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價格暴跌,台州部分“幣民”退出“幣圈”

比特幣價格暴跌,台州部分“幣民”退出“幣圈”

本報記者施 煒

11月中旬以來,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遭受斷崖式暴跌。台州幣民們的心情也有如過山車大起大落,是咬牙堅守還是割肉離場,幣圈的選擇從來不會簡單。

隨著價格一再觸底,交易市場熱度不斷下降,加密貨幣的挖礦圈也遭受重創,許多挖幣礦機也只能關機停業,等待市場回溫。

不少幣民離場

一年前這個時候,幣圈迎來大狂歡,在去年年底時比特幣價格衝破20000美元,造就了幣圈神話。臨海許先生有過金融投資經驗,對“風險和收益成正比”深有感觸,看著加密貨幣價格一路走高,在去年10月終於按捺不住入場幣圈。他告訴記者,在交易所正規交易的幣種以比特幣和以太幣為主,也是台州幣圈的兩種主流交易對象。

“當時進場以太坊的時候價格大約是9000元,現在只有700餘元。總共虧損了100多萬元,目前還持有150多萬元。我們都是小散戶,很多幣友都已經撐不下去割肉離場了。”許先生說,他看好加密貨幣市場的回溫,也相信自己的判斷力和操盤能力,將會繼續在這個市場堅持下去。

進入幣圈後,許先生的日常就是每天花費十幾個小時盯盤,進行走勢研究,調整策略。“閒暇時也會參加一些論壇和峰會及幣友們進行交流,探討加密貨幣的未來走勢。現在還留在圈內的人都認為加密貨幣的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雖然目前形勢不盡如人意。”許先生說,據他了解,台州幣圈參與人數不少,投入資金少的千把塊,多的幾十萬幾百萬元,但總體體量並不大。

除了兩種主流幣種,類似迅雷水晶礦機、360共享雲礦機等雲服務器礦機挖出的小幣種也有部分市場,這些小幣種無法通過交易所交易,而只能由買賣雙方直接交易。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幣種打著加密貨幣的名頭髮展傳銷,參與者需要擦亮眼睛,避免盲目入場。

礦機到達關機點

加密貨幣的大起大落已是常態,但此次暴跌除了影響市場交易,在挖礦圈也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風暴”。

比特幣等一眾加密貨幣是通過“挖礦”來獲取的,可以理解為比特幣的系統每過一段時間就出一道數學題,誰家的設備先算出一個解,誰就獲得比特幣獎勵。比特幣礦工購買專門用於挖礦的芯片或顯卡礦機,讓這些機器24小時不停地做這種運算來獲得比特幣,主要成本就是鉅額電費。

由於江浙滬電費較高,達到約0.6-0.8元/千瓦時,而在火電、水電、風電資源豐富的西北、西南地區,電價只需要0.3-0.4元/千瓦時。逐電而行,台州的礦主們將礦機移往四川、雲南、內蒙古、新疆等電費低廉的地區,請人託管打理。

來自臨海的胡先生擁有40臺礦機,兼職從事以太幣挖礦工作。“這邊的礦主基本上都是小規模,人均礦機所有量估計在50-100臺之間,很少有超過100臺的。我的機器數少,就在鄉下租了個地方,放在自己身邊管理。”胡先生說,之前幣值衝高的時候盈利不少,現在早跌破成本價,已經關機閒置了。

據瞭解,台州一部分礦主低價轉賣機器退圈,一部分在等待價格回升,重新開啟礦機,還有一部分考慮將礦機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作業。胡先生一邊等待著時機,一邊開始在電費較低的地區考察場地,“作業的礦機數越少,每臺機器挖到幣的可能性就會上升,只要能找到成本更低的地方,也可以說是一個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