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極思危!你是否被“霍布森選擇效應:假選擇”控制?

細極思危!你是否被“霍布森選擇效應:假選擇”控制?

霍布森選擇是一個小選擇、是一個假選擇,大同小異的選擇就是假選擇。

1631年,英國劍橋商人霍布森從事馬匹生意,他說,你們買我的馬、租我的馬,隨你的便,價格都便宜。霍布森的馬圈大大的、馬匹多多的,然而馬圈只有一個小門,高頭大馬出不去,能出來的都是瘦馬、賴馬、小馬,來買馬的左挑右選,不是瘦的,就是賴的。霍布森只允許人們在馬圈的出口處選。大家挑來挑去,自以為完成了滿意的選擇,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只是一個低級的決策結果,其實質是小選擇、假選擇、形式主義的選擇。人們自以為作了選擇,而實際上思維和選擇的空間是很小的。有了這種思維的自我僵化,當然不會有創新,所以它是一個陷阱。

細極思危!你是否被“霍布森選擇效應:假選擇”控制?

從社會心理學關於自我選擇的角度來說,“霍布森選擇效應”顯然是社會角色扮演者的一大忌諱。誰如果陷入“霍布森選擇效應”的困境,誰就不可能進行創造性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道理很簡單:好與壞、優與劣,都是在對比中發現的,只有擬定出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可能方案供對比選擇,判斷、決策才能做到合理。一個人在進行判斷、決策的時候,他必須在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案中決定取捨。如果一種判斷只需要說“是”或“不”的話,這能算是判斷嗎?只有在許多可保選擇的方案中進行研究,並能夠在對其瞭解的某礎上判斷,才算得上判斷。在我們還沒有考慮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法之前,”我們的思想是閉塞的。倘若只有一個方案;就無法對比,也就難以辨認其優劣。因此,沒有選擇餘地的選擇,就等於無法判斷,等於扼殺創造(一個人選擇了什麼樣的環境,就選擇了什麼樣的生活,想要改變就必須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鑑此,有成效的社會角色扮演者,其頭腦中總是有多種“備擇方案”,總是高度重視“多方案選擇”,因為他們始終認為要有許多種可供採用的衡量方法,這樣才可以從中選擇一種適當的方法。在這裡,生活的辯證法正如一句格言所說的:“如果你感到似乎只有條路可走,那很可能這條路就是走不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