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後的夜晚》“一吻跨年”,逆天營銷能否拯救國產文藝片?

文 | Fuki

前有賈樟柯史上最“商業”的《江湖兒女》,後有《地球最後的夜晚》的“營銷狂歡”。2018年下半場,國產文藝片開始不按套路出牌了。

“一吻跨年”、“預售破億”、“一票難求”,這三個關鍵詞,構成了許多人眼中的《地球最後的夜晚》。

國產文藝片的億元狂歡

12月25日,由畢贛執導,湯唯、黃覺、李鴻其、陳永忠、張艾嘉等主演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內地首日預售票房破億元大關,在國產電影首日預售票房榜中位居第6名。與榜單上的其餘商業片相比,這部文藝電影顯得格格不入,再對比畢贛的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647.6萬元的總票房,這一數字顯得愈發奇幻。

這樣優秀的預售成績很大程度依仗著片方角度刁鑽的營銷手段,選擇在2018年的最後一天上映,在抖音平臺大量投入宣傳,配上一句浪漫無比的“一吻跨年”,讓無數普通觀眾慕名而來,紛紛選擇在影院觀看這部影片跨年。

《地球最後的夜晚》“一吻跨年”,逆天營銷能否拯救國產文藝片?

就內容來說,《地球最後的夜晚》仍然是一部畢贛個人色彩濃烈的作品。貴州的凱里小城,潮溼迷幻的畫面,標誌性的長鏡頭,還有用3D技術來詮釋的夢境,整個故事都籠罩在朦朧之中。不夠直白的敘事留給觀眾大量思考空間,或許只有通過過度解讀才能夠將影片內容複述,這便是畢贛的電影特點。3年前,畢贛也正是憑藉著這樣獨特的個人風格斬獲了52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同時吸引了許多核心影迷的青睞。

《地球最後的夜晚》“一吻跨年”,逆天營銷能否拯救國產文藝片?


《地球最後的夜晚》“一吻跨年”,逆天營銷能否拯救國產文藝片?

目前貓眼、淘票票平臺的差評數量均已超過好評

然而這種充滿小眾氣息的電影於普通觀眾而言就不夠友好了。許多觀眾都表示看不懂這部作品,浪費了時間和金錢,罵上一句“爛片”都不足以平息他們的憤怒。截至目前,上映短短半天,《地球最後的夜晚》的豆瓣評分就從7.5降至7.1,貓眼、淘票票平臺上差評數量不斷增加,其待遇和其他普通國產爛片有的一拼。更直觀的是,明天這部影片的當日票房僅有不足400萬,相較首日超過2億的成績可謂是斷崖式下跌。

一部在核心影迷群體眼中不錯的國產文藝電影,卻即將倒在普通觀眾的口水裡,這一場營銷,《地球最後的夜晚》究竟是贏了還是輸了?

成也營銷,敗也營銷

拋開藝術層面的爭議不談,《地球最後的夜晚》營銷無疑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對於一部內容晦澀的文藝片而言,突破圈層的最佳捷徑莫過於找到普通觀眾的共性,並將其放大化。然而這種操作背後的風險也不言而喻,當一對對普通情侶為了愛情片的噱頭走進影院,最終卻被電影攪得一頭霧水,不知所云,這難道不算是一種欺騙嗎?

或許《地球最後的夜晚》的這波營銷遠比驢唇不對馬嘴的影版《愛情公寓》好得多,但給許多普通觀眾的觀感並無二致。表面上是觀眾在固化印象下的願打願挨,實則是片方鑽了觀眾的空子。

《地球最後的夜晚》“一吻跨年”,逆天營銷能否拯救國產文藝片?

跨年過後,《地球最後的夜晚》或許將迎來一場可怕的口碑反噬,普通觀眾感受不到影片的深度,一部本該近8分的華語文藝佳作,就這樣被一場營銷遮蓋了光芒,冤不冤?太冤。

文藝片突破圈層不易,尤其在電影產業不夠成熟的我國,讓一部文藝電影走入大眾視野更加困難,想讓它如商業片一般叫好又叫座,難於上青天。但話說回來,既然《地球最後的夜晚》內容註定了它是屬於小眾群體的產品,為何要強行將它推向大眾?既然無法叫好又叫座,文藝片至少可以叫好,但這場營銷讓它最後的堅持都被奪走了。

說到底,《地球最後的夜晚》的片方還是太著急了。所有人都希望文藝電影能夠被更多觀眾肯定,但這種肯定應當出於內容,而非虛假表象。尤其在口碑效應愈發顯著的中國,一場虛假營銷能塑造的恐怕只會是一場泡影,剝開那層糖衣炮彈,一切如故。

《地球最後的夜晚》“一吻跨年”,逆天營銷能否拯救國產文藝片?

中國文藝片在向好發展,但距離被普通大眾接受還有很長一段路。觀眾們嚮往著能被所有人欣賞的文藝電影的誕生,但至少《地球最後的夜晚》還沒有達到這樣的高度。

導演畢贛曾在一場電影沙龍上回應過觀眾的質疑,“我的宣發同事不偷不搶不下跪,靠自己的能力,靠自己的知識做一件事情,我沒有覺得他們有任何過錯,我非常尊重他們。”營銷方式本無對錯,畢贛也願意接受這樣的結果,期待著營銷能帶來一種嶄新的化學反應。但他或許沒有想到,這樣一場營銷鬧劇,成功則皆大歡喜,失敗卻要讓他無辜背上“爛片”的陰影。

經歷了《地球》這場營銷後,畢贛或許會收穫一些新的“知音”,同時他也將擁有更充足的資本,減輕未來創作的經濟壓力。於畢贛而言,這個結果是好的,但對於整個中國電影市場而言,這絕不是應該被推廣學習的好範例。

《地球最後的夜晚》“一吻跨年”,逆天營銷能否拯救國產文藝片?

為了不向商業妥協,胡波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向商業妥協的畢贛,卻留下了遍地爭議。靠營銷突破圈層是個顯而易見的偽命題,在國產文藝片內容真正能夠達到大眾化之前,小眾的東西,還是讓它留在小眾群體吧。揠苗助長,弊定會大於利,這一次,觀眾相信“狼來了”,下一次,恐怕不會如此簡單。

最後,還是希望普通觀眾和這個市場能夠對文藝電影多些寬容,給國產文藝片多一些空間。歸根結底,這並不是導演的錯。


影投人 [公眾號ID:movieeye]

有眼力、有腦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視內容製片工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