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上的石頭剪刀布

官场上的石头剪刀布

(仇英畫作)

弘光朝的正事,當然是保家衛國。

保家衛國,光在家裡咬牙切齒,或心中不爽,打打孩子解悶,那也不是個辦法。眼下最要緊的,是要把隊伍拉出去,誰搗亂,揍扁他,國內、國外的一起揍,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但軍隊打仗,可不是義務植樹,弄個文件發下去,全國人民宅前屋後地忙活起來,有錢的栽上名貴花木,沒錢的找幾棵野苗雜枝,一紙文件落到實處,就算統計摻水,也不至於存在太大的問題。

要打仗,空談地盤上兵多將廣,還不如紙上談兵來得省事。最要緊又要命的,是你得有銀子。沒有銀子,誰出來送命?就算群眾都有覺悟,士兵的問題解決了,請人當將軍人家也不一定幹——不發工資白乾,人家都是有手藝的人,他還不如領幾個人,辦個私營的收費站!

可一提起銀子,想必你早就知道,明朝尤其是弘光朝缺的就是這玩意兒。要不是國窮民蔽,老百姓誰不願意在家打點麻將,提著腦袋出來造反,給祖國添麻煩!國庫要是有銀子保障維穩經費,多大的亂子擺不平,還會害得“一把手”非正常死亡?

所以,我讀顧誠先生時《南明史》時,總覺得他老人家忒奇怪,居然認為弘光朝不差錢,說是江南地區富裕,雖然地盤不比從前地大物博,一年收個三百萬兩沒有問題。

不能不笑了,並且不是故意的。顧先生肯定沒當過基層幹部,沒幹過要錢、要命的勾當,否則他絕不會分不清稅源與入庫金額概念上的差別。都什麼時候了,稅務局的摸底材料,能當財政部的進帳支票麼?即便納稅人的銀子都自覺交了,誰保證收銀子的人不留下大頭,給自己發點福利?

一個混亂的王朝,天底下不貪汙的幹部,只有一個,那就是皇上。只有他,才沒有必要自己偷自己。

收銀子的地盤小了,花銀子的地方卻明顯大了——世上最讓人想不通的,就是這種天理。有專家給弘光朝算過一筆經費帳,把國內外的敵對勢力全擺平,一年得有一千萬兩!

一千萬兩,明朝最紅火的時候,也沒這麼大的進帳呀!

有時候,真該心痛一下馬士英與阮大鋮。他們在弘光朝當政,雖然不討人喜歡,畢竟是個甕中無米的媳婦。但做媳婦,總得有個過日子的辦法。

辦法,當然有。

辦法,就是賣官。

官场上的石头剪刀布

賣官鼻祖秦始皇,《史記·秦始皇本紀》:“十月庚寅,蝗蟲從東方來,蔽天,天下疫,百姓納粟千石,拜爵一級。”

賣官,只有賣官,才是玩轉歷史的唯一辦法——很多人對賣官有著天然的成見,總覺得組織工作萬般神聖,怎會有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等赤裸裸的事情發生,根本就不明白,幹部的本質是要管用,而不是較真。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白道黑道,擺平事情就是正道。在錢最重要的時候,直接將幹部指標變成銀子,絕對是個不錯的主意。你只是一味充滿正義地反對賣官,提出問題又不解決問題,乾脆去開個微博職業罵人!

馬士英、阮大鋮主持的賣官鬻爵,當然可以議論議論。但是,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問題找出了一個解決辦法,沒有更好,那就是最好!

說起賣官鬻爵,其實也一直是中國政府的傳統優勢產業。這種封建政府的國家行為,自秦漢以來,在遇到財政危機的時候,或由於戰爭而軍費告絀,或因為災荒而財政拮据,總會英雄所見略同——歷代政府首先想到的,都是公開標價出售官帽,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換取足夠的財政收入。清代,估計是這項買賣的成熟時期,賣官的制度也基本完善了,時稱“捐納”,成為組織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儘管這是政府行為,畢竟存在負面影響。特別是有損政府形象,事後要花很大的精力在社會上重新洗衣腦,讓大家堅信,幹部是努力的,組織是公正的。除了政治影響,實用性也有問題:有資財而無才能之輩充斥官場,許多工作也不好收拾,工作畢竟是要些本事才能幹好的。所以,許多王朝都會把握節奏,發售一陣後就會捂售。你千萬不要以為這是賣醬油酷,家裡缺了才揣錢出門,店主還在那裡臉上堆笑向你問好。這得有機遇意識,明買遠比暗買划算,省錢也省事,並且也不存在打水漂的風險,你買到的說不定正是官帽價跌到拐點的便宜貨。

弘光元年建安縣五兩銀錠

在明朝,這項買賣時斷時續地開展過,不單是在弘光朝。明英宗時,宦官王振權傾天下,這老同志不厚道,“凡是想當官者,一律攫金進見”,讓國家都沒得到一點好處,當然是違紀。業務開展相當成功的,當數嚴嵩。他對經濟學的研究比較透徹,先買官壯大自己,再賣官收回成本,以買促賣,再以賣養買。史載,當年嚴嵩曾以“千輛資財,用以遺貴近”,買到中國最大的官帽——正國級的內閣首輔。這個不管他壞不壞,做官帽生意還是很誠信的,公平公正,“官無大小,皆有定價”,不是熟客就賣真貨,生客就宰人一刀。有的官帽賣的也是優惠價,如文官州判只收300兩。吏部官帽含金量高一些,售價相應高一些,郎中、主事開價3000兩,後來才猛增至13000萬兩,但終歸物有所值,不是泡沫,害人不踏實。

嚴嵩後來也受到了組織處理,因為他賣官鬻爵,與馬士英、阮大鋮所做的工作,畢竟是有本質區別的。

弘光朝賣官鬻爵,為的是解決燃眉之急,出於無奈。要用錢而沒有錢,生財之道,也只有變政治優勢為經濟優勢了。

馬士英、阮大鋮承包弘光朝的賣官鬻爵,擔心的不是社會反響問題,而是業務量能不能做上來。畢竟官場前景比較黯淡,預期收效要靠忽悠。花真銀子,買一張紙,跟買創業股是差不多的!

明代黃花梨官皮箱

但夕陽產業關鍵要看由誰來做。馬士英、阮大鋮的業務水平,跟售樓小姐肯定不在一個層次。官帽的經濟價值只是一個方面,除了這一層,虛擬價值可做點炒作。好在賣官鬻爵的社會基礎很深厚,科舉制度上市後,歷代封建帝王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以功名利祿來吸引、籠絡讀書人,讓做官成了眾多人的畢生追求。當官就算沒什麼好處,也會有人還要當官。幾千年的公益廣告,比央視賣酒的效果好多了。

理念,原本就不是理性。現在,國家在賣官,就是你的機遇。你歷經十年寒窗,又屢試不第,光給廟裡進香也不是個辦法,不如果斷出點血。頭上弄頂帽子,也好衣錦還鄉,光宗耀祖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