擔心因為這是偷來的面而使老天爺發怒,更擔心婆婆吃了這些面做成的餅後病會更重。於是,她閉著眼睛把雙手伸出去請老天爺劈掉它。一陣雷聲響過,她並沒有覺得手疼,當她睜開眼,驚奇地發現手上出現了一副金燦燦的黃金手鐲,使她渡過了難關。後來,其他婦女紛紛效仿,戴上金手鐲或手鍊,以祈盼平安。

尼羅河的魅力:古埃及珠寶

埃及的手鐲一般都比較大,Sit-Hathor-Ynnet公主的手鐲由37排祖母綠和玉髓的珠子組成,寬度可見一斑。在當時,寬大的手鐲才意味著時尚,這與今天的審美品位不謀而合,實在是很奇妙。

尼羅河的魅力:古埃及珠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