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新作為 推進高質量趕超發展


展現新作為 推進高質量趕超發展

同安區新老城區提質擴容。圖為同安新城濱海旅遊浪漫線。


展現新作為 推進高質量趕超發展

同安區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圖為同安區邀請專家為民企高管授課。


展現新作為 推進高質量趕超發展

同安區城市功能持續提升,路網建設提速增效。圖為珠厝互通。


展現新作為 推進高質量趕超發展

同安區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實施。圖為同安美麗鄉村頂村。

同安區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昨天上午開幕。會上,同安區區長王雪敏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總結2018年工作成效,提出2019年的工作思路目標。

即將過去的2018年,同安區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面對趕超發展的迫切需要,全力以赴穩增長、促改革、優生態、惠民生、防風險,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邁入新階段。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同安區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落實“雙千億”工作為抓手,以強化創新驅動為引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提升城區品質,守好青山綠水,增進民生福祉,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營商環境,奮力開創富美同安趕超發展的新局面。

本版圖/陳嘉新

關鍵詞:實體經濟

2019年,同安區將繼續抓好實體經濟發展,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新體系。

2018年,同安的經濟表現可謂是“又好又快”,在繼續保持高速度增長的同時,加大力度扶持實體經濟,實施“雙千億”工作、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等一系列重要戰略,落實企業改制上市、總部經濟發展等一攬子政策措施,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質量效益穩中向好,贏得趕超發展主動。數字顯示,高技術產業企業佔規上工業產值的份額比前一年擴大2.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從34.3%提高到40%。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強做優。新的一年,同安區將繼續抓好實體經濟發展,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新體系。

其中,同安區從自身實際出發,結合我市12條千億產業鏈群佈局,著力打造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現代物流產業、旅遊文化產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都市現代農業等5條產業鏈群,力爭在新的一年規上工業產值超1000億元。

在2018年創新步伐明顯加快的基礎上,2019年同安區將繼續大力推進創新驅動,大力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著力培育“兩高”企業,完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市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梯次培育體系。

2019年,同安區還將深入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大力扶持民營經濟,加快完善一批惠企政策,營造穩定可預期的宏觀環境。

展現新作為 推進高質量趕超發展

關鍵詞:項目帶動

2019年,同安區將抓好“項目建設年”活動,繼續圍繞項目帶動,積蓄髮展新動能。

一切圍著項目想,一切圍著項目轉,一切圍著項目幹。一直以來,同安區始終把項目帶動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高質量趕超發展的關鍵。2018年,同安區不斷加快項目建設,105個省市區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51億元,同翔大道等48個項目超序時推進。此外,全年新增“五個一批”項目157個、總投資1010億元,第二季度“五個一批”正向激勵綜合考評位列全省第七。強有力的徵拆則為該區的項目建設提供了堅強保障,土地徵收量和房屋徵收量連續三年排名全市前列。

進入2019年,同安區將繼續圍繞項目帶動,積蓄髮展新動能。

這一年,同安區將抓好“項目建設年”活動,大力對接全市千億投資工程,推進實施產業投資、地鐵及配套、新城建設等7個工程包,加快抽水蓄能電站等440多個主要支撐項目建設。同翔大道(瀋海高速—洪新路段)、廈安高速雲埔互通有望在2019年迎來通車,同安的交通路網將得到進一步完善。

同安區還將進一步健全“五個一批”項目推進機制,緊盯重點產業鏈群、重大基礎設施、重要民生領域,加大曬任務、曬項目、曬進度、曬成效的力度,加快推進項目的謀劃生成、招商落地、開工建設和投產達產,確保項目滾動接續。

同時,同安區一方面將加快項目用地的收儲和出讓,清理盤活低效閒置廠房、土地和邊角地塊,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率,另一方面將加大土地房屋徵收力度,為項目落地提供用地保障。

展現新作為 推進高質量趕超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

2019年,同安區將繼續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推進農業產業化項目,提升鄉村旅遊項目。

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作為全市鄉村振興的主戰場,同安的鄉村處處洋溢著生機。2018年,同安的農村環境持續優化,“一把掃把掃到底”掃除了困擾多年的垃圾圍村問題,“一革命四行動”不斷刷新同安農村的顏值,5座農村公廁、265個分散式汙水處理設施、1208公里汙水管網、農房“平改坡”和裸房整治300餘棟等建設,讓同安農村既有顏值又更加宜居。同安的都市農業得到了更大發展,22個轉產項目帶動農民增收2億元以上,30個“一村一品”實現收入超4億元,農業完成總產值18.85億元。

新的一年,同安區將繼續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計劃新增“三品一標”認證產品5個以上,推進百利現代農業科技園等8個農業產業化項目,建成9個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和5個設施大棚,提升頂村村、軍營村等鄉村旅遊項目,在北部山區適度集中發展鄉村民宿。

同安將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全年安排2.6億元,推動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全力推進“7+10+8”三級試點村、10個美麗鄉村項目建設,加快實施軍營村和白交祠村“山上戴帽”造林綠化、古坑三角梅基地、竹壩農夫集市等27個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實現“外有形象、內有亮點、產業有典型”。

同安區還將大力拓展農民增收新渠道,建設“訂單式”農村人才培訓平臺,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新一批轉產增收項目,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村級合作組織,探索資源利用、勞務輸出、物業管理、混合經營等增收新途徑。

關鍵詞:城市建設

2019年,同安區將繼續聚力新城建設、提升老城功能、強化精細管理,建管並舉,構築宜居宜業城區。

年終歲首,同安區包括文筆塔公園、美峰生態公園在內的5個公園將先後投用,為市民提供休閒活動的好去處。2018年,同安區在城市建設領域持續發力,新改建城區道路54條,投用4座人行天橋,新增8座公共停車場、2500個停車位,有力保障了市民的出行需求。同時,同安區統籌新老城區建設,同安新城完成投資139億元,同安老城也不斷實現“微更新”,啟動了第二輪城市改造提升,市容管理、“兩違”治理、衛生保潔等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城市形象日新月異。

進入2019年,同安區將繼續聚力新城建設、提升老城功能、強化精細管理,建管並舉,構築宜居宜業城區。

“新城+基地”的建設將高標準加速推進,目標是全年完成投資196億元。其中包括了圍繞同翔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丙洲和美峰兩個現代服務業基地建設,有針對性地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打造全市高端產業集聚新高地。此外,將持續加快新城“三公”建設,促進產城深度融合。

老城區的承載力將進一步增強,千年同安的文化魅力將進一步彰顯。新的一年,同安區將把綠道系統通山連海,並新改建蘇頌公園等4個市民公園,打通一批斷頭路,新建一批人行天橋和公共停車場,暢通交通微循環。

城市管理領域則將在機制創新上下功夫,推進城市管理、文明創建、綜合執法等多領域融合,探索“路長制”“街長制”城市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

展現新作為 推進高質量趕超發展

關鍵詞:綠色發展

2019年,同安區將繼續加強環境治理,厚植綠色發展新優勢。

綠色生態是同安的一張燙金名片,2018年,同安積極落實各項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措施,強化生態管控,加強環境治理,推進綠色發展,構建環境友好、生態安全的美麗家園,生態文明建設又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

同安區以最大力度、最嚴措施推進控源截汙,整治小石材、小作坊383家,清退牛蛙和規模化畜禽養殖4000餘場,建成餐飲隔油池400多個,黑臭水體基本消除,汀溪水庫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國家、省控監測斷面達標率100%,順利通過國家黑臭水體治理、飲用水源地保護和省環保專項督察。

2019年,同安區將繼續加強環境治理,厚植綠色發展新優勢。

作為全市流域面積最大行政區,同安區將堅決打贏碧水保衛戰,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深入開展四大流域治理攻堅行動,控源截汙,加快建設118公里河道安全生態水系,推進退養地塊復墾,加強流域沿岸“兩違”綜合整治,實現河暢、水清、岸綠、生態。此外,同安區還將採取一系列措施,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淨土保衛戰等汙染防治攻堅戰。

圍繞綠色發展,同安區將形成產業結構、生態空間和總量控制“三位一體”的環境准入模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培育綠色產業。同安區還將健全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落實損害生態環境終身追責制度,推行“信息化+網格化”模式,推動智慧環保平臺與基層環保網格員互動互補,實現環保監管全覆蓋,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

關鍵詞:民生福祉

2019年,同安區將繼續改善民生福祉,持續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同安區今年在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持續發力,支出各類就業補助1.85億元,全面加大補短板力度,實施民生領域項目131個、完成投資5.3億元,在教育、醫療、養老、就業、文化等領域持續發力,促進公共服務更加均等,保障體系不斷完善。

同時,同安區紮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啟動全市首個“執行110”聯動機制,破獲一批涉惡案件,打掉一批涉黑涉惡團伙,刑事警情下降26.2%。移風易俗成效明顯,社會風氣持續淨化,節約人情開支近3億元,實現了社會效益和人民群眾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新的一年,同安區將繼續採取一系列措施,改善民生福祉,凝聚共建共治共享新合力,持續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歷來重視教育工作的同安區繼續把教育事業的發展擺在突出位置。2019年,同安區計劃投入7.5億元,加快推進第二外國語學校擴建等44個學校項目,確保新增義務教育學位6420個、幼兒園學位1980個。

以建設“健康同安”為目標,在醫療領域同安區計劃投入2.2億元,加快推進疾控中心改造等21個項目;同時,不斷完善區總醫院運行機制,深化分級診療服務,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同安區還將兜牢民生保障底線,完善困難群眾幫扶平臺,健全精準幫扶機制,鼓勵創業促進就業,加快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加強住房保障。2019年,同安區計劃完成保障房建設4500套。

在社會治理領域,同安區將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健全村民自治體系,完善村規民約;創新城市社區治理,推進“三社聯動”;深化平安同安建設,推動掃黑除惡由治標轉向治本。

關鍵詞:深化改革

2019年,同安區將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統籌推進經濟體制、行政管理體制等多領域改革,著力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為高質量發展釋放動力活力。

進入新時代,在推動富美同安高質量趕超發展的征程中,同安區政府不斷深化改革,不斷通過加強內外聯動、資源統籌和上下互動,提升政府工作的效率、效果和公平,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贏得人民的滿意和信任。

2018年,同安區政府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定期向人大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辦結代表議案和建議78件、委員提案91件,按時辦復率和答覆規範化率100%;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證照分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壓減審批特殊環節22項,清理證明事項43項,實現90%依申請類事項“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

2019年,同安區將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統籌推進經濟體制、行政管理體制等多領域改革,著力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為高質量發展釋放動力活力。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著力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區直部門和鎮(街)權責清單動態管理,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一網通辦”等新模式,實現90%以上審批事項“最多跑一趟”;加快政務服務大廳和鎮(街)便民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打通基層政務服務“最後一公里”。

同安區還將積極對接全市跨島發展戰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主動融入全市建設“海絲”戰略支點城市大格局,加快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