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放下「對自我的想象」:先做事,再做人

阻止我們完成一件事的,有時候並非是那件事有多難,而是我們關於【對自我的想象】。

這是我在做監督服務學習到的一個個小小的事實。

找我來進行監督的,基本上是要參加一個自己覺得對自己很重要的考試,比如考研,考公務員,出國,或者學習一個技能。

但他們害怕自己,在過程中,心態崩了,堅持不下去了。十分焦慮。

於是找到我,希望我可以陪伴他們走到考試的那一天。

過程中,十分一致的是,每天晚上總結是否完成自己定下的任務的時候,他們都說完成了,但問題是,他覺得十分焦慮。

我問焦慮什麼?

他會回答我:“我會不會考不上,我會不會哪天情緒就崩潰了,我基礎不好怎麼辦,我....】

剛開始,因為學習心理學的緣故,總是不自覺的去關注他們的情緒。

慢慢的我發現不對啊,我要做的事情,是,協助他們去完成每天的學習啊。我又不是他們的諮詢師。

於是我開始不再關注他們的情緒,只是不斷的把話題放到要完成的事情上。

把注意力拉回到正在做的事情上。

比如當她說,我不知道我哪天情緒崩潰了堅持不下去了怎麼辦?

我會有些冷漠的說,【你今天崩潰了麼?還沒吧,那關於今天所做的任務,你覺得學到了多少,難麼?明天要不要調整】

於是她會開始慢慢去思考,關於所做的事情的方方面面。

關注此時此刻。

不再提焦慮的事情。

只關注在做的事情。

慢慢監督久了,我開始發現我自己也有了一些變化,比如我會開始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要做的事情上,而不是關於自我的一些想象裡。

兩年前,我開始做諮詢的時候,還沒開始做,我的頭腦裡就先有很多”我“:【我有沒有這方面的基礎?這個問題我理解多少?我做沒做好準備?我有多少競爭力?我會不會出錯?會不會耽誤別人?】

這些還算理性的權衡,除去這些,其實我內心還有一層更深的擔憂:【這件事憑什麼是由【我】來做?它真的是【我】的事嗎?】

於是早期的時候,哪怕有來訪者已經表示了要是早點認識我就好了,這樣的認可和感激的語言時,我依然會說:

【或許,如果你當初找的是另外一個更有經驗的諮詢師,也許會成長的更快和更迅速】

我是真的這樣想,那時,我的想法彷彿是,【我】需要成為一個【有資格的人】才能開始做這件事,如果不成,我就再等等。

於是那時的我,直接或間接拒絕了很多可能成為我的來訪者的詢問的人。

現在往回看那時的我,發現我把目光太多的放在了自己身上,而忽略了,我本應,是要去關注另外一個人的,他的感受,想法,事件,他的故事的。

因為我要做的是【事情】,而不是,評價自己。

能力不足,那就多學,多嘗試,遇到問題那便解決問題。而不是停留在某些對自我的懷疑和不確定中。

意識到這點,我開始慢慢放下關於自我的想象。開始放鬆自己。

當意識不自覺的開始評價自我時,開始思考我夠不夠某種資格時,我都開始問自己【我想不想做這件事,或者我想不想接這個個案】

如果答案是是,那我就開始思考,我要如何為這件事負責。

而後我會更多的去思考,問題究竟在哪?哪些是盲點?他為什麼停留在這種情緒裡?這種情緒為什麼又顯得有些過度?

當這樣開始轉念把注意力放到,來者的身上,慢慢會發現,我好像在一點點的成長起來的感覺。

也好像更加清晰,我在做什麼。方向在哪。

所以,如果你要做一件事,你問問自己【你想做麼?】

如果你想做,那就去做吧,不要老盯著自己。

不侷限於,自己的喜好,經驗,過往,感情因素。

只是去思考理解,你在做的這件事,需要什麼條件,怎麼去完成,如何去實施。實事求是,而不是停留在想象裡。

失敗了,也不停留在苛責自己的情緒裡,而是去看到失敗的原因,重新收拾好,再試一次。

把那件自己想做的事情,去盡力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