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嫌體正直:我們真的討厭懶惰麼?


口嫌體正直:我們真的討厭懶惰麼?


小時候在農家,大人商量要不要給果樹澆水,有的人主張澆,有的人期待天上下雨就不用澆了。

好像後來大家在小區裡面要不要洗車,有的人直接開去洗,有的人懶著沒有洗,下大雨也沖沖乾淨。

格林童話中《三個紡紗女》的故事,講了一個姑娘不喜歡紡紗,惹惱了母親,被揍得嚎啕大哭,正好王后路過,問怎麼回事,母親騙王后說,女兒太喜歡紡紗了,紡得停不下來,只好把她打哭了。王后信以為真,說自己正好需要一個幹活勤快的人,讓女兒進宮,她想紡多久就可以紡多久。

進宮後,懶惰的女兒不知道如何是好,哭了起來,這時出現了三個奇怪的女人,第一個女人長著一雙大平腳,負責踏紡車;第二個女人長著大大的嘴唇,負責舔溼紗線;第三個女人長著寬闊的大拇指,負責捻線。三個女人幫女孩紡線,但提出一個交換條件,如果她與王子成親的話,一定請她們喝喜酒。女孩答應了她們的條件,她們源源不斷地紡線,紡出來的東西讓王后讚不絕口,王后果然讓女孩嫁給王子。

婚宴上,女孩邀請了三個女人,王子見後非常驚訝,問她們為什麼長成這樣?三個女人回答是紡紗造成的,王子聽罷大吃一驚,決定從今以後再也不許自己美麗的妻子碰紡車。故事結尾:如此一來,這個女孩就擺脫了紡紗這討厭活兒。在這個故事中,懶惰的女孩獲得了成功。

口嫌體正直:我們真的討厭懶惰麼?


一方面,大家將勤奮視為美德,另一方面,人們創造出懶蟲成功的童話。在古代的時候,人們需要不斷地勤勞地紡紗才能維持自己的生活,疲憊不堪的人們在紡紗女的故事中加入了自己的願望。人們暫時將僵化的道德撇在一邊,開心地讀著懶人大顯身手,獲得成功的故事。在殘酷的生活面前,人們在懶人故事裡寄託了自己的願望。

人們的意識總是在追求進步,超我水平高的人不斷要求自己努力成為更優秀的人。但這種超越有時是片面的,是人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人不斷追求進步,周圍都是追求卓越的線索,人就只能在攀比和焦慮的氛圍中一直努力下去。

口嫌體正直:我們真的討厭懶惰麼?


在東方神話裡,老子強調無為,順應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的追求和境界。這對應一種情況,當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又沒有可以依賴的專家,走投無路的人,開始出現退行現象,當退行達到最高點時,會帶來心理能量的逆轉,心理能量由無意識流入意識,出現有創造性的生存之道。

在精神分析初期,人們只看到退行的負面作用,榮格看到退行現象既有病態性的一面,又有創造性的一面。創造性的退行具有自我統合的力量。

總結一下,人們主流意識中,追求卓越,討厭懶惰。但是偷懶成功的童話來源於人們繁忙工作中的樸素美好願望,也有在退行中發揮出創造力的故事。所以,我們愛勤奮,也並不討厭懶惰,偶爾偷個小懶還是不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