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MDR-1A 到 MDR-1AM2,談談索尼耳機「經典迴歸」的改變

從昨天留下,今天繼續。

上次已經簡單說過索尼最新的入門有線耳機「新基準」MDR-1AM2,這個走過兩代更新的標杆系列,已經完成了一次從高山到低谷的歷險。

從 MDR-1A 到 MDR-1AM2,談談索尼耳機「經典迴歸」的改變

當年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入門標杆,如今已經退到了「潮牌」h.ear 身後的二線。CES 發佈時卻沒有專用 Keynote 展示,官方也只不過在預售公開的時候給了兩天大頭條。這處理對於我這種只玩「入門旗艦」的 MDR-1A 和 XBA-A 的狂熱粉絲來說,覺得有點可惜。

但站在今天這個角度看,MDR-1AM2 正處於被前後夾擊的窘況當中。

從 MDR-1A 到 MDR-1AM2,談談索尼耳機「經典迴歸」的改變

如今,以潮流為名的後輩 h.ear on 大軍已經後來居上,成為索尼耳機的銷量新力軍。這個按照 MDR-1A 模式走出來的系列,不管是銷量還是市場效果來說都有更好的表現。相比之下,只能單兵作戰的 MDR-1AM2 就顯得有點勢單力弱。

從 MDR-1A 到 MDR-1AM2,談談索尼耳機「經典迴歸」的改變

另外,走在 MDR-1AM2 後面的還有自己的前生 MDR-1A。在 4.4mm 接口時代來臨的時候,MDR-1A 也應勢獲得了「MDR-1ABP」這個更新。不管是搭配還是配件組合都,MDR-1ABP 和 MDR-1AM2 兩者的差異就變得很小了,也造就了今天的尷尬。

從 MDR-1A 到 MDR-1AM2,談談索尼耳機「經典迴歸」的改變

雖然這些狀況對 MDR-1AM2 的銷售和推廣來說,是一種新的壓力,但這不代表今天這個「經典迴歸」沒有意義。作為這個時代的入門旗艦,MDR-1AM2 不應該只是一款定位更嚴肅的「H700」,它更應該是索尼入門耳機放在這個時代的一個總結。

從 MDR-1A 到 MDR-1AM2,談談索尼耳機「經典迴歸」的改變

今天趁著剛剛寫完 MDR-1AM2 的體驗,還有少少餘溫,再和大家談談 MDR-1ABP 和 MDR-1AM2 的一些事。

不一定是那種系統性的「前世今生」,也不是要決出高下的「選擇判斷」。我只想從一個用家、粉絲的角度,和大家談談這當年今日的 1A。

從 1A 到 1AM2,大同與小異

最初的,還是要從兩者的關係和差異開始說起。

從 MDR-1A 到 MDR-1AM2,談談索尼耳機「經典迴歸」的改變

但如果你要我在開頭就定下一個結論的話,那我可以絕對肯定地告訴你:

MDR-1A 和 MDR-1AM2,是兩款「完全不同」的產品。

兩款產品的關係很微妙,他們中間有遞進和更新的關心,但這個「更新」不僅僅是代表著 1A 系列的變更,當中還包含著索尼整個「大入門」耳機產品迭代元素在裡面。

的確,MDR-1AM2 身上的元素其實就是當代索尼耳機的結合體。

從 MDR-1A 到 MDR-1AM2,談談索尼耳機「經典迴歸」的改變

重新調整後的耳罩能夠帶來隔音效果的提升,你帶上 MDR-1AM2 之後會有種不一樣的「緊湊感」。這個跟之前佩戴 WH-1000XM2 時出來的感覺很相似,就是即便在沒有打開主動降噪的時候,你也能覺得外界狀態安靜了一到兩檔音量。

還有, 耳棉做得更緊湊、包裹感更強後,鬆軟度也有調整。MDR-1AM2 的耳棉會比上一代產品稍稍鬆軟一點,這個在長時間佩戴後就能夠體現出差異了,MDR-1AM2 的耳棉壓力會 MDR-1A 稍稍低一點。這個幅度不大,但還是有那麼一點的影響。

從 MDR-1A 到 MDR-1AM2,談談索尼耳機「經典迴歸」的改變

但是,不管是 MDR-1A 還是 MDR-1AM2,頭梁的位置都沒有改,壓頭還是有點明顯的。

這些佩戴上的變化,可以算是兩幅耳機在體驗上的差異。這些點都可以算是「升級」,畢竟是索尼經過兩個時代摸索出來的變化。這不能說是 MDR-1A 做得不好,只是索尼在那個年代沒有這樣的考慮。

再「悲傷浪漫主義」一點,這可能是時代留下的遺憾,也算是「時代的眼淚」吧。(笑)

從 MDR-1A 到 MDR-1AM2,談談索尼耳機「經典迴歸」的改變

如果說體驗是 MDR-1A 必須進化到 MDR-1AM2 的地方,那聲音才是真正突出兩者差異化的地方。

之前,我在 MDR-1AM2 的體驗報告中引用了一段跟 MDR-1AM2 單元相關的內容:

MDR-1AM2 優化了初代型號驅動單元的結構,並改變了原 40mmHD 鍍鋁液晶高分子振膜的形狀,驅動單元格柵採用了稱為斐波那契數列的曲線圖案,使驅動單元開孔均衡;另外還使用了高硬度材料,使橫檔儘可能更細。這些特性都有效降低了音染,同時凸顯了高解析度的聲音品質。

單元上的改變,以及索尼在新耳機上的調音變化,造就了兩種不同風格。聽過之後你就會發覺,MDR-1A 和 MDR-1AM2 其實是聲音傾向完全不一樣的兩款產品。

從 MDR-1A 到 MDR-1AM2,談談索尼耳機「經典迴歸」的改變

MDR-1A 的表現會相對比較傳統,整個聲線還是會把側重點放在中低頻上。均衡的聲線配上飽滿的中低頻,主打的是一種穩紮穩打的表現。聲音要適應風格比較複雜多樣的流行樂仍然很輕鬆,只是中高頻和解析力不算突出,聲音太過「穩紮穩打」,能夠應付每一款音樂但卻未能打出自己的特色。

聲線也算是跟著當年的「真 · 旗艦」MDR-Z7 去做,只是少了那麼一種類似「Feel The Air」的特色而已。

從 MDR-1A 到 MDR-1AM2,談談索尼耳機「經典迴歸」的改變

相反地,把聲音表現的天平傾向中高頻的 MDR-1AM2 要展示的是另一種感覺。

聽過兩者的用家其實就知道,MDR-1AM2 的聲音會比之前要「通透」一點。突出中高頻和解析力之後,初期可能削減了一點聲音的厚度。這個雖然在接入 4.4mm 口後會帶來小幅度的提升,但要和 MDR-1A 比,還是有一些距離。

從 MDR-1A 到 MDR-1AM2,談談索尼耳機「經典迴歸」的改變

另一方,MDR-1AM2 在解析力上的突出很明顯,配合一些 Hi-Res Audio 規格、信息量大的 Soundtrack 就能夠打出自己的風格。雖然也沒有「Feel The Air」那種宏偉感,但至少能夠在大信息量轟炸下,讓你聽到作為索尼旗艦耳機的壓迫感,哪怕它只是一款入門旗艦。

對於一個從 XBA-A3 和 XBA-Z5 開始沉醉在索尼世界的耳機用家來說,我覺得索尼這次用「經典迴歸」這個字確實顯得很精妙。

從 MDR-1A 到 MDR-1AM2,談談索尼耳機「經典迴歸」的改變

這個經典迴歸不僅僅是代表 MDR-1AM2 的重新出發,還有索尼經典聲音風格的迴歸。頭戴式耳機不再只侷限在穩紮穩打的均衡聲音上,更多的還有中高頻表現強化的迴歸,這對於喜愛高解析力表現的用家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整體而言,MDR-1A 和 MDR-1AM2 是兩個不同時代的產品,也算是索尼「入門旗艦」這種「大同」文化統領下出來的兩種不同的產品:

哪怕多麼的不同,它們都是代表著當代索尼大眾向耳機的特質,這就是大同;而每個時代孕育出來的變化,這便是它們當中的小異。

只屬於索尼大眾耳機的「新曲 + 精選」

這裡就能夠看到,MDR-1AM2 和 MDR-1A 是兩個時代不同的產品。

從 MDR-1A 到 MDR-1AM2,談談索尼耳機「經典迴歸」的改變

它們結集的設計不一樣,聲線也不一樣。即便均定位在「入門旗艦」這個位置,即便也加入了 4.4mm 平衡線,兩者的差異引導客戶群可能也有少幅度的差異,當中也代表著索尼對當今耳機市場的理解。

這種其實很微妙,但要放在 MDR-1A 這個「承前啟後」系列上就變得出奇地合理。

從 MDR-1A 到 MDR-1AM2,談談索尼耳機「經典迴歸」的改變

總結是源自上一代產品的繼承,另外你也能在這副耳機上見到現時代索尼耳機的變化,包括新的造型處理、體驗調整以及聲音變化,這些都會在 MDR-1A 上體現。

如果要用 CD 來形容的話,每一款耳機可能是一張單獨的 EP 或者專輯,這個要視它所包含的功能點來判斷。但 MDR-1A 這個系列的產品都很特別,它們對於索尼來說是一張有一張對應不同更新年份的「新曲 + 精選」。

從 MDR-1A 到 MDR-1AM2,談談索尼耳機「經典迴歸」的改變

這個情況,就像他們的 Hi-Res 代言人林奕匡 PhilLam 一樣。Phil 在第一張大碟《Songs of Love》之前推出的,其實基本上都是新舊歌交替的「新曲 + 精選」。這種新舊交替的做法,讓你能在一張專輯內,聽到了歌手前後期在風格上的變化。從當年的《高山低谷》到《有人共鳴》,這個你都能察覺到 Phil 寫曲和演繹方式上的改變,以及整個唱片團隊在選曲等方向上的變化。

和現階段很多還是主打單曲和 EP 的新歌手不一樣,PhilLam 林奕匡在這個年代是一個非常特別的選手。在這一點上,這個「少年」和 MDR-1A 很相似。

從 MDR-1A 到 MDR-1AM2,談談索尼耳機「經典迴歸」的改變

自 MDR-1R 開始,索尼推出的這個系列其實就是給現代耳機的一個總結。它未必是定位更低的那些 MDR-ZX 或者 MDR-XB 系列的引導者,更多的是對 h.ear 和 1000X 這些產品在聲音和佩戴上的一個總結,然後再給下一代產品起到標杆的作用。

對於索尼耳機而言,MDR-1A 這個系列是一張專屬的「新曲 + 精選」,一張不可取代的「新曲 + 精選」。

「入門旗艦的意義」

上面的部分或者能從單一系列這個層面,表達了我對 MDR-1A 系列重要性的理解。

但其實,這只是其中一部分。既然被定義為入門旗艦,它的任務其實不僅是「總結」或者是「當代技術展示」這麼簡單。

旗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品牌形象的樹立。

從 MDR-1A 到 MDR-1AM2,談談索尼耳機「經典迴歸」的改變

在之前的體驗報告裡面我已經提過:

儘管索尼已經漸漸將「入門」和「走量」這個責任移交到 h.ear 系列上,但對於一個正經的音頻品牌而言,它們還需要一個定位更加準確、形式也相對「嚴肅」的產品來守住入門級這個位置,同時也需要為日後的其他系列耳機豎立標杆。

這就是 MDR-1AM2 的作用,也是它更新的必要性。

確實,有些東西不是 H700 或者是 h.ear 系列做不到,而是它們不具備這個屬性去做這件事。

從 MDR-1A 到 MDR-1AM2,談談索尼耳機「經典迴歸」的改變

大家其實很明確,h.ear 和與之搭配的 NW-A40 一樣,其實都是貼上「潮牌」標籤的產品和系列。索尼目前將大量的推廣資源投放到這些產品上,包括與其他文化標誌融合、多領域跨界推出聯名商品,跟著潮流需求不間斷更換代言人,在線上線下渠道中也給了足夠重要的位置。這些,都是索尼對這整個系列的重視,也是他們希望借潮流文化和年輕群體,為他們多引進一點消費力。

對,這是 h.ear 系列的特點。但是你從產品配置上看到,不管是 H700 還是 H900,其實都沒有獲得完全化的索尼技術投放。新推出的 H700 沒有 4.4mm 平衡線,頭戴式無線降噪耳機 H900 不帶 S-Master HX 和 SENSE ENGINE,這些都是出自索尼定位上的考慮。

從 MDR-1A 到 MDR-1AM2,談談索尼耳機「經典迴歸」的改變

畢竟,h.ear 系列是混合潮流文化的產物,它不是代表著索尼形象的產品。

即便在推廣上有再多的重視,它都不可能代表著索尼在入門定位上或降噪領域上的專業形象。H700 不能,帶 DSEE HX、DIGITAL NC 以及 LDAC 的 H900 也不能,有些事真的只有 MDR-1A 系列以及 1000X 系列才能做到。

從 MDR-1A 到 MDR-1AM2,談談索尼耳機「經典迴歸」的改變

不管是 MDR-Z1R 還是 NW-WM1Z,還是 MDR-1AM2、WH-1000X 以及 NW-ZX300A,這些產品都是代表著索尼在該定位上的技術形象。這,就是「旗艦的重要性」。

或者,未來 h.ear 系列會找到新的文化歸宿,變成一種更新潮的產品,系列也會因此而變化。但穩穩放在市場的這些旗艦們,是不可能改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