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玻爾、普朗克、奧本海默·····科學家與他們的黑板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猶太裔物理學家。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愛因斯坦

玻爾和普朗克 馬克斯·卡爾·恩斯特·路德維希·普朗克,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和量子力學的重要創始人之一。且和愛因斯坦並稱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兩大物理學家。他因發現能量量子化而對物理學的又一次飛躍做出了重要貢獻,並在1918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尼爾斯·亨利克·戴維·玻爾,提出了玻爾模型來解釋氫原子光譜。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對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1922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玻爾

路易·維克多·德布羅意法國理論物理學家,波動力學的創始人,物質波理論的創立者,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192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沃納·卡爾·海森堡,德國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主要創始人,哥本哈根學派的代表人物,193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海森堡

保羅·狄拉克,OM,FRS,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者之一。1933年,因為“發現了在原子理論裡很有用的新形式”,狄拉克和埃爾溫·薛定諤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恩利克·費米,美籍意大利著名物理學家、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教授,被譽為“原子能之父”,1938年物理諾貝爾獎得主。

阿爾弗雷德·卡斯特勒,法國物理學家,196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埃德溫·馬蒂森·麥克米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教授,因領導發現多種化學元素於1951年同伯克利同事西博格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理查德·菲利普斯·費曼,美籍猶太裔物理學家,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納米概念的人。

尤利烏斯·羅伯特·奧本海默,著名美籍猶太裔物理學家、曼哈頓計劃的領導者,1945年主導製造出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被譽為“原子彈之父”。

奧本海默

奧本海默

沃爾夫岡·泡利,美籍奧地利科學家。對理論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945年,泡利因他在1925年即25歲時發現的“不相容原理”,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羅伯特·哈金斯·戈達德,美國教授、工程師和發明家,液體火箭的發明者。被公認為現代火箭技術之父。

央斯基,美國著名無線電工程師、天文學家。

愛德華·威滕,猶太裔美國物理學家、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他是弦理論和量子場論的頂尖專家,被美國《生活》週刊評為二次大戰後第六位最有影響的人物,當代物理學家中H指數最高的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