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亞-e租寶-IGOFX:為何被“釣愚”的總是你?

“人傻、錢多、速來”,並不是冷幽默,而是殘酷的現實。

2015 年 4 月雲南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日金寶”騙局爆倉,涉及資金 400 億、全國 28 個省市區 20 多萬投資者。當時我就想,如此規模,應該是空前絕後了吧。

僅僅幾個月後,e租寶騙局敗露:總投資人數 90.95 萬人,非法集資 500 多億。我窒息了。

今年 6 月 11 日,90 後美女 IGOFX 中國區總代理張雪嬌捲款跑路,近 40 萬名投資者約 300 億人民幣“被騙”。我抓狂了。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騙子是一個古老的職業,而金融詐騙是這個職業中的“最高段位”。 只要有騙的機會,騙子們就會蜂擁而至,直到沒人可騙了,再去轉戰其他戰場。兩位諾獎得主席勒和阿可洛夫在《釣愚》一書中把此類現象描述為“欺騙的均衡”。

泛亞-e租寶-IGOFX:為何被“釣愚”的總是你?

金融詐騙的祖師爺是一個名叫查爾斯·龐茲(Charles Ponzi)的意大利人。

泛亞-e租寶-IGOFX:為何被“釣愚”的總是你?

1903 年龐茲移民到美國。1919 年龐茲隱瞞了自己不光彩的歷史來到了波士頓,設計了一個投資計劃,向美國大眾兜售。

第一招,龐茲故意把這個計劃弄得非常複雜,讓普通人根本搞不清楚。他宣稱,購買歐洲的某種郵政票據,再賣給美國,這樣便可以賺錢。

第二招,設置了巨大的誘餌。所有的投資,在 90 天之內都可以獲得 40% 的回報(年化收益 160% !) 。

第三招,給人們“眼見為實”的證據:最初的一批“投資者”的確在規定時間內拿到了龐茲所承諾的回報。於是,後面的“投資者”大量跟進。

第四招,奢侈的生活,營造成功人士形象。龐茲的別墅有 20 個房間,買了 100 多套昂貴的西裝,擁有數十根鑲金的柺杖,連菸斗都鑲嵌著鑽石。

在一年左右的時間裡,差不多有 4 萬名波士頓市民,變成龐茲計劃的投資者,大部分是懷抱發財夢想的窮人。龐茲共收到約 1500 萬美元的小額投資,平均每人“投資”幾百美元。當時的龐茲被一些愚昧的美國人稱為與哥倫布、馬可尼(無線電發明者之一)齊名的最偉大的三個意大利人,因為他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發現了致富捷徑”。

由於龐氏騙局的本質是靠“新投資者”的錢為“老投資者”提供“所謂的回報”,本身並不創造利潤,所以遲早是要爆倉的。持續時間長短取決於誰先戳破這個騙局。

泛亞、e租寶與 IGOFX 都非常符合祖師爺的“四招”,真是四招打遍天下。

第一,從商業模式包裝上看,泛亞打造的買賣“稀有有色金屬”的商機,e租寶兜售的是A2P(融資租賃債權轉讓),IGOFX 營銷的是外匯交易平臺。這些“商業模式”的共同點是普通人搞不大懂,甚至是虛構的。警方已查證的 207 家承租公司中,只有 1 家與 e租寶發生了真實的業務。

第二,從回報率看,e租寶預期年化收益率在 9.0% 到 14.2% 之間不等;泛亞日金寶回報率高達 13.8%;IGOFX 的外匯交易平臺打著“躺著賺美金”的口號,宣稱一年可獲得 7倍、兩年 66 倍的基金收益;

第三,從眼見為實看,早期投資者都能獲得所承諾的回報,而且可以提現,久而久之,大家就放鬆了警惕。張建和馮婷都是 IGOFX 的受害者,他們對 IGOFX 的信任隨著代理人給他們發送的平臺盈利數據一點一點地累積,“每天都有分紅。他們還會拿一些交易記錄給我們看……在一個叫為“IGO 外匯”的群裡,每天都能看到代理人發的盈利截圖,感覺有圖有真相。”

第四,從營造成功人士光環看,e 租寶實際控制人丁寧贈與他人的現金、房產、車輛、奢侈品的價值達 10 餘億元。僅對張敏一人,丁寧除了向其贈送價值 1.3 億的新加坡別墅、價值 1200 萬的粉鑽戒指、豪華轎車、名錶等禮物,還先後“獎勵”她 5.5 億。IGOFX 中國區總代理、26 歲的張雪嬌 張雪嬌有很多標籤 —— 成功人士、高顏值、年輕、有背景、馬來西亞高富帥老公……

e租寶美女總裁張敏

泛亞-e租寶-IGOFX:為何被“釣愚”的總是你?

IGOFX 中國區美女總代理張雪嬌

泛亞-e租寶-IGOFX:為何被“釣愚”的總是你?

更令人心痛的是,與他們的祖師爺一樣,泛亞、e租寶和 IGOFX 的主要受害者是“懷抱發財夢想的窮人”。一名雲南的 IGOFX 投資者感到悔恨,他原來準備為姐姐治療尿毒症的 6 萬元全都沒了。

在IGOFX投了 3 萬的馮婷對龐茲騙局的態度很有代表性:

1.“如果錢能拿回來,絕對不會再投資。"

2.“事情變成這樣主要是自己太傻太天真。"

但是,我要告訴大家:

第一,你被騙不是因為笨(不是智商的問題),而是因為不懂“金融常識”;

第二,如果你不學習“金融常識”,你還會繼續被騙,因為騙子每次的手法都在與時俱進。

除了牢記騙子的“四大絕招”之外,以下“常識”可以幫你躲開龐氏騙局陷阱:

常識 1:收益與風險是對稱的。高收益背後必定高風險,這是基本規律。如果一種金融產品收益高達 10% 但號稱風險象國債一樣低,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即使這家企業願意兜底,但問題是企業也會倒閉的,所以這樣的兜底不等於沒有風險。

常識 2:真正有實力的企業是不需要刻意顯擺的。“假裝自己很有錢”,是龐氏融資的常用手段。2012 年山西前首富刑利斌斥資 7000 萬元在三亞為女兒舉辦婚禮,2013 年企業就破產,可以想象那 7000 萬其實是龐氏融資的誘餌。所以,越是露富的企業你越要繞著走。

泛亞-e租寶-IGOFX:為何被“釣愚”的總是你?

常識 3:好機會輪不到你。這話聽起來很殘忍,但卻是現實。世界上的確有賺大錢的機會,但是這些機會通常屬於最頂層的少數富人或者巴菲特那樣有獨特眼光的人。如果你是一個普通的窮人,千萬別天真地以為機會獨獨垂青於你。 如果你真的希望改變命運,還不如去買彩票,至少不會被騙。

常識 4:別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假如你真的眼紅 p2p 的高收益,可以考慮把資金分散到若干家平臺(越多越好),就算不巧遇到了 e租寶,損失的也只是你資金的一部分。同時去多家平臺註冊會很麻煩,但這絕對是值得的。

最後,我忍不住吐槽一下

第一,在識破龐氏騙局的問題上,中國的專業媒體出現了“缺位和失職”。按理說,媒體人更加敏銳、更加有調查能力去發現問題,但最近幾年中國的媒體幾乎和我們普通人一樣“後知後覺”。IGOFX 騙局其實一年前“外匯 110”網站就發出了警告,但由於專業媒體的集體沉默,這些警告並未引起重視。媒體之所以背離了“看門狗”的定位,一定程度是利益驅使。有錢能使鬼推磨

當年與泛亞、e租寶合作舉辦活動和節目的媒體不在少數。

第二,金融監管部門需要負起責任。與普通民眾相比,金融監管部門擁有公權力和相應資源,更有能力去發現這些騙局。但過去幾年的“監管缺位”是因為不想管(不作為心態)、不敢管(缺乏法律依據),而最近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已經劍指這兩大問題:

1. 金融管理部門要努力培育恪盡職守、敢於監管、精於監管、嚴格問責的監管精神,形成有風險沒有及時發現就是失職、發現風險沒有及時提示和處置就是瀆職的嚴肅監管氛圍。

2. 加強功能監管。強化金融監管的專業性統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及時有效識別和化解風險。

--

劉勝軍簡介:

堅持講真話的經濟學家,中國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2014 年參加總理經濟座談會,70 後經濟學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下一個十年》,新浪微博“劉勝軍改革”擁有 136 萬粉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