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波打造北控的“全能戰士”:12號溫智豪一場踢四個關鍵位置

中甲聯賽第28輪結束,武漢卓爾提前舉起冠軍獎盃,延邊疑似最後時刻退賽……這些都是新聞的爆點,引發球迷熱議。但有多少人關注足球技戰術本身呢,這也是當前中國足球的浮躁之處。

中甲這樣的次級聯賽依然有亮點。高洪波和李鐵是中甲的亮點之一,當今中國足壇最優秀的本土教練展現和歷練的舞臺越來越少,高洪波無疑是球迷最關注的人,多少球迷因為高洪波而關注北控比賽,使得北控多了不少外地球迷。

在昨日北控燕京主場對陣呼和浩特中優的比賽中,有兩個現象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點是問題,球員在防守中認為越位就向裁判示意,而不去繼續完成或加強防守動作,自認為裁判會吹哨。

高洪波打造北控的“全能戰士”:12號溫智豪一場踢四個關鍵位置

開場第7分鐘,呼和浩特的長傳反擊到前場,北控拖後的左中後衛和左邊後衛舉手示意對方前鋒越位,千鈞一髮之際,兩名防守隊員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身為左中後衛的球員舉手示意越位同時放慢了速度沒有卡住對方前鋒,而從斜刺裡補防的左邊後衛加速用身體和對方前鋒進行了身體對抗,影響了前鋒射門的力度和方向,兩名球員衝撞倒地,呼和浩特未能打破僵局。這一有威脅的進攻被左邊後衛的及時補位和勇猛對抗化解,這位左邊後衛當時也舉手示意,但他並沒有降速並做出對抗防守的選擇。這球讓我想起本土後衛球員經常犯這樣的毛病,聯賽和國家隊比賽中這樣的苦澀記憶還真不少,而反觀這位發揮正常的左邊後衛卻是來自臺灣的寶島球員溫智豪(12號),讓我更感覺苦澀,其實我們只要發揮正常就能進步很多,好的結果也會更多。中甲這樣,中超其實也有不少這樣的案例,球員要敢於承擔責任。

第二點,是一個新的發現,也是這位北控的“12號溫智豪”。本場比賽高洪波排出4後衛,溫智豪出現在左後衛,與邊路快馬卜鑫搭檔左路。這並不是溫智豪常規位置,在我印象中上輪溫智豪首發出場,是第一次坐鎮左後衛(頂替停賽的球員)這一位置,發揮還算穩健,有一些助攻和精彩的防守補位和解圍,頂住對手的外援前鋒的多次有威脅的突破,給我留下了印象。而昨天這場比賽開場就飛身救險,讓我多關注了一下溫智豪的本場發揮。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這只是溫智豪本場比賽踢的第一個位置。隨著高洪波指導的三次換人,這位身披12球衣的溫智豪居然輪換了四個位置,這是高洪波對於整場比賽的一種調度,也是其對於這名身材並不高大也不算強壯但作風和技術能力都不錯的臺灣球員的信任。

上半場比賽,除了開場勇猛果斷的防守化解對方前鋒的近距離單刀射門,還有一次有威脅且巧妙的助攻給楊運,在防守和進攻中都能表現出沉穩和果敢的自信。上半場43分鐘,高洪波換下黃牌在身的王海濤,換上了本賽季正牌左後衛劉毅。於是,溫智豪被高洪波安排到後腰位置,這一位置是溫智豪熟悉的,防守活動範圍大拼搶積極直傳準確的特點得以發揮,並奉獻了一腳精彩的遠射。踢到60分鐘,高洪波做了第2次人員調整,用王建文換下右邊路的閆相闖,力圖繼續加強進攻,並對人員位置調整,王建文踢前腰,溫智豪接手閆相闖的右邊路進攻點,在這個位置上溫智豪沒有獲得太多的表現機會和時間。第76分鐘,北控取得進球后高洪波再次做出換人調整,用鄧卓翔換下左邊前衛卜鑫,鄧卓翔踢右邊前衛,而溫智豪被換到左邊前衛接替了卜鑫,多次與王建文、多米尼克、戈武完成配合,並險些利用一次肋部反插攻入一球。

高洪波打造北控的“全能戰士”:12號溫智豪一場踢四個關鍵位置

通過這場比賽我驚奇地發現,高洪波給北控帶來一位“全能戰士”。溫智豪踢滿全場,從左後衛—後腰—右邊前衛—左邊前衛,一位球員能在一場比賽中踢4個位置在我看過的比賽中還是非常少見的。我感覺,這不僅是高洪波的用兵智慧,而且與球員的特點和心態也有很大關係。看來,溫智豪是一位低調勤勉的球員,4次更改位置而發揮穩定,切換自如還說明這位球員的球商很高。這也許是高洪波喜歡的球員類型。

在2018年,我最欣賞的球員是法國隊後腰坎特,最欣賞的中超本土球員是中赫國安後腰池忠國,如果說池忠國是中超坎特的話,那溫智豪被稱作中甲池忠國顯然不算誇張。相信,溫智豪在高洪波麾下將成為更好的自己。

高洪波打造北控的“全能戰士”:12號溫智豪一場踢四個關鍵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