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守護者:為老兵接力24小時紀實

編者按:她是深受青年讀者喜愛的學者、專欄作家,她的文章常常被人談論、分享,但很少有人知道她還是一位抗戰老兵的守護者。她和“老兵回家”相伴走過了好幾個年頭,是一位愛心捐贈人,更是一位老兵志願者。這是她於加拿大寫下的一篇舊文,講訴的卻是一個痛徹中國人心扉的故事。

老兵守護者:為老兵接力24小時紀實

老兵守護者——辛上邪

早晨8:30,開電腦準備寫作,看到一條“龍越慈善”秘書長姚遙發的一條帖子:

“他叫王飛黃,遠征軍中校營長,參加了河口戰役、貴柳會戰、雪峰山會戰、湘西會戰等戰役;帶領尖刀連殺敵無數,左臂受傷。由於歷史原因,他成了黑戶。他住的地方,蚊帳看不清顏色,身上這件軍裝已經伴隨了他一生。他的老伴已經去世,60多歲的兒子擺攤為生,住在附近。”

問姚遙,王飛黃還活著嗎? 兩分鐘後,他回覆:已經歸隊。

老兵守護者:為老兵接力24小時紀實

原微博雖已不見,但網絡上仍有它的痕跡

眼淚突然就下來了。“歸隊”是老兵公益人的說法,他們認為老兵沒有死亡,只是迴歸了隊伍。溫哥華正是雨季,窗外細雨霏霏,院子裡的玫瑰還在開,柔美的景象反令人更心痛難捱。

下週11月11日是英聯邦的國殤日,萬聖節過完人們就開始戴起小紅花,表達對軍人的敬意。

老兵守護者:為老兵接力24小時紀實

每年的“雙十一”是英聯邦的國殤日

國殤日是個重要的日子,社會放假一天,學校提前舉辦紀念校會,市政府、童子軍等很多機構都會舉辦各種的活動。活動中,最榮耀的就是那些老兵。他們穿著威嚴的軍服,即使垂垂老矣,也會去被攙扶著給紀念碑獻花、講話,受到市民們的致意。他們怎麼能想象,在遙遠的中國,和盟軍一同作戰的勇敢的中國士兵,有的因為貧困還靠著二戰的軍服敝體?

老兵守護者:為老兵接力24小時紀實

人們用小紅花祭奠戰爭中遇難的人

恥辱啊! 不是老兵的恥辱,是我們的恥辱!對本國軍人的尊重——無論他們是現役還是退伍、無論是犧牲、殘疾、還是健在——應該是一個國家、社會最基本的感恩之心的體現。連最基本的關懷都沒有,讓一位老兵淪落到如此程度,難道不該反思嗎?

8:50,我在龍越志願者群裡問大家,怎麼能發起募集籌款?以前見其他志願者發起過,只是跟著捐過,沒有細究。志願者小昕很快回復,詳細告知了具體步驟。

9:38,在朋友圈貼了帖子,“歲暮,冷雨。看著老兵在貧病交加中歸隊的消息心痛。有的老兵一輩子穿的是抗戰的軍服。非戀舊,是沒有錢買衣服。大家都來幫一份吧!深深致謝 。”兩三分鐘,收到加拿大幾位朋友的點贊。為了擴大影響,我轉帖在各個同學群中,請大家有錢捧個錢場、沒錢捧個人場。20分鐘後,一位初中同學捐了第一筆。

考慮到很多人不看朋友圈,決定給做生意的微信朋友發私信,請大家歲末打個賞,幫助老兵。發私信前也顧慮過,這樣“公然伸手”妥當嘛。轉念一想,捐助自由,不捐的可以當沒看見。如果因此而嫌棄我的,嘿嘿,那彼此嫌棄吧。

10:30,收到第二筆捐款,是國內一位素未謀面的朋友的奉獻。我們只是曾經恰巧在一個群裡,加過微信,而他竟然能這樣迅速地反應,真是出於對老兵的關愛。他的捐款留言是“向老英雄致敬!祝老英雄身體健康、壽比南山、福如東海!”

老兵守護者:為老兵接力24小時紀實

老兵守護者——辛上邪

在這筆捐助的鼓舞下,我決定今天不寫作、專心籌款。發私信工作量還是比較大,夾雜回覆朋友們的提問、隨時對募捐者致謝。發完最後一位是12:58。

沒有銀行卡的朋友委託我代捐,把錢通過紅包的形式轉給我。一天下來,代捐了幾十筆,都成了熟練工了。

鄰居程阿姨近八十歲,移民出來三十年,捐款也是傾囊而出。她電話我,說剛從國內探親回來,手裡僅有350元人民幣,想委託我都捐了。問她要不要留點下次回國的打車錢,阿姨堅定地說,“都捐了,這已經覺得少了。”

在手機和電腦前忙碌著,疲勞卻停不下來,因為親友們熱情高漲。有位曾經的同行問,“要我捐多少?”我說各盡所能吧,就是個心意。他捐了一筆錢後,又感嘆說,捐錢還不夠,應該去看望老兵。於是相約,等我回國後同去。

老兵守護者:為老兵接力24小時紀實

2015年7月,30多位抗戰老兵於南京聚會,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

是啊,愛的表達不止是口頭、也不止是捨得花錢,還要捨得花時間。募集到資金後,要靠志願者們送到老兵手裡,實施具體的救助。而奔波在第一線忙於查訪、探望、照顧老兵們的志願者才是辛苦。

下午三點以後,國內的親友紛紛起床,捐款就更熱鬧了,討論也更熱鬧。一位長輩是退休的軍官,他在親戚群裡貼了一大段感慨,摘錄片段——

“這不只是捐助點錢的問題,體現的是赤子之心。在朋友圏裡發出倡議,對大家都是一個提醒。良知的覺醒會給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帶來無窮無盡的力量。這些年,人們的思想混亂,很多人都在觀望、在推脫,而你們所做的善舉讓我有所感悟。你們在行動,我們還都是在討論。我支持你們,在你們身上我看到了希望和未來。”

老兵守護者:為老兵接力24小時紀實

95歲的抗戰老兵劉蘭付,志願者用鏡頭記錄下他的背影

長輩的讚揚愧不敢當。老兵們當年在民族危亡時築起血肉長城,我們做多少都不足以回報啊。而當我致謝時,親友們回覆很統一,大意都是很高興有表達的機會,支持老兵、支持我。真是感動又感激。

晚上10點準備休息時,捐款達到了八千多。今天早晨九點多再看結果,24小時募集到8916元,97位親友參加。

為了回答朋友們的一些詢問,我仔細查閱了龍越慈善去年的年報,並就資金去向的細節詢問了龍越的工作人員。

老兵守護者:為老兵接力24小時紀實

2015年全年花費38,906,273.61元,其中主要包括:老兵致敬禮金項目支出10,002,000.00元(3697人,根據當地生活水準,每年從3600元到10000元不等)、致敬禮包1,970,645.00元、尋找抗戰老兵項目支1,016,768.80元、海外抗戰老兵回家110,789.50元、中國遠征軍緬甸陣亡將士遺骸尋找與歸葬1,523,947.92元、宇通-河南老兵關懷15,695,878.47元、老兵陪伴與服務4,467,238.50元等。

而那一年,龍越募集的資金總額40,010,526.35萬元。這些數據在他們的官網上很容易就能查到,並且不斷更新,這讓捐款的親友感到放心。

在“十萬青年十萬兵”的口號下應徵入伍的年輕人如今已垂垂老矣,如寒風中顫抖的秋葉,實在是來日無多。與時間賽跑吧,趁著他們還在,多關愛他們吧。關愛別人,讓我們自己感覺更踏實。

正如姚遙的發帖的導語,“做慈善,幫助他人是過程,找到更好的自己是結果”。


辛上邪

2016年11月


注:截止到2018年9月30日,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募集的善款累計已165,321,990.82元,共計10,864,709人次向“老兵回家”捐贈了善款,共計11,858為老兵得到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