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術”(值得學習)

鬼谷子在《符言》篇中論述了君主治國平天下的休養和準則,君主理應做到九個方面:

一、主位術。君主要有淡泊寧靜的心態和成竹在胸的王者風範。闡述的是統治者以及身居要位的人如何忠於職守,安於本位的問題。鬼谷子認為,其要點是“安、徐、正、靜”,即以安詳、從容、公正、平和之態面對天下紛爭。這一“地位”決定了執政者必須眼觀天下。

二、主明術。君主如何讓自己的臣子為自己出謀劃策,以使自己明察秋毫,為天下民眾謀福利。闡述的是統治者以及身居要位的人如何明察秋毫,把握紛紜變化現狀的問題。“明”包括三個方面,即目明、耳聰、心智。決策者在觀察外物時,必須做到用天下人之目視,用天下人之耳聽,用天下人之心思考,這樣才能消除閉塞視聽的一切障礙,瞭解實情,把握時變之關鍵。

三、主聽術。君主如何聽取、採納別人的意見,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廣開言路、博採眾議。闡述的是統治者以及身居要位的人如何聽取人言的問題。善於納諫,聽取忠言是作為一個決策者達到“明主”的重要途徑,做到了這一點就能廣泛地收取外界信息,使決策者在判斷外界事物時,避免失誤,從而順利施行切合實際的正確策令。

帝王之“術”(值得學習)

四、主賞術。君主如何運用好賞罰的手段,基本要求是公正無私、賞罰分明。鬼谷子認為其要點是“用賞貴信,用罰貴正。”賞與罰是應十分重視的事情。因為信賞必罰有教化天下的作用:獎賞是執政者所要推行和鼓吹的事;而懲罰則是執政者戒令下屬乃至天下人不能做的事。所以,決策者在控制全局,實施策令時,要做到正確實施獎賞、懲罰的原則,這不僅是團結大眾,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也是扶正去邪的重要途徑。

五、主問術。君主如何全面客觀地瞭解各方情況,要求君主應有勤奮好學、不恥下問的精神。闡述的是統治者及身居要位的人如何不恥下問、博學多聞的問題。決策者在研究賞罰、作出決策時,一定要探究天時、地利、人和的各種關係,全方位地研究事物的各個方面,以發現事物的規律。在把握物之運動的法則後,按照一定的名分區分事物,使事物的名實相符,並根據客觀事實的規律行事,不得有誤。

六、主因術。君主如何管理好臣子,做到賞罰分明,行事要因勢利導、遵循事理。所謂“為善者,君與之賞,為非者,君與之罰”,而“善”與“非”的客觀標準則是決策者“因其政之所以求”。由此可知賞罰的準則就在於決策者的需要。如果人們的所作所為能符合執政的需要,能被決策人“用之”自然受賞。這就要求統治者行事時,必須做到周密考慮,周全行事,明察秋毫,公平公正,以防賞罰失誤。

帝王之“術”(值得學習)

七、主周術。君主如何加強君臣之間的溝通、行事周密,使言路暢通,國事正常運轉。決策者要廣泛瞭解外界事物,以求周嚴,要通達人情,使下屬暢所欲言;要周知人情事理,以明分善惡。

八、主參術。君主如何洞察萬象、辨別真偽,以使自己親賢臣、遠小人,要求做到耳聰、目明、心靈。決策者要周知外物的情況,達到周嚴的效果,需要有豐富的參照物。這就要求決策者綜合運用“長目”、“飛耳”、“樹明”,即要以“目”觀察,以“耳”廣收信息,用“天下”之心思慮萬物,這樣才能參透萬物之隱,防患於未然。

九、主名術。是說君主如何採用恰當的方法使自己的“名”與“實”完美結合起來,兩者的關係就是循名求實、因實定名。決策者要根據名實相生的道理,把握物之運動的法則,而後按照一定的名分區分事物,使事物的名與實相符。

帝王之“術”(值得學習)

鬼谷子在《符言》篇結語中道:“名當則生於實,實生於理,理生於名實之德,德生於和,和生於當。”由此可知,“當”,即合度,真實、協調是“符言”之本。

細細研讀,為自己所用,成就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