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期天王”重要預言:人生有三次財富機會,2019年會出現一次!

“週期天王”重要預言:人生有三次財富機會,2019年會出現一次!


整編:聰明投資者(ID:Capital-nature)

成功預測次貸危機的“週期天王”周金濤生前認為,一個人的一生中所能夠獲得的機會,理論上來講只有三次,如果每一個機會都沒抓到,你肯定一生的財富就沒有了。如果抓住其中一個機會,你就能夠至少是個中產階級。而對於大多數正直壯年的人來說,人生的其中一次機會將出現在轉瞬即至的2019年......


時間飛逝,“週期天王”周金濤生前認為大有機會的2019年轉瞬即至。

原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周金濤在兩年前去世,留下一些市場預言逐漸得到印證,還有一些預言有待印證。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預言就是:

40歲以上的人,人生第一次機會在2008年,第二次機會在2019年,最後一次在2030年附近,能夠抓住一次你就能夠成為中產階級;1985年之後出生、現在30歲以下的人,第一次人生機會只能在2019年出現。


周金濤當年有一句名言叫“人生髮財靠康波”,意思是,每個人的財富積累,一定不要以為是你多有本事,財富積累完全來源於經濟週期運動的時間給你的機會。

“週期天王”重要預言:人生有三次財富機會,2019年會出現一次!



在他看來,一個人的一生中所能夠獲得的機會,理論上來講只有三次,如果每一個機會都沒抓到,你肯定一生的財富就沒有了。如果抓住其中一個機會,你就能夠至少是個中產階級。

他曾經在2016年的公開演講提醒,“如果想發債最好發五年的,2018年之後就能夠感到我說的話的意義。”

今年,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企業層面,或是市場層面,市場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寒意。

眼下,距離踏入2019年不到1個月,我們來重溫當年周金濤最經典的演講。

需要提醒的是:一,機會常常和危機是好兄弟;二,週期也受很多因素影響,本身不是固定不變的,很遺憾,我們無法再看到週期的最新闡述。

不過,我們重溫的目的,本身不是說結論本身,而是用他通俗易懂的表述,看看關於週期運行的描述和邏輯。

以下是周金濤2016年3月16日在一個沙龍活動中發表了主題為“人生就是一場康波”的演講,文章有刪減。

60年的經濟週期:人生有三次財富機會


重要經濟週期理論開創者是兩個,第一個康波週期,實際上它是全球經濟運動的決定力量,也是在座各位人生財富規劃的根本理論。

我有一句名言叫“人生髮財靠康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的財富積累,一定不要以為是你多有本事,財富積累完全來源於經濟週期運動的時間給你的機會。

比如過去的十年,中國暴富的典型是煤老闆,肯定大家在心裡認為煤老闆肯定是不如我有本事。為什麼他成為煤老闆,原因就是在於天時給的機會。按照康德拉季耶夫理論來看這是大宗商品的牛市,就給煤老闆人生髮財的機會。

但是在座各位可不可以成為煤老闆?應該今生不會看到,這是它的理論描述的。一個人的一生中所能夠獲得的機會,理論上來講只有三次,如果每一個機會都沒抓到,你肯定一生的財富就沒有了。如果抓住其中一個機會,你就能夠至少是個中產階級。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人生的財富軌跡是有跡可循的。人生的財富軌跡就是康德拉季耶夫週期。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康德拉季耶夫週期。

在世界經濟週期運動中最長的週期是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它一個循環是60年一次。大家知道60年就是一個人的自然壽命是60年,中國講60甲子,循環一次就是一個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它分為回升、繁榮、衰退、蕭條。

未來十年註定在蕭條中渡過


現在這次經歷的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在座各位經歷的是從衰退向蕭條的轉換點,在座各位未來十年註定在蕭條中渡過,這是康德拉季耶夫不可改變的規律。

到了2017年中期,大家就可以知道我的判斷對與不對。我曾經在2007年的時候判斷2008年將發生康德拉季耶夫週期衰退一次衝擊,就是大家看到的次貸危機。

2014年10月份,我發表報告認為,2015年二季度發生二次衝擊,二季度之後股市暴跌,人民幣貶值,這些都是有規律可尋的,資產價格的運動絕不屬於規律,這個都是大家可以看到的。

2017年中期,三季度之後,我們將看到中國和美國的資產價格全線回落,2019年出現最終低點。那個低點可能遠比大家想象的低。這就是現在可以告訴大家的康波理論。

一個康波的運動是技術創新推動的,本次康波1982年開始回升,大家知道1975年到1982年是上一次康波的蕭條階段。

如果瞭解世界經濟史應該知道,全球滯脹,美國英國做供給側改革。我看大家很興高采烈的談判供給側改革問題,供給側改革是全球進入蕭條的標誌,似乎沒有必要興高采烈的,實際上真的談到供給側改革,一定要進入蕭條的。

繁華是1991年到1994年的美國信息技術泡沫,是康波繁榮的標誌,當美國的泡沫破滅之後,後面經濟又增長了七八年。

所以,2008年之前是世界經濟的本次康波的黃金階段,從2004年到2015年應該是本次康波的衰退期,衰退期能看到的就是,雖然經濟增長不怎麼樣,但我們還能夠從資產價格中獲得很大的意義,這個大家能夠感受到。比如我們的股市、債市,2009年以來,大的角度來看都是上升趨勢,都是有利可圖的,這是康波中的衰退階段。

2018年後能明白我說的話的意義


去年(注:2015年)我有一個判斷,2015年是全球經濟及資產價格的重要拐點,過去6年,下半場會講一下,過去6年投資看一個指標就是央行,美國、中國央行不斷放水你就有錢抓,這是過去6年投資的唯一標的,就是寬鬆。

大家今年放水不管用了,這就是資產價格的轉換點。我看去年大家討論資產荒,資產荒就是我錢多,但是沒有收益率,這是很危險的信號,這是一個轉折點,轉折點意味著未來四到五年的總體的資產收益率不僅不賺錢,甚至可能要虧損。

我在去年底給各個機構的建議是,要做好大幅降低資產收益率的心理預期的準備,同時要做好應對未來在2017年到2019年可能發生流動性危機的準備。

我覺得今天的會議是很好的,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如果現在大家通過發債能圈應該多圈點,到2019年你應該能感受到參加今天這次會議的意義。我奉勸大家,比如說如果想發債最好發五年的,2018年之後就能夠感到我說的話的意義。

消滅中產階級財富的兩個方法


2015年之後,全球應該進入的康波的蕭條階段,在康波的蕭條來臨之前,會發生哪個現象?這個現象相信大家都已經看到了,我們覺得手中有很多流動性,大家這個流動性過去6年還通過炒股票賺到錢,大家2015年開始不賺錢。

怎麼辦?我需要為我手中的錢保值,所以,大家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買進一線城市核心區域的房地產。第二個辦法搞點新興產業,很多人投了很多新三板。從我的本心出發,這兩個辦法都是消滅中產階級財富的方法。

我自己投資的紀律是2014年之後第一不買房,現在是中國房地產週期反彈階段,就是隻有一小撮漲,所以大家看到的一定是熊市中的反彈。怎麼辦?賣,不應該買,炒股票的人全都理解的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所以現在應該是房地產的兌現階段。

第二個大家追逐的新興產業,因為我是研究長波理論的,我看的很清楚,實際上所謂的互聯網+,就是本次康波的技術創新,信息技術的最後成熟階段。

大家知道,信息技術爆發期在80年代,90年代在美國主導國的展開期。當技術從主導國傳導到中國,中國是本輪康波中的追趕人,傳導到中國擴散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那麼你們想這個技術還有什麼前途可言?

一個技術當它在追趕國的滲透到達了無孔不入的時候,一定到達了它生命週期的最後階段,這個技術後面就是一個成熟並衰落的趨勢。

所以,去年我跟朋友說,2016年和2017年是新三板的兌現階段,能不能兌現要看你的命運了,這個東西不是我能夠左右的。大家不要認為一定要兌現。

當大家看到這兩個現象的時候,意味著康波要進入蕭條期,你突然會發現,在經歷一次滯脹之後,2016年到2017年是一次滯脹,一次滯脹發現你手中持有的流動性差的資產可能就沒人要了。

在這個階段之後,將進入貨幣消滅機制,就是這些資產的價格將下跌,這個就是康波理論告訴我們的。

每一次的康波的蕭條都是一次滯脹展開,滯脹之後就是消滅通脹的階段。所以,未來可能大家突然會覺得,手中的流動性資產不夠或者沒有。這也是讓大家趕緊發債的原因,你可以有現金流用,甚至以現在低的價格買進資產。到2025年,都是第五次康波蕭條階段。

第四次康波的蕭條在一九七幾年,第三次是一九二幾年,就是美國的大蕭條,康波理論描述了一套世界經濟的長期的運轉。

40歲以上的人,第二次機會在2019年


我們作為一個人如何在這樣的過程中來規劃你的人生財富呢?以我的長期研究來看的話,你的人生的機會基本上由康波的運動給予的。

十年前你在中信建投證券找了一份工作不是太重要,大家十年前在中信建投證券旁邊買一套房子真的很重要,因為中信建投在北京朝陽門,現在房子漲十倍,大家掙十年也掙不到。人生的財富不是靠工資,而是靠你對於資產價格的投資。

你對資產價格的投資是時間規律呢?一定是低點買進才有意義,這個時候買進房子這些沒有什麼意義。在一個人60歲的人生中,其中30年參與經濟生活,30年中康波給予你的財富機會只有三次,不以你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40歲以上的人,人生第一次機會在2008年,如果那時候買股票、房子,你的人生是很成功的。2008年之前的上一次人生機會1999年,40歲的人抓住那次機會的人不多,所以2008年是第一次機會。

第二次機會在2019年,最後一次在30年附近,能夠抓住一次你就能夠成為中產階級,這就是人生髮財靠康波的道理。

巴菲特沒什麼,為什麼能夠投資成功,原因就在於他出生在第五次康波週期的回升階段,所以他能成功,如果現在一樣不會成功,這個就是有宿命決定的。

為什麼那個年代的美國會出現比爾蓋茨,因為技術在那個年代展開的,現在中國出不了比爾蓋茨,你的人生機會由康波的運動決定的,有人覺得自己很牛,很大的本事,賺很大的錢,事實上每個人都是在命之中運行。這就是我研究完經濟週期以後我非常相信的一點,人的生命都是宿命的。

最簡單的就是1985年之後出生的人,現在30歲以下的人,註定你的人生機會第一次只能在2019年出現,35歲之前出現,所以現在25歲到30歲的人,未來的5年,只能依靠好好工作。因為買房什麼都不行,這是由你的人生的財富的命運所決定的,這個是沒有辦法的。

我的意思是說,我們在做人生財富規劃的時候,一定知道每個人都是在社會的大系統中運行,社會大系統給你時間機會,你就有時間機會。這個大系統沒給你機會,你在這方面再努力也是沒有用的。

房地產週期20年輪迴一次


一個人的人生財富有哪些?理論上只能有這麼幾類:第一類就是大宗商品,這個實際上大家不要小看,在60年巡迴中,大宗商品是最暴利的行業。就是剛才講的,中國人覺得最爆發的煤老闆,原因就在此。

因為大宗商品的牛市是幾十年出現一次,我們這次的大宗商品牛市是2000年到2002年,這次是康波的衰退階段。第四次康波的衰退階段70年代是石油危機,也是大的商品牛市,所以商品是最暴利的資產。

在座各位所經歷的第五次康波,商品的牛市已經結束,以後不可能依靠商品取得暴利。2011年至少到30年,商品的走勢都是熊市,所以不可能在商品方面取得大的收益的。你說能不能做空,不行!2015年之前商品可以做空,大家2016年之後不能再做空,未來商品走的是熊市。所以在座的各位的人生的最主要的資產,不管是否曾經擁有,後面不可能再有,這是第一類。

第二類資產是房地產,就是經濟週期理論中的枯枿週期,房地產週期20年輪迴一次,一個人當中可以碰到兩次房地產週期。為什麼呢?人的一生作為群體來講會兩次買房,第一次是結婚的時候,平均27歲,第二次是二次置業,改善性需求是42歲左右。一個人的消費高峰,最高峰出現在46歲的時候,46歲之後這個人的消費就往下走,你的消費逐漸由房子這些變成醫療養老。

房子一生中大致消費兩次,大概20年一次。房地產週期是20年輪迴一次。中國本輪房地產週期1999年開啟,按照房地產週期規律分為三波,第一波2000到2007年,2009年之後又漲一波,2013年、2014年一波,三波上去,全國房地產週期的高點判斷是在2014年,這個是中國房地產週期的高點,後面價格下來。

但是,到2015年的時候大家突然發現,房子又好賣了,2016年一線城市核心區域房地產暴漲,但這不是房地產重新開始,而是波浪。三四線城市的房子能漲才是牛市,垃圾股不漲,一小撮股票漲不是牛市,這是房地產週期的波浪反彈。

所以,2017年上半年附近,中國的這次反彈會結束。如果你擁有一下城市的核心區域的房地產,並且不是自住房,我認為應該在未來的一年之內賣掉,這就是我對於大家的建議。

賣掉房子之後,你發現可以買到好多很便宜的資產,性價比已經發生變化,這就是房地產週期。不要以為房地產賣出去買不回來,這個世界上沒有隻漲不跌的東西。2019年房價會是一個低點,2017年、2018年房價是要回落的。一個房地產週期的循環就是這樣,20年的循環,15年上升,5年下降,美國也是一樣。

2007年美國房子開始跌,跌到2011年附近觸底反彈。大家到美國買房有點不一樣,我的研究主要就是全球大類資產配置,美國歐洲都研究,中國在世界的東半球,美國在西半球,東西半球的房地產週期起點差十點。

中國房地產的起點是2000年,美國是2010年,2010年之後美國出現房子的牛市,2017年是第一波的高點,如果到美國買房,也可以再等等,現在也是第一波高點。大家現在買也不會被套,因為上升期沒有結束。

作為廣義大眾來講,不管你的知識怎麼樣,你跟大媽沒有區別。意思是說,這種東西跟智商沒關係,這個就是你的人生的機遇就是看你能不能把握。

人的一生,房子是最核心資產,商品不一定能綁住,房子至少一輩子搞兩次,這是第二類資產。

第三類資產是股票,股票不是長週期問題,隨時波動,這個在我們週期中沒法明確定義。

第四類資產就是藝術品市場,像古玩、翡翠這類東西,過去一些年漲的很快的,反腐之後下降厲害,這些來看就沒有隻漲不跌的東西,你的人生資產總會在漲漲跌跌中渡過。

保值和流動性是未來五年最核心問題


作為人生財富規劃,你要明確現在這個時點應該做什麼。剛才已經說了四類資產,這四類資產中如何進行波動?我的看法是,未來五年是資產的下降期,這個時候大家儘量持有流動性好的資產,而不要持有流動性不好的資產。像高位的房子就是流動性不好的資產,還有一級市場的股權也是流動性不好的資產。

為什麼提新三板,因為流動性很差,想賣很難賣。在未來的投資,大家一定注意,賺錢不重要,第一目標是保值,第二是流動性。這兩個是未來五年大家在投資的時候我覺得一定要非常注意的一個,應該是一個最核心的問題。

這是用康德拉季耶夫理論進行人生規劃。60年運動中,會套著三個房地產週期,20年波動一次,一個房地產週期套著兩個固定資產投資週期,十年波動一次。一個固定資產投資週期套著三個庫存週期。

所以,你的人生就是一次康波,三次房地產週期,九次固定資產投資週期和十八次庫存週期,人的一生就是這樣的過程。

我在中國這兩個週期當中是開拓者,康德拉季耶夫週期理論和庫存週期理論。現在很多實業同事,製造業的價格波動最短決定週期就是庫存週期。我在去年10月份寫報告,認為2016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將觸底,中國經濟的庫存週期將反彈,大家看到商品價格觸底反彈了,這就是用我這套理論做出來的東西,所以我最近很忙。

2017年中期之後進入中週期的最後下降階段


2016年最主要的機會在哪裡?剛才已經講了,最核心的機會就在於兩個字:漲價。大家所有炒作的東西都來源於漲價,除了我剛才說的大宗商品,農產品中的雞鴨也漲價,房子也漲價,包括最近股票炒的維生素也漲價。

過去我們是賺錢靠什麼?過去三年賺錢靠炒小股票,把估值炒上去,玩虛的。2016年我的總結叫脫虛向實,就是大家發現虛的已經沒法玩,到頭了,這個時候發現,央行的貨幣政策到邊際高點,貨幣乘數上升了,庫存週期帶動貨幣乘數上升,這時候基本邏輯就是通脹,2016年一開年,小股票下來了,大宗商品開始漲了,這是大邏輯的轉換。

大家每年做投資,開年之前都要想想,這年做投資的主邏輯,過去幾年炒小股票,但是未來,2016年就是炒漲價。作為個人投資來講,還是那句話,不能買流動性差的資產。商品資源股可以,別的流動性差的資產也是不划算的。根源在於貨幣乘數上升,會出現通脹。

我們看2015年發生了什麼?股票下跌,人民幣貶值,這些意味著什麼?2015年是全球的中週期高點,剛才講平均8.6年、9年一箇中週期循環,在一箇中週期中有三個庫存週期,會出現三個高點。

一般來講,中週期的最高點可以出現在三個高點的任何一個高點上。2015年以美國代表的全球的中週期高點,2014年12月份是美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和PMI的高點,我當時就說美國經濟進入最高點,後面資產價格就會有反應,大家看到2015年出現了美國股市跌了。

同時在去年,我們還看到美聯儲加息,從2000年反危機之後第一次加息,進入了十年中週期的高點階段,2015年到2019年就是中週期的下行期,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看到邏輯就發生變化。

大家一定不能再以過去的思維來判斷我們未來的投資,不能認為央行又放水了所以有機會,未必是這樣。

我們未來的邏輯,應該全面脫虛向實。但這個脫虛向實也是短暫的,只適用於2016年,2017年中期之後會進入中週期的最後下降階段,就是我們剛才講的2018年、2019年要謹慎小心,這就是現在看到的這樣一個大方向,大方向就是未來是下降階段。

鍛鍊身體,2019年再回來


對於未來想提醒大家的一點,2018年到2019年是康波週期的平淡之年,60年當中的最差階段,所以一定要控制2018、2019年的風險。在此之前做好充分的現金準備,現在可以發債,五年之後還有現金。

對於個人來講,今年明年賣掉投資性房地產和新三板股權,買進黃金,休假兩年,鍛鍊身體,2019年回來,這就是未來給大家做的人生規劃。

85後的人生最大機遇即將到來


剛才主持人介紹說我曾任中信建投研究所所長,但是去年我辭職後只做首席經濟學家,原因就是在於我覺得未來的四年,做事情的困難性比過去六年大。而且在蕭條即將來臨之前,一個社會必將出現分裂傾向,理論中可以看到的,所以政治上出現一些傾向也是正常的。

這種情況下,你的人生只有兩個選擇:一個選擇像我一樣當個虛職,每天忽悠忽悠,心情好出來忽悠,心情不好在家裡待著,這是一種選擇;另外一種選擇未來一定是英雄輩出的時代,你可以成為先德或者先烈,這是可以選擇的另外一個人生道路,在未來也是可以選擇的。

我覺得未來四年確實是社會將發生很大的變化的時候,特別對於1985年之後的生人,確實你的人生的最大機遇即將到來。這是我對未來的看法。

期樂會|優秀交易員都在看,贏樂網 | 為交易員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