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對“我”負責

你要對“我”負責

你要對“我”負責

“人生是自由的,卻無往不在枷鎖和困境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

人和疾病的關係,我覺得盧梭的這句話非常貼切。過多地活在推杯換盞、社交軟件之中的我們,確確實實已經“病”了。我們變得更願意生活在無規則狀態下,更介意別人的一個點贊中,告訴別人生活在朋友圈裡的我們是多麼的美好和幸福。然而,真實的生活卻未必如此。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嘆,不是一時興起,也不是有感而發,而是近年來周圍認識的不認識的,都因過度的、無序的生活習慣,出現了或大或小的疾病困擾,看著病榻上的他們,也想到自身,深感生活艱難,生命可貴。

你要對“我”負責

當醫生或者親人告訴我們“你得了腫瘤,可能癌變,你血壓高了,你血脂高了……”,或者諸如其它聽都沒聽過的疾病名稱時,這些話很可能對你來說是災難性的,讓你徹底感覺天都塌陷下來。世界由此都變得不重要了,整日在焦慮、壓力、恐懼中度過。

其實我們也不必如此過於恐懼。世界衛生組織早就研究表明:1/3的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可以預防,1/3可以治療,1/3可以治癒,預防這些的主動權其實一直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很多的疾病都是我們沒有正確的認知和良好的預防,沉浸在自我的、狹小的知識圈裡,武斷的不相信。醫學的探索始終沒有終止,要有這樣的信念支撐。

醫學界總共分類和命名了數百種疾病,比如肝病就有十幾種,例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等。這些並不是不同的疾病,只是反應在我們身上不同時期的症狀罷了。

你要對“我”負責

疾病會給人“翻盤的機會”

每個人體內都有可能具有癌細胞特性的異常細胞,但大多數會被人體免疫系統所消滅,絕大多數不會成長為癌細胞。

等我們到醫院通過B超、CT、核磁等也能發現異常了,那它也就長大成“材”了。這個過程也許少則5年,多則10年。這段時間就是留給你的“翻盤的機會”,也是腫瘤、癌症可以被預防的重要原因,但很多人不知道。

諸如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變,子宮頸糜爛是宮頸癌的癌前病變,都是如此;我們應抓住,一方面,儘早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減少癌症危險因素對人體的持續傷害;另一方面,發現有癌前病變,一定要積極治療。

你要對“我”負責

儘早確診,而不是求助“度娘”

來自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癌症如果能早期確診治療,10年生存率可達90%。癌症早期十分弱小,我們找個好醫院,就是理論上權威的,一刀便能將腫瘤切除;可到了中、晚期它們已經很強大,我們就很難應付,只有祈禱自己不是倒黴的那個人。因此,我要奉勸各位看官,一定要重視體檢,有不舒服要儘早去醫院篩查,而不是上“度娘”!

我發現一個現象,現今很多人身體不舒服時首先想到的是找“度娘”問問,看是什麼情況,說得好,內心很安慰;不好,輾轉反側,夜不能寐。而不是去正規醫院檢查一下,連這點時間都沒有?卻有在電腦、手機上盤旋幾個小時的灑脫。

你要對“我”負責

我們要選“私人訂製”

我這裡所提到的“私人訂製”其實就是你自己首先要有這個防範意識,要對自己負責,將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給別人那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我查過一些數據,在以前,我國國人死亡原因中佔第一位的一直是心腦血管疾病。最近5年,腫瘤已經一躍成為我國居民第一‘殺手’。然而,癌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可預防的疾病,其中飲食對癌症的預防就發揮著重大的作用。

現在專家太多,我們聽都聽不過來,但這一點沒錯:40歲以後就要開始重視癌症篩查了,建議40歲以上女性篩查乳腺癌,50歲以上的男性和女性注意篩查肺癌、結直腸癌、肝癌等。

也有人說:生病了就吃藥啊!這種思維和言論在我們當今這個生活節奏快速更替的時代,的確是一些人的內心中的唯一做法。尤其是我們當下的一些年輕人,對自身健康問題漠不關心,可以說對周圍的什麼都不關心,只對自己感興趣的諸如遊戲、吃穿感興趣。這樣的人你對自己都可以不負責,何談讓他們對其他的人和事負責呢!

你要對“我”負責

結尾處,我還是要說,人生是自由的,但不要因為我們的懶惰、懈怠,而自己給自己套上引爆生命的定時炸彈。

且行且珍惜,朋友們,關愛自己,就是善待他人。

你要對“我”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