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金庸;一個時代又離我們而去

據香港媒體報導,筆名為“金庸”的武俠小說泰斗查良鏞逝世,享年94歲。

悲傷的十月,一個有一個時代正在離我們而去,當小編看到這條消息的時候,任何表情都無法掩蓋內心的悲痛,作為一個從小喜歡文字的小編來說,這個消息無疑殺傷力巨大。

喜歡金庸小說的人都知道,金庸並不姓金,而是姓查,本名查良鏞。


再見,金庸;一個時代又離我們而去

1955年2月的一個夜晚,冷冬還未過,暖春亦未到。一個男人剛完成了他小說的開頭,還缺一個筆名。交稿時間快到了,他突然靈光一閃,把他姓名最後一個字“鏞”一分為二,是為金庸。

再見,金庸;一個時代又離我們而去

自此,世人大多隻知金庸,而不知查良鏞。

查良鏞,是誰?

是徐志摩的表弟。

是錢學森的表小舅子。

是詩人穆旦的堂弟。

還是瓊瑤的三舅媽的堂弟。

但這只是他的一部分。

再見,金庸;一個時代又離我們而去

金庸在1924年3月10日出生,曾經創作《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家傳戶曉的小説。金庸、梁羽生與古龍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

再見,金庸;一個時代又離我們而去

他作品的發行量,有說1億的,有說2億的,加上之前海量的盜版,已經無法統計。

而且統計只截止到1990年,算是冰山一角:

《倚天屠龍記》,89萬冊,時代文藝出版社,1985

《射鵰英雄傳》,70萬冊,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書劍恩仇錄》,69.8萬冊,百花文藝出版社,1985

《飛孤外傳》,62萬冊,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

《俠客行》,45萬冊,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

……

再見,金庸;一個時代又離我們而去

數據:易圖強《新中國暢銷書歷史嬗變及其與時代變遷關係研究》


就算是1億冊,在整個人類的圖書銷售史上,也是一個傳奇。

再見,金庸;一個時代又離我們而去

金庸首先是一個技巧十分高明的作家。

他的書,因為太溫柔敦厚,似乎顯不出裡面有什麼技巧。

但其實像書法一樣,頓挫提按、藏鋒露鋒,都是技術。和他相比,同時代所有的武俠小說家,不說別的,在“技巧”上都至少差一個層次。

金庸曾是一個電影編劇和導演,是的你沒看錯,而且不是玩票,是職業的。用現在互聯網的話來說,他是一個典型的“斜槓青年”。

如果時間倒退到1958年,他當時寫的電影劇本比武俠小說多多了。他把《傲慢與偏見》改編成《有女懷春》。他的《絕代佳人》得過中國文化部的獎。

能做編劇意味著一點:超會講故事。

再見,金庸;一個時代又離我們而去

金庸《射鵰》《天龍》《雪山飛狐》幾名著,都使用了大量戲劇的技巧。《雪山飛狐》幾乎符合戲劇經典的“三整一律”:一天之內、一個場景、一個主題。

《射鵰》裡寫郭靖、黃蓉密室療傷,嚴家炎就講過,金庸創造性地把舞臺分成了兩半,一明一暗,郭靖和黃蓉在“暗”的舞臺,另外一半“明”的舞臺則讓黃藥師、周伯通、全真七子、穆念慈等角色輪流登場,眼花繚亂。

他的人物調度、氣氛營造、臺詞設計、情節推進,都是極高明的套路。

再見,金庸;一個時代又離我們而去

金庸的超級技巧,還來自於世界第一流文學的滋養。

他長在中國,但卻是一個“洋才子”,博覽群書,薈萃眾長,像是一個帶著北冥神功的高手,把各國作家的許多技法和絕招都“吸”給自己用。

劉國重專門寫過《金庸師承考》,如果要“報作家名”的話,莎士比亞、歌德、席勒、狄更斯、哈代、奧斯汀、王爾德、毛姆、雨果、波德萊爾、左拉、巴爾扎克……都對他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他真的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而他學習最多的、受影響最大的,有幾個源流:比如古希臘的悲劇,比如比他早一兩百年的西方浪漫主義文學。可以說,沒有司各特、大仲馬、斯蒂文森,就沒有金庸。

他有的段落和靈感,甚至就是古希臘神話、悲劇和大仲馬作品的再現。

比如阿紫給喬峰喝了一碗毒酒,以為這是“聖水”,好讓喬峰永遠愛她。

這其實是古希臘神話裡,大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妻子幹過的事。為了讓男人永遠愛自己,她騙丈夫穿上一件塗了人馬毒血的衣服,把英雄誤害而死。

再見,金庸;一個時代又離我們而去


又比如《連城訣》裡,主人公狄雲被人陷害,在監獄裡結交了大俠丁典,學到了神功。

這其實是《基督山伯爵》裡的橋段,主人公唐代斯被人陷害,在監獄裡遇見了法里亞神甫,得到了他的寶藏和真傳。

來自世界的超一流的技法,這是金庸小說的筋骨。

再見,金庸;一個時代又離我們而去


但還遠不僅如此。金庸還為這樣一個筋骨,配上了另一種靈魂,一個純正的東方的靈魂。

“錢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無窮無休的從臨安牛家村邊繞過,東流入海。”


這是《射鵰英雄傳》的第一句話。在大江邊,烏桕樹葉子似火般燒紅,斜陽下的村落裡,有老人敲著羯鼓在說書。

開篇,一種渾厚的感覺鋪面而來,這分明是純純的中國,純純的鄉土。

不管它用了多少嫻熟的西方小說和戲劇技巧,但你只會感到,它是一個蒼涼的南宋仁人志士的故事。就像不管金庸怎麼穿西裝、做洋才子,但你都覺得,他內裡是一個純正的中國文士。

再見,金庸;一個時代又離我們而去

所以,你才看見郭靖帶著楊過躍馬襄陽,指給他看大唐杜甫故里;黃藥師在船舷上打折了玉簫,仰天悲吟曹植的哀詩;張無忌走進趙敏的華宅,正中懸著元稹的《說劍》;喬峰衝入段正淳的寢室,發現牆上居然有北宋張耒的豔詞。

書上那些各具魅力的人,都是最“東方”的人,國士之風、俠士之風、儒者之風、魏晉之風……

小說裡那些景緻,都是最東方的景緻。從駿馬西風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從大理、終南、雁門、崑崙,到天台、錢塘……歐洲哪一個國家他沒有去過,但你發現他記憶裡最不能取代的,還是江南的那個久違的故鄉。

就好像他自己在回憶文章裡說的:

“如果你到過江南,會想到那些燕子,那些楊柳與杏花,那些微雨中的小船。”

再見,金庸;一個時代又離我們而去


名人評價:

著名學者馮其庸:“金庸的出現,是當代文化的一個奇蹟……我敢說,在古往今來的小說結構上,金庸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馬雲:“看過《笑傲江湖》的次數連自己都數不清了……我最欣賞(書中)風清揚的出招無形,卻無招勝有招。”

日本國際創作學會會長池田大作:“金庸先生的作品以大歷史為背景,視野廣闊。由於他的成功,奠定了武俠小說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英國著名漢學家約翰·明福德:“我相信金庸對於世界文學的意義,絕不會因是武俠小說這一樣式而有絲毫減弱。”

著名學者陳平原:“他把儒釋道,琴棋書畫等中國傳統文化通俗了,所以金庸小說可以作為中國文化的入門書來讀。”

姚明:“有一本武俠小說幫了我;金庸的《笑傲江湖》。我喜歡書中英雄的處世方式。”

北京大學教授嚴家炎:“金庸武俠小說包涵著迷人的文化氣息,豐厚的歷史知識和深刻的民族精神。”

香港著名作家倪匡:“《鹿鼎記》是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說,在金庸作品之中,排名第一。”

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金庸把正直、善良、俠肝義膽的中國文化精神傳遍了全世界。”

著名學者孔慶東:“金庸的讀者是以億來計算的,是全世界古往今來讀者最多的作家。”

著名學者余英時:“金庸小說為萬千讀者爭贊,筆觸有千軍萬馬之力。”

臺灣清華大學教授沈君山:

“金庸影響超越國界,對華人文化影響空前。”

文藝評論家李陀:“金庸使中斷了傳統的白話語言起死回生。”


再見,金庸;一個時代又離我們而去


尹建莉老師在她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說到:

我女兒圓圓最早讀的長篇小說是金庸的武俠小說。我之所以當時建議她讀金庸的書,是因為金庸的小說懸念重重、情節有趣,能吸引人讀下去;而且他的文字非常規範,筆法老練,讀來感覺通俗流暢;裡面充滿愛恨分明的情感,符合兒童的審美心理;有一些愛情描寫,但都有著不食人間煙火的純潔和乾淨。所以我後來也向很多人建議,讓孩子去讀金庸吧!

郭靖、楊過、韋小寶、張無忌、令狐沖、胡斐等,你們陪我長大,從小就在影響著我,影響著一代代的後生晚輩。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而文之大者,也莫過於為國家,您離開了我們,但是您的小說,您的情懷精神會永遠留在這個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