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趕回來與你合影

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

●●●

抗戰老兵的一生,經歷了兩個極端

前半生槍林彈雨,血淚交織

後半生“歸園田居”,平凡清貧

英雄歸來,曾經的榮光沾上歷史的塵埃

但有些愛是磨難消磨不去的

歲月流轉,佈滿傷痕的手始終與一人緊握

在艱難的境地裡,綻放出嬌豔的玫瑰。

為老兵拍全家福”攝影成果展下篇,攝影師們以“我們”為主題,將目光定格在抗戰老兵與身邊人的互動裡。

“我想離你再近點”

抗戰老兵吳金山1937年8月入伍,盧溝橋事變後響應國家號召在太和招兵處自願參軍,因作戰時英勇,先後當任機槍連連長、國防突擊隊三組組長、中校情報參謀等職務。戰爭結束後,吳金山回鄉務農,與妻子過上普通人的生活。

在阜陽一座簡陋的小院子中,志願者分別為吳老與老伴裝扮著,準備拍攝合影。吳老今年100歲了,之前不慎摔跤,腿腳再不利索,只能坐在助行椅上的他,察覺妻子在身後,硬是要挪動位置,轉過身去與她講話

曾經鐵血英勇在戰士,在妻子面前竟像孩子一般“依賴”。攝影師在為老兩口拍攝時,發現老兵“不配合”,走上前去,只聽老兵在抱怨兩人的椅子隔得遠,他說:“我要離她近一點!”

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

攝影:豆豆

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

攝影:豆豆

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

攝影:王軍俠

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

攝影:王軍俠

抗戰老兵李治業今年93歲,與老伴攜手走過69年的風風雨雨。

“俺爺,你看俺奶美不美?”孫子孫女在二老換上繡花的紅色喜服後,向李老問道。李老緩緩地望向妻子,沒有過多的言語,這位17歲便主動參軍,入第一軍英勇作戰的老人,眼中卻閃著淚光

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

攝影:王軍俠

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

攝影:豆豆

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

攝影:豆豆

“一千多里路,也要趕回來與你合影”

得知龍越慈善發起活動,要為百歲的父親吳金山拍全家福這一消息,吳秀勤姐弟3人商量著趁這個機會回鄉與父母團聚。他們這個五世同堂,90多口人的大家庭,為生計而奔波、分散在全國各地,就連過年也難以聚集起來拍攝全家福。

吳秀勤離家是最遠的,有一千多里路,但她在志願者到來前,就已坐火車趕回了家。

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

攝影:尹雷

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

攝影師:於亞鋒

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

攝影:於亞鋒

“您曾被遺忘,今後我們只盼能以行動感恩”

“每當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幸福,就怎麼也忘不了曾有一群人為了我們的現在所付出的艱難苦痛。”志願者暖陽陽在10月13日當天,乘坐凌晨5點鐘的火車,從江蘇趕來安徽阜陽參與活動,她還帶著三歲半的女兒同行,希望能用行動來讓女兒明白,怎麼去表達感恩。

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

攝影:尹雷

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

攝影:豆豆

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

攝影:豆豆

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

攝影:豆豆

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

攝影:於亞鋒

兩天,10個抗戰老兵家庭,這支由社會愛心人士組成的“非專業”攝影團隊,用鏡頭記錄了進入鮐背與期頤之年的老兵與家人在一起的瞬間,為鐵血戰士的晚年留下最溫暖的印記。

(向下滑動,一起來看10位抗戰老兵的全家福)

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

記錄抗戰老兵的溫暖印記

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
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
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
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
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
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

圖片:“為抗戰老兵拍全家福”攝影團隊

下篇|一千多里路,我也要赶回来与你合影

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以“撫慰戰爭創傷,倡導人性關懷”為使命,源起於2008年“老兵回家”公益行動,2011年在深圳市民政局註冊成立。基金會致力於為戰爭背景下的個體士兵提供人性關懷,關懷服務抗戰老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