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亞特蘭蒂斯”:寂靜之城藏在這個你想不到的水域

中國的“亞特蘭蒂斯”:寂靜之城藏在這個你想不到的水域


在柏拉圖的對話錄裡記錄了亞特蘭蒂斯——一片擁有崇山峻嶺、茂盛草木、豐富礦產的富庶土地,塑造著高度發達文明的強大帝國。然而,萬年前的一次海嘯和地震,使這塊土地連同土地上的人都沉入海洋,從此杳無音信。

彷彿神話、卻有很多人去探尋的亞特蘭蒂斯,竟有一個“中國版”。只是遭遇不同,這座2000多年曆史的古城雖“被”沉入千島湖下,居民卻在岸上,懷念著他們的故鄉。


中國的“亞特蘭蒂斯”:寂靜之城藏在這個你想不到的水域

獅城北門一帶的想象復原圖 繪圖/於繼東


1959年,中國第一座水電站建成蓄水,造就了一個風景優美的人工湖,就是千島湖。它是世界上島嶼最多的湖,其中的五獅島,曾經叫五獅山。


中國的“亞特蘭蒂斯”:寂靜之城藏在這個你想不到的水域

千島湖,新安江水庫,水庫內島嶼星羅棋佈,大小島嶼共1078個。攝影/王諫正


“山”是怎麼變成“島”的?


答案遠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神奇:

1954年,為了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用電需求,國家用“淳安、遂安古城及周邊的986個村鎮、安徽6個鄉鎮、30萬畝耕地、26萬間房屋、以及29萬移民的代價”,換來了千島湖,以及相當於當年14個浙江省需求的發電量。

千年古城——獅城(原遂安縣城),被沉入水底,縣城北部的五獅山,也變成了小島。


中國的“亞特蘭蒂斯”:寂靜之城藏在這個你想不到的水域

清朝的節孝坊,磚石結構,還有個城門半個世紀過去了,大部分都還保留著




很難說清楚,獅城沉入水底是好是壞


在國際考古界,把這樣的水下遺蹟稱為“時間膠囊”,因為沒了風暴侵蝕、烈日暴曬、人類侵擾,水流和泥沙等自然力的改變相對緩慢,時間中的某一刻好像被封閉起來,就此凝固。

然而,當年經歷了這件事的獅城人的時間,卻一直往前走,他們“像戰士轉戰般帶上被褥衣服就走,往往今天動員明天就得離開”。


中國的“亞特蘭蒂斯”:寂靜之城藏在這個你想不到的水域

水下的木棍,有可能是當年清庫之後放在牆邊的工具


現在,他們仍在思念著獅城

  • 胡曲民,
  • 自幼在獅城長大,
  • 現80餘歲

現在淳安縣千島湖鎮的火爐尖路上,有一個“獅城鐘錶店”,店老闆是一位80餘歲的老者,名叫胡曲民。他自幼在獅城長大,後來在當時的獅城鎮小學當老師。問起為何會給鐘錶店起名“獅城”,老人神色微黯地說道:“我是獅城人嘛,而且每個從獅城搬出來的人見了這個名字,都會想起水下的那個家鄉。”

當年,剛剛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脫離戰爭苦海的胡曲民和獅城絕大多數人一樣,過著穩定、方便的生活,已經娶妻生子的他不曾想到,安逸平穩的生活會有所改變,而且改變得這樣徹底。古城的沉沒,打破了千年不變的悠然和平靜,在倉促間把他和29萬人一起拋向了未知的流離。

胡曲民有一個哥哥,由於是農民,被移民到了江西,胡曲民講:“我和他分開後,50多年只見了兩次面,現在他已經不在了。”古人云:滄海桑田,物是人非。這29萬移民誰也不曾想到,動輒成百上千年方能經歷的巨大變故,他們數年間就能切身體會,而且是這麼的具體和實實在在。


中國的“亞特蘭蒂斯”:寂靜之城藏在這個你想不到的水域

“獅城”姚王氏節孝坊上有一塊刻有“聖旨”字樣的匾,匾頂的盤龍圖案極其精美豪華,是這座牌坊上眾多磚雕作



  • 餘年春,
  • 易稿十多次,
  • 手繪獅城復原圖

1959年,新安江大壩合龍蓄水,年僅24歲、土生土長在賀城的餘年春,跟隨單位一起遷到了當時的排嶺,也就是現在的千島湖鎮。他現住在千島湖鎮行崗路老舊的房子裡,這裡的住戶大多是當年的庫區移民。在窄仄、昏暗的房間裡,這位已經70多歲的老人,身材矮小、頭髮花白、卻精神矍鑠,言語中洋溢著自信和熱情。

他在當地有口皆碑,因為他用自己的畫筆,把沒入水下的兩座古城——獅城和賀城——搬上了岸。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這位普通退休職工生命的全部幾乎就是為了製作獅城和賀城的城區復原圖。


中國的“亞特蘭蒂斯”:寂靜之城藏在這個你想不到的水域

在一座已經破損的民宅內,一處很特別的拐角樓梯有別於攝影師之前在水下見到的直上直下的樓梯


約3米長、1米寬的卷軸地圖,製作工整和精美。古城前方江水潺潺,古城背後群山巍峨,城內街道整齊、店鋪林立,大到縣政府,小到河裡漂浮的船磨、路邊巨大的樟樹都一目瞭然。在每座建築物旁還註明它的歷史,並配有圖例、歷史沿革、名勝古蹟等說明。更讓人驚訝的是,每一戶家庭都註明了門牌號碼,邊上寫著該家庭戶主的姓名。

一筆、一筆,餘年春畫出了全世界沒有人在乎、只有他和當地的同代人魂縈夢繫的水底故鄉。


中國的“亞特蘭蒂斯”:寂靜之城藏在這個你想不到的水域

餘年春手繪新安江水庫淹沒範圍圖


  • 其他……

還有一大群通過各種方法還原古城記憶的人——像餘年春一樣繪製家鄉地圖的人就有很多個;

懷念故土的老人徐樹林為自己的家鄉撰寫了《威坪》一書;

很多遷移到外縣、外省的移民和他們的後代們都在追憶、回訪、查證自己的村子、家庭或者大移民的歷史;

很多人都在蒐集當年修建水電站時候的老照片;

幾位移民自費出資出版了《淳安人》雜誌供散落各地的淳安移民互相聯繫。

對於那些熱愛故土、執意於尋找古城歷史和移民歷史的人們來說,支撐他們堅持不懈尋根的,並不是那座躺在湖底的具體的古城,一切都是因為他們心底自有一座城。


中國的“亞特蘭蒂斯”:寂靜之城藏在這個你想不到的水域

獅城北大街上緊鄰北門的原製茶廠的窗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