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要做大做強國企,鼓吹私有化就是放棄社會主義

美國學者:要做大做強國企,鼓吹私有化就是放棄社會主義

【作者簡介】大衛·科茲 主要研究領域是比較經濟體制、宏觀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1991—1996年,科茲潛心研究蘇聯解體問題,與弗雷德·威爾合著的《來自上層的革命——蘇聯體制的終結》一書引起了很大反響。科茲目前主要集中於當代俄羅斯的社會經濟制度研究、新自由主義理論和政策批判和社會主義計劃等領域。

【編者按】大衛·科茲通過分析美國案例指出:在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混合所有制的模式是其中一種選擇,但是在採用這種模式進行改革時,必須非常小心謹慎,必須清楚這種所有制可能帶來的一些危險。《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公佈後,大衛·科茲再次來到中國,並參加中央企業媒體聯盟讀書會,詳細解讀國企改革頂層設計,從根本上釐清國企改革的原則問題,廓清籠罩在國資國企身上的迷霧。

私企、國企同樣面臨效率問題

在反對者看來,國有企業只是舊體質的不幸殘留物。基於新古典經濟學(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他們認為國有企業天生低效,而只有私營企業才能在社會中起重要作用。因為所有企業唯有被所有者經營管理才會有效,他們更具有不斷增加企業價值的積極性。相反,國有企業屬於國家所有,管理人員沒有動力將企業管好。因此,主張絕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國有企業私有化

然而,這些理論和觀點存在致命弱點:現代經濟體系中,除了個體戶以外,大部分企業不止一個擁有者可以說,私營企業與國有企業都面臨著大企業運轉效率問題在現代西方大中型企業中,普遍採取職業經理人制度,執行股東決策。然而,多數企業往往會從自身利益出發行事,而忽視企業社會責任。西方的私營企業和國有企業都同樣面臨這一問題,社會主義國家國有企業也會如此。

不過,這一問題可以通過約束管理者行為得以解決。

資本主義國家中,有著大量管理有效的國有企業。如加拿大的國有鐵路企業,就以其高效率而著稱。即使在美國,一些國有企業也在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美國發電行業中,約佔25%的電力企業由所在聯邦、州,或者是地方政府所有。學者研究這些發電企業發現,國有發電企業成本明顯更低。原因在於他們不需要向股東支付高額利潤,不需要如私營企業一樣支付高級管理人員高薪。

國企具備大量潛在優勢

在我看來,一方面,當前中國國有企業確實存在諸多需要改革的問題;另一方面,國有企業在現代經濟發展中,同樣具備大量潛在優勢

首先,相對於私營企業只考慮股東利益而言,國有企業考量的利益對象範圍更為廣泛。國有企業不僅會考慮消費者利益、員工利益,還包括企業所在社區老百姓利益。

其次,國有企業通常為員工提供更為人性化的保障體系。以良好的工資待遇和工作條件,贏得員工對於企業的忠誠,從而高效工作。這不僅利於企業的長期發展,也有利於縮小貧富分化。

第三,國有企業有責任考慮其行為的外部性,防止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如空氣、水汙染,或是過度包裝造成的浪費問題。然而,對於私營企業而言,他們不得不以汙染環境為代價追求更高利潤。

第四,國有企業往往會向員工提供更為體面的工資。在一項關於比較中國的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的薪酬福利問題的研究中,提到了“生存工資”概念,其含義指員工工資不會特別高,卻能讓員工過上相對體面的生活。這項研究表明:中國國有企業員工的工資水平,比生存工資要高出1/3,而國內同類民營企業員工的工資水平,平均比生存工資低1/3。然而,當私企支付給員工工資低於生存工資時,意味著社會必須進行補貼,這有損公正。

第五,國有企業可以為員工提供更多保障,而私營企業難以實現

。現代社會中,絕大多數人希望進入社會找到一份穩定工作。即便是一個很好的工作,如果明天可能面臨失業風險,這種狀態顯然不佳。私營企業往往要求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流動性,可以隨時根據需要解僱工人。而國有企業往往給員工提供保障,工作穩定性更高。

第六,國有企業具有更強的創新性經常有媒體報道,國有企業在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方面比較落後,但現實並非如此。事實上,國家大型創新工程往往具有高風險性,失敗幾率很高,即便是大型私營企業,也不願意承擔這一風險。對於大型私營企業而言,只有當技術被證明確實能夠成功時,他們才會選擇使用。然而,國有企業卻承擔著真正的創新工作資本主義國家真正的創新來自於由國家資助的非營利性機構,比如大學、壟斷性國有企業

舉個例子,目前已經廣泛使用的數字交換機,最早由貝爾實驗室成功研發。貝爾實驗室隸屬於美國AT&T公司,當時是政府嚴密管制的壟斷企業。貝爾實驗室更類似於國有企業,無需面臨競爭也不用擔心利潤問題。正是在這一情況下,貝爾實驗室完成了具有深遠意義的創新。

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曾經說過,太過領先的技術並不能為企業帶來回報,也就是說他絕不會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是,對於佔據戰略性地位的國有企業而言,則完全能夠組織起來從事重大領域創新

七,國有企業進行的多為反週期性投資。對於私營企業而言,銷售額下滑往往意味減少投資,這將加劇經濟下滑趨勢,甚至導致危機。國有企業則具有長遠眼光,當經濟下滑時增加投資,從而減小經濟波動

第八,國有企業不存在工人剝削問題。馬克思提出,私營企業即便對整個社會發展有好處,但不可避免地會剝削其工人。如果要建立一個消除剝削的社會主義體制,必須要依靠國有企業實現

國企改革要避免走入誤區

那麼,如何最大限度釋放國企改革紅利?最新出臺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區分兩類不同的國有企業:一類是商業性企業,通過商業行為賺取利潤;另一類屬於公益性,需要政府進行補貼。然而,具體實施細則可能更為複雜,應注意避免走入改革誤區

第一,對於商業類國有企業而言,究竟是追求短期回報還是實現長遠盈利。自1980年以來,大量原來關注長遠利潤的美國企業,開始逐漸關注短期利潤,導致其出現具有非生產性的短期行為,如將企業利潤用於購企業股份,並非用於投資,或是利用企業收入進行投機性行為。國有企業應該被要求追求長遠利潤而不是短期利潤,但前提是需要政府為決策者制定著眼於長遠利益的激勵機制

第二,工人工資如何確定私營企業往往會支付工人儘可能低的工資,但國有企業不應該這麼做

。低工資會使得工人感覺到不公平,從而影響其工作效率。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必須要考慮工人生活。國有企業應該建立完善的薪酬體系,以吸引人才。

第三,這類國有企業需要剝離一些社會職能,如養老金問題但是在我看來,如果國有企業如果能夠提供幼兒園、健身房等福利,十分有益

第四,商業類國企追求利潤,並不意味著其可以無限制地擴張。可以通過創新產品或者工藝流程等方式,獲得利潤。或許這類企業可能通過減少工人工資、增加工作量,或是通過降低工作安全保障等方式增加利潤,在我看來,這些行為並不可取。

本次國企改革強調如何提高國有企業員工效率。有觀點認為,一旦企業給予工人全面的工作保障,員工就會失去工作動力,我認為這只是神話而非事實,即便資本主義國家中也存在大量企業案例。其中,IBM就是典型的給予員工高福利待遇的企業,同時工作表現也非常好

日本企業通過為員工提供終身崗位,從而使其更高效工作

那麼,薪酬激勵該如何與工作效率相結合?有人提到員工持股。應該說,當員工持有企業股份時,工作會相對努力。但研究表明,僅僅讓員工持有企業股份,並不能解決問題原因在於,對普通員工而言,工資是其主要收入來源而非股票分紅。在我看來,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法是鼓勵工人更多參與企業管理和決策中去如果說工人們不是簡單受指揮,而是有更多機會提出意見和建議,將助於增強其主人翁意識。事實上,鼓勵工人參與企業管理,與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價值相一致

有一點值得強調的是,目前,始終有觀點認為中國應該搞私有化,主張將國有企業賣掉,這些人事實上是主張中國放棄社會主義。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需要基於正確的,有事實支撐的經濟理論,必須要考慮到不同國有企業類型。

沒有任何事實足以證明:要使得一個經濟發展,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要讓私營企業變得更強大,讓國有企業和政府變得更弱小那些簡單化的新自由主義理論支撐下的觀點,將帶來經濟的下滑

此外,特別要值得注意是,國有企業的改革當中要防止某些利益集團,僅僅從自己集團利益出發進行決策。如一些私人投資者想低價購買公共投資所形成的國有企業。如果是公眾來繼續投資,公眾應該享有其投資帶來的紅利。同時,應時刻記住國企改革的目的是建設社會主義,只有這樣才能夠持續為中國經濟發展貢獻主要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