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生亮”, 其實還有後半句,真實體現了周瑜的胸襟

有首歌很勵志,就只要拼就會贏。但歌中也承認,三分是天註定的。沒辦法,人的成功中有運氣成分。比如和跳水皇后高敏、或者和乒乓女王鄧亞萍同期的一些女運動員們,她們的實力、天賦、拼博程度,都是萬里挑一的,但沒辦法,高敏和鄧亞萍實在太強大了,霸佔一姐位置數年,而她們隱退了,那些女運動員也老了,只能無奈的發出一聲嘆息,就如三國時,周瑜在死前不甘心的說的那句話,既生瑜,何生亮?

“既生瑜何生亮”, 其實還有後半句,真實體現了周瑜的胸襟

在故事中,作者把周瑜的死因歸於胸襟狹小,諸葛亮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才一次次用計來激怒周瑜,因此讓他氣急攻心,最後吐血而亡。然而歷史的真相如何呢?在小說中,劉孫兩家結成同盟,共同對付曹敵,其中諸葛亮大顯神威,又是開了神壇,將東風召喚,又是做草人,騙來無數敵箭。但在史實中,諸葛亮就是起個聯絡官的作用,沒有太多的表現。

“既生瑜何生亮”, 其實還有後半句,真實體現了周瑜的胸襟

當然後來周瑜又率兵和曹仁作戰,而劉備卻趁著這機會捅了盟友一記,把南郡佔領,等到周瑜回過神來,想把這地方奪回來時,不小心在戰亂中受了一箭,而且小說中說箭上帶毒,這為周瑜死埋下一記伏筆。後面再經歷種種波折,心情激盪,所以含恨而死。但在史實上,並沒有說這個箭頭有毒。說周瑜受傷不假,但他仍然氣勢飽滿,激勵著戰士們前進,只是他思勞過多,所以在後來戰西川的路上,因病而亡。

“既生瑜何生亮”, 其實還有後半句,真實體現了周瑜的胸襟

周瑜並不是一個沒有度量的人,小說裡有程普請罪的情節,就是說老將程普開始不把周瑜看在眼裡,認為他年輕而執重位,心中不服氣,所以在點兵時就故意沒去,只是讓自已兒子代替。結果兒子回來一彙報,程普後悔了,又去和周瑜道歉。雖然周瑜心中不爽,但也沒和程普計效。事實上,周瑜死前還有另外一句話,那就是:君未歸,孤何安。

“既生瑜何生亮”, 其實還有後半句,真實體現了周瑜的胸襟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周瑜的胸襟跟態度,他不是嫉妒諸葛亮,而是帶著敬仰和豔羨之情。他真心希望諸葛亮能夠效力於東吳,這麼優秀的人才,作自已的同事,而不是作自已的對手。有一句話說的好,最瞭解你的不是自已,而是你的敵人,所以周瑜死前表達的不是憤怒,而是期冀和一縷遺憾吧?

“既生瑜何生亮”, 其實還有後半句,真實體現了周瑜的胸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