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做一個善良勇敢的人,終將會成為被人追逐的風箏

很多學者都說,一部好的小說必定具備一個特質:情感的真實。

《追風箏的人》這部由卡勒德·胡賽尼所著的長篇小說,它的情感之真實,在我讀過的小說裡,是一部可以與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和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相媲美的作品。《追風箏的人》這部小說將愛、恐懼、愧疚、贖罪,這些文學與生活中所有重要的主題交織於一起,很長一段時間,讓我讀過的一切都相形失色。

《追風箏的人》:做一個善良勇敢的人,終將會成為被人追逐的風箏

《追風箏的人》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講述了主人公阿米爾自我救贖的故事。整篇小說,作者並沒有很華麗的文筆,而是用淡柔的文字細膩的勾勒了家庭與友誼,恐懼與背叛,愧疚與救贖的畫面,但是卻足以震撼人心。

年少的阿米爾性格懦弱,哈桑性格勇敢,阿米爾是主,哈桑是僕。哈桑對阿米爾說的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他用實際行動回應了他和阿米爾的這段主僕關係。

《追風箏的人》:做一個善良勇敢的人,終將會成為被人追逐的風箏

鬥風箏大賽,哈桑默默承受了少年惡霸的折磨和羞辱,用忠誠守護了阿米爾的勝利;栽贓事件中,哈桑甘願揹負了盜竊的罪名,用隱忍守護了阿米爾的尊嚴;戰爭爆發時,哈桑依然義無反顧的用生命守護了阿米爾在阿富汗的家。

哈桑確實對阿米爾做到了他應諾的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做一個善良勇敢的人,終將會成為被人追逐的風箏

反觀阿米爾,從開始的鬥風箏大賽,他親自目睹哈桑受辱,卻因為懦弱怕事而選擇視而不見;到後來,內心自責而無法面對哈桑,使計栽贓哈桑盜竊,迫使哈桑離開;到最後得知哈桑為了守護他在阿富汗的家而失去生命時的傷感和悲痛。

多年以來,阿米爾一直對當年自己因為懦弱而表現的醜陋卑鄙的行為以及對哈桑造成的傷害而陷入了深深的自責,所以當他知道哈桑死去的消息,本能的以為這或許是內心自責的一種解脫。

但後面得知,哈桑乃是自己的親弟弟,而且哈桑的兒子在阿富汗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他終於選擇坦然面對自己的過錯,替他和他的父親,踏上了那條救贖的路,隻身一人重返阿富汗,救出了哈桑的兒子。

《追風箏的人》:做一個善良勇敢的人,終將會成為被人追逐的風箏

二十六年前,哈桑為阿米爾追風箏;

二十六年後,阿米爾為哈桑的兒子追風箏。

於我而言,《追風箏的人》這部小說裡的風箏更像是一種隱喻,它可以是一種自由,它可以是一個目標,它可以是一種品質的象徵,不管它是哪一種隱喻,它都是人們一種內心真實表達的訴求。

對於追風箏的人來說,做一個自信、善良、勇敢的人,自己終將也會成為被別人所追逐的風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