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電影《地道戰》,很多人會想到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冉莊地道。您可知,在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義井鎮山底村也有抗日地道,這裡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巷道最長的抗日戰爭時期地道。電影《地道戰》的很多故事情節就是取材於此的。
山底村抗日地道戰遺址,位於太行山南麓鼓山腳下,峰峰礦區西北12公里的山底村,距市區62公里。觸摸抗日地道戰遺址,戰火紛飛的戰爭場面彷彿就浮現在眼前。
山底村的地道源於南宋晚期。當年,金兵南侵,折騰的老百姓無法生存。山底村的家家戶戶在自己家裡挖出4米深、半米高低、10米長短、洞口自知的洞穴,這個洞穴就是“抗金洞”。金兵來侵犯時,老弱病殘就鑽到洞內,青壯年則上前線奮勇殺敵。
1942年,日寇吞食“掃蕩”越來越猖狂,三天兩頭對山底村進行“圍剿”襲擊。山底村黨支部動員群眾在原有“抗金洞”的基礎上,組織全村群眾深入開展大規模深挖地道工程。經過不到一年的艱苦奮戰,長15000多米的地道終於全部貫通。由於該村良好的土質,地道歷經7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成為我國保存最完整,路程最長,原汁原味的抗日戰爭時期的地道。
現在保存的地道主巷1626米,復巷304米,支巷13666米,大峒室2個,小藏身洞關口6個,陷阱4個,直通枯井的地道2條,通向西山的地道1條,洞洞相連,戶戶相通。另外還有輻射至附近王看、宿風等村的地道多條。
地道距地面5到7米,洞內高約1.2米—1.8米,地道主巷分上下復洞,洞口設開關蓋,既能防水又能防毒。每個拐彎處都留有槍眼、陷阱、暗堡,灶底、樹洞、水井、碾盤底、野地崖旁、都有偽裝的地道洞口。
山底抗日地道成為進可攻,退可守的地下戰鬥堡壘。當年,山底村百姓依託地道,成功粉碎日軍數十次猖狂的進攻和圍剿,消滅大量敵人的同時,也保護了自己,為當時扭轉戰局、擴大敵後根據地發揮了重大作用。也正因此,這個小村莊被載入抗日戰爭史冊,1944年11月21日,被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授予“抗日模範村”稱號。
大家都認為冉莊的地道“最正宗”,因為《地道戰》講的就是冉莊地道。可是您還不知道,上世紀五十年代,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電影《地道戰》時,採編組和攝製組曾多次在山底村實地考察、採訪,許多故事情節取材於此。迂迴洞口、河床地道、雙層地道等,都是山底地道的奇觀。圖為山底村抗日地道直通陳賡將軍指揮部。
迂迴洞口,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迂迴洞口,迂迴作戰。當民兵發現後方有敵人跟蹤時,民兵可通過迂迴洞口下去,敵人跟隨進入後,可通過槍眼刺殺敵人。
山底村有句土話:“關起門來打狗,堵住籠子抓雞。”山底地道利用槍眼、閘門、陷阱三位一體的優勢對敵人進行打擊,鬼子進入地道後,民兵到雙層地道的上層地道放下閘門,堵住路口,使敵人無法返回。向前兩米有陷阱,陷阱上是翻板,底部有竹筏。如遇翻板失靈,前方有槍眼,民兵在洞內通過槍眼,用紅纓槍刺殺敵人,使他們有來無回。
如今的山底村抗日地道戰遺址已經成為了峰峰礦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河南、山西、山東等地的遊客慕名前來參觀學習。讓我們再一次參觀山底村抗日地道,感受山底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偉大創舉和宏偉的地下工程,重溫山底人民保衛祖國、保衛家園與敵人浴血奮戰的英雄事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