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車家長”被踢出群!他鬱悶:想給孩子最好的,有啥不對?

家長群裡從不缺戲碼,快趕上《我就是演員》了,昨天又火了一出。

一位家長開跑車接送孩子上學,結果被以“容易引起孩子攀比心理”為由,清退出群。

“跑車家長”被踢出群!他鬱悶:想給孩子最好的,有啥不對?

“跑車家長”被踢出群!他鬱悶:想給孩子最好的,有啥不對?

看了群裡對話截圖,並沒有覺得“跑車家長”很過分,反倒想吐槽一下另外兩位“戲精”家長。

本來老師和“跑車家長”,在進行正常地溝通,兩位自行加戲的家長殺了出來,說話還夾槍帶棒:

“這樣確實不妥,再有錢也要低調一些”“是啊,不就是送個孩子嗎,普通點的車也行,反正你們也不差錢”


這樣的話,某種味道隔著屏也能聞到。跑車家長回懟是必然的:

“我不覺得有什麼問題,錢不偷不搶,給孩子最好的有啥不對,開跑車就引起攀比,是不是你們孩子太脆弱了,我憑什麼再買輛’普通’的車為你們服務呢?”

平心而論,孰是孰非?除了後面那句,話趕話嗆到了,語氣略硬外,沒覺得“跑車家長”言辭有什麼不妥,反倒是那兩位陰陽怪氣的“戲精”家長更讓人反感。

有一則蘇東坡和佛印的故事:

一天,蘇東坡對佛印說:“以大師慧眼看來,吾乃何物?”佛印說:“貧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來金身。”蘇東坡聽了很高興又打趣佛印:“然以吾觀之,大師乃牛屎一堆。”佛印不怒,笑曰:“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見皆化為牛屎。”


套用佛印的理論,那兩位戲精家長應該是看全世界都充滿“高調”和“攀比”吧。 老師和其他家長溝通交流,他們一點尊重也沒有,上來就陰陽怪氣插花,儼然代表著道德和正義。就因為人家開的是跑車,比自己有錢,就能判定別人時故意高調、炫富?

不知道這兩位家長是不是也開車,如果開車,就算是所謂“普通”的車,相對騎電瓶和開自行車的其他家長,是不是也算高調和炫富。按這邏輯,大家乾脆都步行算了。


“跑車家長”被踢出群!他鬱悶:想給孩子最好的,有啥不對?


前些年有一則新聞很火,也跟交通工具有關,而且更炫酷,是跑車、直升飛機和遊艇的組合。

廣東一富豪,路上遇到劫匪搶奪路人錢包,劫匪逃跑,他出動私人保時捷追擊,直升機趕賊、汽艇圍堵,歷經幾個小時,最終協助警方抓住了劫匪。

這個富豪的行徑,是不是也要被譴責一下,不就抓個賊嗎,幹嗎非要這麼“高調”?

美國前總統里根遭槍擊遇刺,有記者問他,是不是要支持禁槍政策。

他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殺人的是人,不是槍”。

同樣的道理,車也只是個工具,車本身不鄙視誰,也不仰視誰,從中作祟的是人,是心態不好的人,是他們自己在內心悄悄啟動分類模式,將別人按自己的標準,強行分為高下貴賤,三六九等,然後分別貼上自制的標籤。

沒有其他的證據,僅憑人家有開了一輛比自家好的車子送孩子上學,就說人家炫富、高調,未免太偏激了。

“跑車家長”說得沒錯,錢如果是人家辛苦、正當掙來的,即便買最好的車又如何,沒有張牙舞爪,沒有口出狂言,只是用這輛車送孩子上學,有何不可?

按戲精家長的意思,還要逼人家換輛“普通”一點的車。好像這樣一來,馬路上、世界上就再也沒有豪車,孩子的心理健康就能得到保護了。

“跑車家長”被踢出群!他鬱悶:想給孩子最好的,有啥不對?

世間本無事,戲精自擾之。自己心裡住著一個小劇場,還拿孩子做擋箭牌,你沒資格讓別人配合你演出,人家也沒義務奉陪。爭議看似因跑車而起,其實,跑車只不過是道具;真正想保護的也不是孩子,而是某些成人作祟的心魔。


紀伯倫說過:“你的兒女,其實不只是你的兒女,是照見你真實模樣的鏡子”。

有些家長似乎對一切都心懷戒備,穿衣打扮、電影電視、待人接物,看到什麼,都覺得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郭德綱經常在節目裡調侃:

“有些人說,聽幾段相聲就能學壞了,那你可太抬舉相聲了,觀眾受那麼多年的教育,我一段相聲就把各位帶壞了,你們那些年學不都白上了;如果真有人學壞,那也不是從我相聲裡學的,他本身就是那種人。”


家長們,孩子沒你們想象的那麼脆弱。如果孩子真這麼不堪一擊,

家長首先要做的是檢討自己的家庭教育,檢討自己平時有沒有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而不是去忙著指責別人開什麼車。

孩子們的世界也沒成人們想得那麼複雜說不定,大人們在家長群裡,為這事鬧得雞飛狗跳的時候,家有跑車的孩子和家長騎電瓶車的孩子正玩得不亦樂乎呢,現實中,住別墅的孩子和住公寓的孩子成為好朋友,一起作業,一起遊戲的,也多得是。沒見有什麼違和感,也沒見有什麼小朋友受傷害。

真正沒自信,鑽牛角尖,盲目攀比的恐怕是某些家長,孩子只是投射自己心理的“鏡子”,看到的不是孩子,而是你自己。孩子是用來保護自己脆弱自尊心的“幌子”。

考試成績和同事家的孩子比,選中隊長和樓上孩子比,報補習班和隔壁鄰居比一旦哪一點比不過“別人家”的孩子,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甚至聲淚俱下、捶胸頓足,非得把孩子也帶入某種情緒,才肯罷休。

“跑車家長”被踢出群!他鬱悶:想給孩子最好的,有啥不對?

把成人世界的攀比意識、面子思想,生搬硬套到孩子的世界,然後再以拯救者的姿勢,為孩子“主持正義”,這樣合適嗎?孩子們沒那麼脆弱,別什麼都往孩子身上推,這鍋孩子不能背。


這件事,從本質上反映了一些家長不同的財富觀。

冷嘲熱諷讓別人換普通車,並說人家“不差錢”的那兩位家長,在他們眼裡看到的,可能並不是“好車”和“普通車”,更多得應該是“高價車”和“低價車”,他們根本不關心豪車和普通車在舒適性、安全性、操控性上的差別,唯一能關心的是價格上的差別。

讓他們覺得受到傷害,認為孩子也會受到影響的,也恰恰是車的價格。而車的價錢,在他們眼裡就是財富的象徵和代表。

跑車家長的訴求是“給孩子最好”的,不論他所認為的“最好”是不是真的最好、最合適,至少他的著眼點是在“使用性”上,而不只是金錢數字上。如果這位家長,買了一輛最好的電瓶車,可能就沒這些爭端了。

英國作家亨利.菲爾丁說過:

“如果你把金錢當上帝,它就會像魔鬼一樣折磨你”

如果家長認為金錢是唯一的財富,並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那教育出來的孩子只會攀比價格,也不奇怪。

事實上,“財富”不只是金錢,《論語》有云:“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即使達不到聖賢的境界,但也完全可以敞開胸懷,靜下心來,發現自己雖有、但未必人人盡有的寶貴之處。比如和睦的家庭,比如健康的身體,比如安定的生活......這不都是極其寶貴,甚至金錢都買不來的財富嗎?

“跑車家長”被踢出群!他鬱悶:想給孩子最好的,有啥不對?

誠如盧梭所言:“能處處尋求快樂的人才是最富有的人。”

樹立好正確的財富觀,做一個自己能感到“快樂”、“富有”的人,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鳥翼上繫上了黃金,鳥就飛不起來了。”

孩子們就像快樂的鳥兒,他們用不同於成人的視角看世界,在他們快樂翱翔的時候,別用那些世俗偏見拴住他們、影響他們。

只管讓他們飛翔,相信他們足夠堅強,自己能找到正確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