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S 2018大會釋放未來教育六大風向

GES 2018未來教育大會在緊鑼密鼓中落下了帷幕,三天時間、20餘場主旨演講、圓桌論壇、主題對話,800多位來自全球學術界、政界、商界的精英匯聚一堂,共同探索新趨勢,預見新未來。思想交鋒、智慧碰撞的同時,也釋放出未來教育的六大風向。

GES 2018大會釋放未來教育六大風向


教育公平:多方關注 多管齊下

教育公平牽繫著千家萬戶的希望,在扶貧攻堅的關鍵時期顯得尤為重要,也是此次GES大會的最強音。在本次大會上,來自政府、學校、課外機構和公益機構的各界人士都在呼籲教育的普惠公平,探討如何讓更多孩子享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降低教育的水位差,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除了宏觀層面的呼籲和情懷上的感召,參會嘉賓們針對教育公平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根據各方調研情況來看,貧困地區的硬件差距已經明顯縮小,軟件設施也有明顯改善,某種程度上實現了均衡發展,但是教育的關鍵因素——教師問題仍然突出:一方面表現在教師專業水平需要提高,另一方面是師資隊伍亟待優化,要想辦法讓那些優秀的師範畢業生留下來。

比起數理化教師,在很多西部地區,音體美教師更為匱乏。有參會人士表示,培養孩子的審美觀、想象力以及健康的體魄非常重要,教育中很多東西還沒有被認識到,無論是企業還是公益組織可以專注在一些緊迫的領域進行深入探索。

相比其他教育形態,學前教育不均衡更為突出,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幼教師資的缺口非常大,也缺乏系統性的課程。作為人生教育的起點,學前教育所起的作用事半功倍,加大普惠性幼兒園建設、吸引更多幼兒教師迫在眉睫。

科技的進步為解決促進教育公平帶來了想象空間。有參會者提出搭建線上線下平臺來培養貧困地區教師,同時打造互通共享的教育資源為老師賦能。在一些地區已經有了很好的實踐。不少政府機關和民辦教育機構通過聯手打造教育雲、大數據平臺、雙師課堂等方式,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範圍,惠及更多孩子。當然,教育公平的鴻溝填補仍需時間。

AI與教師:和諧共生 相輔相成

此次GES大會20多場主題演講、圓桌論壇、主題對話中,與AI直接相關的有七八場,幾乎所有發言人都或多或少提到了AI對教育的影響,AI的火爆程度像極了三年前的互聯網教育。

AI是否會替代真人教師,是此次爭論的焦點。所有與會嘉賓都給出了明確的否定答案。與初識AI的新奇、侷促相比,隨著AI與教育融合的加深,人們對AI的思考也更加理性。目前AI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率,將老師從傳統的低質量、重複性工作中解脫出來,把更多時間精力放在“育”的層面,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同理心等,幫助他們更個性化地成長。

相比教育派的專家、學者,參會的技術派人士對AI在教育中的角色更加樂觀。他們認為,“AI+教育”並不僅僅是看起來很美,AI與教師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技術的發展程度,但它終將對教師、對教育產生實質性的影響,部分取代或替代教師的工作,同時創造新的教學形態、教育模式,倒逼教育的自我變革。

事實上,AI的出現,正在改變教育教學的形態。傳統上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模式將被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模式所取代,形成“雙中心”。教師的核心職能,也將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成長的導師。AI將作為人類教師重要的助手和夥伴,深度介入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比教師、家長甚至孩子本人更瞭解自己。比如,人臉識別、聲音識別技術正在走進更多教室,通過孩子的表情、動作判斷他們的專注度,通過聲音識別糾正他們的發音。

一個充滿想象力的教育新世界正迎面走來,這將通過AI與教師的協同實現。此次大會達成的一個共識是,未來,AI與教師不是取代的關係,而是協同合作,共同提高教育生產力、促進教育變革的關係。在可預見的將來,AI不會取代人類教師,但不掌握AI技術的教師終將被時代所淘汰。

科技驅動教育進步已成為很多人的共識,隨著科技的深入,隱藏在背後的人文情懷逐漸顯露出來。此次GES大會上,科技與人文的融合也有了更深的思考。

儘管教育科技的主題仍然貫穿整個大會,但我們沒有再聽到過往那種唯技術論,大家對教育本質有了更多思索。教育需要科技,但教育的本質是愛。無論科技多麼發達,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密度和溫度,都需要老師用靈魂和愛為教育注入生命力。

這個話題引起了與會的專家、教育從業者、科技人士和社會名流的熱切關注。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隨著科技與教育融合逐步走向“深水區”,科技已經從深入教學變成潛入教學和融入教學,在產生正價值的同時,負面價值也隨之而來。首先是師生關係的冷漠化。由於多媒體、MOOC技術大量使用,傳統上教師和學生的二元關係變成了教師、機器、學生三元關係,在空間上限制了師生之間的對話,使得學生無法直接感受教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師生心理距離越來越遠,教育中的人文關懷不夠。另一方面,信息過量和信息汙染,導致學生壓力增大,損害了身心健康。

為此,多位與會嘉賓表示,在技術驅動教育變革的時代,技術越發達,越要理性地為教育注入人文關懷,避免過度使用技術。人文教育能夠在本質上培養人格健全的人,使他們不僅具備完整的知識結構、旺盛的求知慾望,而且具有開拓創新的意識和探索未來的勇氣。這些,恰恰是技術所不能替代的。事實上,科技與人文之間並不存在鴻溝,以人文為底蘊,科技為先鋒,二者相互融合才是面向未來的完整教育,才是人類創造力的來源。

公辦民辦:共建教育統一戰線

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和新生代家長的崛起,人們對多元化教育需求迅速增長,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的滲透、融合也進一步增強。GES 2018未來教育大會再次釋放出這一訊號。

來自知名高校、公立學校、民辦機構和行業協會的人士就公辦民辦如何相得益彰、促進教育供給側改革展開熱烈討論。與以往不同的是,無論是對公辦民辦優勢的分析,還是對它們各自在教育系統中作用探討,與會者們的認知都更加客觀立體:公辦教育具有組織、資源、社會信任和教學積累等方面的明顯優勢,民辦教育在制度、資金、用人、決策方面更為靈活,二者“趨近而非趨同”。

如果說,公辦教育提供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那麼民辦教育提供的是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二者共存共生。一個融合開放的時代已然來臨。

與此同時,辦教育的初心被再次被強調,辦教育,不是追求功利,無論何種形態的教育都要遵循育人規律,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公辦民辦都姓“教”,它們都有共同的教育信念和立德樹人的追求。只有這樣,二者才能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下,公辦民辦融合也在走向深入。此次GES大會上,關於技術對教育的推動話題幾乎貫穿在每個環節。全新科技手段正深刻影響著教育領域的全面改革,為公辦學校與民辦教育在合理配製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等方面帶來了新的合作契機。

而老百姓“上好學”的美好願望,則是公民融合的動力之源,共同驅動著教育供給側改革。本屆GES大會上,來自教育主管部門的官員發出“邀約”——提供優質、均衡的教育,需要協同各方資源共同發力,構建穿越多種邊界的教育資源和服務共享體系,建立服務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教育供給統一戰線。顯然,下好共建共享這盤棋,需要更多高段位、多背景的選手。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從對立走向平衡

隨著“80後”“90後”為主體的新一代家長走上C位,非剛需的素質教育越發受到追捧。相比上一代,新一代家長既關注孩子智力發展,也更加註重全面素養的提升。

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是,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否有可能從對立走向統一? 此次GES大會上再次拋出這個老問題。

與過去那種非此即彼的激烈交鋒不同,參會嘉賓普遍認為,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在方式、目標、理念方面存在對立性,但未來將會從對立逐漸走向相輔相成。應試教育完全以結果為導向,素質教育更注重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但隨著應試教育一步步走向開放,特別是中高考改革更加強調綜合素養,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在互相融合、互相支持、互相激發層面有很大空間。將來,應試教育對於學生而言,更像一張門票,但能走多快多遠,更多取決於綜合素養。

素質教育的夥伴,也引起科技圈的密切關注。科技如何賦能素質教育,成為本次GES大會的另一個熱點。從討論情況看,科技至少可以在三個層面為素質教育加持:一是基於素質教育人群分散、選擇多元、非剛需的特點,未來在線教學將成為一大趨勢,素質培養可能會向碎片化一、興趣化、遊戲化的方向發展。二是科技加持素質教育,能夠創造出極具想象力、創造力的場景體現,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原動力。另外,科技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他們在更短的時間內學習更多東西,從而學生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時間去發展個人的興趣愛好,提高個人素養。

中國基礎教育已從以“教”為本到以“育”為本進行轉變,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孩子擁有正直、善良、誠信的品格,讓他們具備獲得幸福的能力。從這個角度出發,未來大有可為。

教育國際化:連接中國與世界

據瞭解,本次GES大會共計邀請了來自26個國家的180位演講嘉賓,與其說這是一場全球化的教育大會,不如說是教育國際化的一個縮影。

教育國際化,是中國融入世界的重要橋樑。改革開放40年來,數十萬中國學生負笈海外,帶回了先進的技術和思想。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教育國際化從單向走出去發展到輸入輸出並舉。2017年,出國留學人數達到了60萬,而回國的學生人數平均增長率在過去的十年間也達到了28.47%。與此同時,來華留學生的數量也突破40萬大關。

留學人才符合全球化競爭格局下的人才市場需求,能夠幫助學生成為複合型的跨界人才。改革開放40年來,留學的理念已經滲透到中國的千萬家庭,國際化教育呈現出低齡趨勢。培養孩子的國際化視野和多元思維,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新生代家長的訴求。

作為國際化的入口,語言培訓的前端已經下沉到針對0至3歲嬰幼兒的啟蒙教育階段。但語言只是一個載體,其根本目的絕不僅僅是教會一門語言,而在於讓孩子接觸不同的文化、獲得不同的視角。因此,少兒英語培訓機構也面臨著升級的挑戰。參會的多位機構負責人也分享了他們的探索,引進國際優質教育內容,尋求高端國際合作,已經成為大家的標準動作。

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不僅中國教育正在走向世界,世界教育也在走向中國。GES大會上,來自不同國家的教育負責人展示了它們在教育領域的探索,讓中國教育從業者看到了豐富多元的教育形態。作為老牌教育強國,英國已經把邏輯思維、團隊合作等軟技能嵌入到教學改革中,為學生匹配21世紀需要的技能;創新國度以色列則通過改變教育結構,培養源源不斷的創新人才,使整個國家變得更加強大。亞洲強國日本正在通過打造學習創新平臺,創設“未來教室”,培養新一代的“變革者”。

教育創新在不同時空上演,也在跨越不同時空交匯,“和而不同”的教育交流碰撞,必將孕育面向未來、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