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環蛇事件看道德綁架

銀環蛇事件看道德綁架

在保安的眼裡銀環蛇是什麼呢?

不是可愛的小動物,而是可能對學森們造成傷害的潛在威脅。

如果他不幹掉銀環蛇,而某學森被咬了會怎麼樣呢?

保安大概率要背鍋,捲鋪蓋從學校滾蛋。

那些無憂無慮喝著爹媽血汗的學森,當然不會明白失去一份工作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尤其是像保安這種技術含量不高的工種。

春秋時期,魯國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其他國家看見同胞被賣為奴婢(多半是戰俘)。只要他們肯出錢把人贖回來,那麼國家會給他們賠償和獎勵。這道法律執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鄉的魯國人因此得以重返故國。

孔子有個弟子叫子貢,很有錢,他贖那些魯國奴婢後,拒絕了國家的獎勵,因為他覺得為國分憂是應該的,何況自己也不需要這筆錢。按說,做好事不求回報是件好事啊。可是,孔子在知道這件事後,不僅沒有誇他,反而罵他傷天害理。

銀環蛇事件看道德綁架

什麼呢?孔子說:“世上萬事,不過義、利二字,魯國的法律,既照顧到人們心中的‘義’字,救贖落難的同胞,同時又照顧到‘利’字。事後國家給予獎勵,讓這個做好事的人沒有損失。這樣,願意做善事的人就會越來越多,所以這條法律是善法。現在你這麼做,的確為你自己贏得了聲譽,但同時也拔高了大家對‘義’的要求。以後,那些贖人之後去向國家要回報的人,可能就會被人嘲笑,國人就會問他們,為什麼不能像子貢一樣為國分憂呢?你這麼做,是把‘義’和‘利’對立起來了,所以不是好事,而是可惡的行為。”

銀環蛇事件看道德綁架

果然,自那之後,很多人就對落難的同胞視而不見了。因為他們沒有子貢那麼有錢,如果贖人後回去向國家要補償,又會被人罵,很多魯國人於是不能返回故土了。

這個其實就是個道德綁架,讓每個人都要像子貢一樣,每個人的思考問題出發點不同,經濟狀況不同,所以做得事就不同,所以出現了好多道德綁架的事

比如:你是軍人乘車為什麼不讓座?你是明星為什麼捐款這麼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