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第一雄关的古道——梅关古道


关古道位于广东省南雄市约30公里梅岭顶部。 梅岭,是五岭之一的大庾岭一段,故梅岭又称大庾岭。“梅岭”其名相传源于战国末年,越王后人梅绢率越人南迁居此拓荒筑城,并在岭上广种梅树,因而得名。得文人过客传诵,梅岭山中十里梅花终为世人所知,名传至今。 梅岭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古道约6尺宽,路面整齐地铺着鹅孵石,道旁是繁茂的灌木丛,两侧山崖树木葱茏,层峦叠翠。

《梅岭三章》诗碑】 1936年10月,白色恐怖笼罩,革命处于低潮。由于陈海叛变,陈毅等再梅岭经历了一场生死攸关的历险。在这九死一生之际,写下了著名的《梅岭三章》。诗词中有这么一句:“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表达了他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如今,他战斗过的梅岭遍种了“自由花”。



【梅岭半山亭】 在南雄梅岭南坡的“来雁亭”至梅关关楼的中段,建有一处凉亭,名为“半山亭”,供游人休息的地方。亭子前对陈毅元帅《梅岭三章》诗碑廊,后靠红梅丛林,环境优美且富有文化气息。亭内石刻一副百字长联,系广东梅县人、清朝“岭南第一才子”宋湘所作。

【状元树】 清朝乾隆年间,南安水城寒苦人士戴衢亨,进京应试科举高中状元,朝中派人察其家中风水……后来,戴得知自己身世,他特在梅关古道旁栽树以表根在岭南,故此树称“状元树”。自古以来,许多考生在状元树下许下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再无涯的学海中获得广博的知识,取得优良的成绩。【衣钵亭】 在梅关关楼以南约200米处幽静的山谷之中,有一座“衣钵亭”,亭里面稳稳地安放着一尊六祖钵。其实,这


梅关古道被两峰夹峙,虎踞梅岭,如同一道城门将广东、江西隔开。南雄梅关历来是南北交通要通,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史称南雄“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南北咽喉,京华屏障”

【北伐军出师处】 梅岭是“北伐军出师处”之一。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所窃取后,代之而起的是各地军阀的割据和混战。北洋军阀对内镇压人民,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孙中山先生发动南方革命力量,武装反抗北洋军阀。从1922年至1926年,他建立和领导的国民政府先后发动了三次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北伐军三次经过梅岭进入江西作战。北伐战争是辛亥革命的我完成与终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