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藍經開區:綠色食品產業插上“高大新”之翼

小蓝经开区:绿色食品产业插上“高大新”之翼

南昌富景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小藍經開區:

綠色食品產業插上“高大新”之翼

食品產業是小藍經開區三大支柱產業之一,2009年該區就被確立為“江西省食品產業基地”。在新時代發展浪潮中,小藍經開區聚焦“綠色食品”發展方向,全力招大引強、全面創新創造,推動產業集群集聚、裂變發展。

走進小藍經開區,可見擴產擴能大幹快上、可聽轉型升級鏗鏘足音,更有轉變思維天地寬的生動實踐,一家家企業正為自身插上“高大新”的翅膀,在新時代“一飛沖天”。

高標準高效益:

智能智造席捲“老字號”

推動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小藍經開區“智造”升級,不少“老字號”食品企業轉變生產方式、優化生產流程,以高標準帶來高效益。

煌上煌,一個南昌人耳熟能詳的老品牌,近年來在發展中“脫胎換骨”。“我們將創新驅動作為供給側改革的引領點,推動‘一二三’產業全面轉型,集養殖、屠宰、深加工、連鎖銷售、科研開發為一體的全產業鏈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更加成熟。”煌上煌相關負責人介紹。

源頭增產。煌上煌積極探索肉鴨新型養殖模式,推廣和應用肉鴨多層立體籠養模式。

加工智能。今年以來,煌上煌對生產各環節進行提升改造,安裝了智能化傳輸線,建立了智能製造執行系統,全面打造自動化、標準化、智能化的生產工廠,實現了計劃、排產、生產、檢驗的全過程閉環數字化管理,真正實現利用大數據進行企業內部資源的全面融合管理創新優化。同時,為實現資源共享,公司依託食品安全質量檢驗中心,成立了九州檢驗檢測有限公司,引進美國、日本、奧地利檢驗儀器設備。2018年6月30日,九州檢驗檢測有限公司順利通過實驗室CMA資質認可,成為江西省第一家非公有制的食品類第三方檢測機構,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銷售觸網。煌上煌在連鎖經營手段上,著力打造實體店、電商、外賣、自媒體、自動售賣機、無人智能店的線上線下“六位一體”營銷模式。去年,煌上煌還在南昌萬達茂開設了行業內第一家無人智能門店。

“2018年,煌上煌食品主業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55億元,同比增長28.44%,淨利潤同比增長38.37%。”該負責人介紹,為加大創新能力,今年10月26日,煌上煌食品還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蓓薇教授聯合設立了院士工作站。目前,煌上煌建有國家禽肉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南昌市醬滷肉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南昌市醬滷肉製品加工優勢科技創新團隊,並先後承擔了工信部綠色製造系統集成專項、智能製造新模式應用專項、科技部中央地方專項等科技項目十餘項。

本土母嬰產品企業人之初集團經過多年發展,產品品項達200餘個,產品暢銷全國二十多個省市,並在全國各省市縣設有駐外辦事處機構,經銷商達到3000餘戶、終端銷售網絡已超萬家。為進一步提升行業競爭力、影響力,企業每年拿出銷售收入的5%以上用於企業創新,先後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國家CNAS實驗室及第三方檢測機構、江西省營養功能食品研究中心、江西省企業技術中心等。公司擁有60多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5項,每年新增產品品項達20多項。

“母嬰食品對質量要求嚴苛,我們對產品質量執行‘零’容忍政策,並在生產技術、工藝方面不斷升級。像我們的生產線採用全自動化‘無人接觸’生產模式,且生產車間均建設為達到藥品生產標準的潔淨生產車間,用製藥GMP標準來生產嬰幼兒食品。”企業相關負責人王會安介紹,為確保全鏈條質量安全,“人之初”還建設了“質量安全電子信息追溯系統”,結合激光標識、二維碼、無線射頻識別等技術,實現在線實時打碼、實時打印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確保從奶源到原材料入庫到零售終端的全程可追溯。

“一系列技術投入讓我們在質量競爭上處於領先地位,也為企業擴大發展提供了堅實後盾。目前,公司已經啟動IPO項目,力爭2020年成功上市,成為中國營養米粉第一股。”王會安說。

據瞭解,為給企業智能智造提供良好環境,小藍經開區正在積極與南昌大學等高校對接籌劃建立“小藍經濟技術開發區食品產學研基地”,為入駐園區企業提供人才與技術支持,也為園區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孵化“前沿科技”。

大布局大產出:

市場需求催生規模化

綠色食品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滿足的是人們對日常食品的更高要求。綠色食品的市場需求,則是小藍經開區招商引資、企業佈局發展的重要參考。今年,小藍經開區精準招商,一大批看中區域市場前景的企業紛紛“重裝落戶”。

“江西瓶裝飲用水的需求連年上升,我們的這個工廠,能夠輻射整個江西。”南昌富景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威說。

2015年底,富景食品在南昌投資建廠,今年,2萬多平方米的廠房投入使用。公司的第一個大單就是今年年初與華潤怡寶簽訂的怡寶礦泉水生產項目。10月底,兩條龐大的德國產自動灌裝生產線在工廠組建成型。

“從水源引入、RO純淨水處理,到瓶胚、包裝容器製作、自動灌裝,再到打包裝箱,都是一條龍,每小時能生產48000瓶。”李威說。

工廠車間裡,工人操縱開關,轟鳴的機器將水源引入RO純淨水系統,很快,可飲用水流向了灌裝區。一邊,塑料瓶在模具上製作完成,另一邊,自動化設備進行灌裝、封蓋,走上套標、裝箱流水線,一瓶瓶純淨水整齊地進入紙箱集合,再乘坐傳送帶到倉庫,由碼垛機自動碼垛入庫,等待裝車。“全面投產後,年產量可達6.6億瓶,產值約2.64億元。”李威說。

據瞭解,2018年,小藍經開區經過認真研判,成功引進了旺中旺、香港奇緣、星參源、順輝海鮮、山東BABY熊蛋糕等12個重大重點項目,還對伊利集團、東鵬特飲、南翔食品、卡拉多蛋糕、三花酒、VICi嬰幼兒食品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進行跟蹤。此外,園區一部分企業也正在根據綠色食品市場需求擴產擴能。

南昌達利食品在上半年推出了黑豆奶、青豆奶兩款新產品;下半年,推出了唯甄豆奶產品,引領高端豆奶行業的發展。“我們還計劃投入3條‘美焙辰’麵包生產線,搭配豆奶系列,滿足都市早餐需求。”達利食品相關負責人張志明介紹。

“我們新增了一條年產10萬噸碳酸飲料的生產線,達到年產25萬噸碳酸飲料,非碳酸果汁線15萬噸,共計40萬噸飲料生產能力規模。” 百事飲料(南昌)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郭荷香介紹。

新理念新出路:

問題導向增添新動能

發展不能一成不變,時時刻刻都要在創新中謀變革。近年來,為培育綠色食品企業成長,建設成為全省領先的綠色食品產業基地,小藍經開區組建“智囊團”,安排經發人員“一對一”瞭解企業發展問題,幫助企業“換道超車”。

2018年接近尾聲,為了備戰即將到來的元旦和新春,位於小藍經開區的江西正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開展貨物採購和銷售佈局。以往,公司總會面臨短期資金的巨大壓力。

“我們以農副食品收購、加工及銷售為主營業務,像香菇、木耳、墨魚、堅果這樣的年貨都在我們的經營範圍內。為保障節日供應,我們都會提前去收購貨物,這需要大量的資金作保障。”企業負責人楊聲耀介紹,公司上游主要是農戶提供原材料,以現金結算為主;下游則是大型商超,回款時間長。為了解決流動資金缺口問題,向銀行抵押貸款,是公司的常規措施,但近年來銀根緊縮和公司業務量的增大,讓他們不得不尋找新的辦法。

“小藍經開區給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嘗試供應鏈金融,在企服人員的幫助下,我們與南昌工控供應鏈金融有限公司開展合作。他們給我們提供代採、存單質押、保理等業務,把我們流動資產變為現金流。到目前,解決的資金缺口達數千萬元。”楊聲耀介紹,與傳統銀行授信模式相比,供應鏈金融從產業鏈角度考察企業上下游各方合作歷史,分析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價值與成長空間,以此作為授信依據。而正味食品的長期經營和在同行業中的領先地位,成為了他們獲得信貸的重要資質。

在從事味蛋製作的江西梅氏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破蛋”的新歸宿開闢了企業發展的新藍海。

“我們從事蛋品加工已有三十多年,產出的松花皮蛋、五香松花皮蛋、鵪鶉皮蛋、真空油香鹹鴨蛋等銷售到全國30多個城市,還出口到美國、韓國、日本、新加坡、葡萄牙等地。”公司負責人熊淑平介紹,公司每年需要收購大量的禽蛋,但因為運輸等原因,蛋殼破損的“破蛋”佔總量的5%—10%左右。“破蛋不能進行加工,我們只能以收購價的60%賣出,這意味著破蛋的概率越高,我們承受的成本就會越高。”熊淑平說。

破蛋是虧損點,而小藍經開區的工作人員請熊淑平吃的一盒蛋黃酥,幫她找到了“扭虧為贏”的新辦法。

“蛋黃酥需要蛋黃作為原料。我們工藝非常好,能夠製作符合人們口味的鹹蛋黃。於是,我們想到變廢為寶,進行蛋黃加工。”熊淑平介紹,從想法到嘗試,公司在一個月內,通過加工破蛋蛋黃,掙到了20多萬元。這和原來的處理方式相比,帶來了15%的新收益。目前,公司更新了破蛋篩選設備,並聘請了相關食品領域的科研人員,準備在蛋黃加工領域大展拳腳。

目前,小藍經開區集聚了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百威英博、福建達利、煌上煌、人之初、湖南絕味、綠滋餚等知名食品企業85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3家, 擁有上市公司7家。下一步,小藍經開區將專注在科技、金融、人力資源等方面助推傳統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將繼續完善產業鏈和供應鏈,通過企業之間的合作互融,有效降低企業綜合成本、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形成門類更加齊全、配套更加完備的綠色食品工業體系。同時,小藍經開區還將積極擁抱互聯網銷售模式、串聯向塘物流基地國際班列,為入園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提供完備的物流服務。(□熊燕紅 南昌日報記者 萬能/文 成奔/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