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喜歡上閱讀真的那麼重要嗎?答案是肯定的!

閱讀是什麼?閱讀是超越時空,與智者對話,閱讀是儲知,也是借力,是為今後的人生幸福奠基。閱讀也許不會呈現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必將為眾人展現厚積而薄發的偉力。

閱讀是讓孩子見世面的最好方法,沒有之一……


讓孩子喜歡上閱讀真的那麼重要嗎?答案是肯定的!


01穿越時空的學習和修行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雖然這個說法在字面上有些誇張和功利,但卻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書籍對個人乃至人類的重要影響。

閱讀可以超越時空,把最優秀的思想帶到我們面前。它讓我們突破身體的侷限,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暢享古往今來賢哲們的智慧,吸收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看得更長遠,想得更深入。

我們無法返回二千五百年前去聽蘇格拉底或老子講學,卻可以成為他們的弟子,受惠於他們的智慧;不能指望自己身邊就有一個蒙臺梭利,卻可以分享她的精神和信念;不可能親耳聆聽曹雪芹給我們講寫作、講人生,卻可以從他那裡學習到高超的寫作技巧及對人生的洞察力……

古今中外,智者燦若星河,他們所著的書散落在茫茫時空中,而閱讀就像是無障礙地穿越時空的一場旅行,讓我們靠近那些閃亮的名字,感受他們的溫度和高度,在他們以文字鋪就的知識、智慧和經驗之路上找到自己的路徑,走出屬於自我的人生之路。

02給孩子的幸福交一份保險

人生初始,可以說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樣的,都像一張白紙一樣乾淨而單純;同時又可以說每個孩子大不相同,家庭、遺傳、天賦、境遇等,千差萬別。

決定一個人一生過得好不好,向上流動還是向下流動,內在的幸福感多還是少,因素確實很多,且大部分不可控。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卻是可以控制的,那就是閱讀。

閱讀是儲智,也是借力。心理學研究證實,閱讀可以讓一個人的智商更高,邏輯判斷更清晰。它超越年齡、種族、性別,在閱讀面前,人人平等,無論你出身是貧是富,無論你身居鄉野還是都市,都可以藉此獲得豐富的智力儲備和內在力量。

家長或教師如果能讓孩子喜歡上閱讀,就是對孩子最好的饋贈。既為他的人生賬戶留下了一筆豐厚的資產,又為他的未來購買了一份幸福保險。

03增強競爭能力及綜合能力

一個人的受教育水平及做事的能力,和父母的文化程度一般來說呈正相關,但並不絕對。生活中我們確實能看到一些普通家庭培養出高才生、傑出人才;也看到一些高學歷父母的孩子學習困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應該是多樣的,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孩子的閱讀量。

一個喜歡閱讀的孩子和一個不喜歡閱讀的孩子,在幼兒期、小學階段,甚至包括初中低年級,往往看不出太大的差異。課外閱讀少的孩子在課外班、家長和老師的強力推動下,甚至會暫時表現出成績方面的優越,這給不少家長和老師帶來幻覺,以為課外閱讀可有可無,甚至認為它還會擠佔學習時間,影響學習成績。但當孩子進入中學,隨著學業的不斷擴展和深度增加,他們往往就會表現出後繼乏力。

讓孩子喜歡上閱讀真的那麼重要嗎?答案是肯定的!

04自我救贖和自我成長

生活不可能對每個人都絕對公平,親戚、朋友、鄰居、教師、同學以及社會大環境,都有可能破壞童年的無憂無慮。

但我們也看到,有的人雖然歷盡坎坷,卻能戰勝傷害,最終活得精彩;而有的人卻十分脆弱,遇到打擊就一蹶不振;更有甚者,自己在童年時代遭遇了傷害,成年後卻複製著惡行,又去傷害更弱小的人。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那些能夠走出童年陰影的人,他們的自我救贖和自我成全的能力是怎麼來的?答案當然也不可能是一種,因為每個人的情況千差萬別。但有一種自我救贖方法是最普遍、最有效、最簡單,也最能自我把控的,那就是閱讀。

任何一本好書,其中往往蘊含著人性的真善美,其核心價值觀也一定是正面的。尤其當我們發現了一本好書時,就像擁有了一個隱形的知心朋友,它和我們交流思想,傾心暢談,讓我們的心靈不再孤寂,更讓我們對生活對人生有深刻的領悟和洞悉,內心的傷痛也會慢慢地得到平復和療愈。

05愛閱讀的孩子不會變壞

愛閱讀的孩子不容易變壞。因為孩子一旦形成了閱讀習慣,就是建立起了一種正向能量的吸收方式,書籍向他的內心灌注美好的東西,生物的自我保護天性也讓他願意消化和吸收一切正面的東西,並且有能力甄別和剔除不利於自我成長的部分。

一個從閱讀中經歷了豐富的社會生活,傾聽了眾多的智慧語言,分享了無數思考成果的孩子,他內在的智慧會不斷提升,思想會更成熟,價值觀會更完善。

拿起一本書去閱讀,這個行為本身就表明了一種謙遜的生活態度:外面的世界總有我意想不到的精彩,總有能幫助我不斷提高的思想和智慧。

藉助書籍,任何一個普通的人都會慢慢獲得清晰的思考能力、敏銳的洞察力,更少陷入盲從和愚蠢。

閱讀能讓人看見世界,看見他人,也能讓人從外到內看見自己。當一個人能看見自己時,就會自動進入修復程序,並且變得有力量,這就是所謂的自我成長和自我完善。

讓孩子成為自己的導師,這是人生中最可靠、最能受益的事情。

來源 | 人民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