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閱讀此書,它讓你情不自禁地嘗試學術寫作"

編者按:《學術寫作指南》是奧克蘭大學高等教育學習和研究中心教授、主任海倫·索德(Helen Sword)繼《優美的學術寫作》(Stylish Academic Writing)後又一部聚焦學術寫作的作品。只是這一次,索德將自己的重點放在了寫書的人,而非寫作本身上。

為了寫作該書,索德對1223名院系教師、博士研究生、獨立學者進行了匿名問卷調查,並對100位傑出學者展開了深度訪談,從而對來自不同背景的學術寫作者們的習慣和情緒等有了較為具象的把握。她發現,這些學者的成功都基於卓有成效的四大“基礎習慣”——行為習慣、手藝習慣、社會習慣和情緒習慣。他們傾向的寫作時間及地點規劃、寫作技法的研習路徑、情緒管理方式富有個人特色,但與此同時又具有普適意義。

索德將以上“基礎習慣”比作“一個靈活且便於身體力行的築房計劃”。它不們僅有助於抬高學術寫作者個人習慣的屋頂,也會促成更加廣泛的機構和制度上的習慣提升。不過,在此基礎上,我們也不能忽視索德在本書最後提到的一點建議:儘管這些習慣為學術寫作打下了堅固的基石,但作為建造者,學會外加一點樂趣和幽默,或許還能將學術研究的工作場所改造成一個充滿活力的棲息地,進一步激發自己的創造力。那麼,何樂而不為呢?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該書的導言部分。如果你正為寫論文而備受折磨,或對未知的學術生涯感到恐慌,不妨一起由此進入此書,踏上改建“寫作之屋”的歷程吧。

另,值得一提的是,《學術寫作指南》也是三輝全新書系“你的文藝課”中首部和大家見面的書籍。該系列還包括《創意寫作完全手冊》《通俗文學完全手冊》《什麼是一首好詩:詩歌鑑賞指南》《看戲:戲劇入門手冊》《文學改編指南》,敬請期待。

"你一定要閱讀此書,它讓你情不自禁地嘗試學術寫作"

節選自《學術寫作指南:100位傑出學者的寫作之道》

剛開始準備寫一本有關成功學者寫作習慣的書時,我對目標物一點概念也沒有,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該找什麼。當時我已出版了兩本有關學術寫作的書,第一本羅列了“合適且齊整”的文章所具備的關鍵原則(《作家的習慣》The Writers Diet),第二本提出了“優美的文體”與“學術寫作”兩者並不矛盾,而是可以兼得的理想狀態(《優美的學術寫作》

Stylish Academic Writing)。可每每受邀同系裡的教授和研究生討論這兩本書時,我注意到有關句子結構和文體部分的談話,很快就偏轉到其它與寫作相關的問題,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教學任務已然繁重,家裡還有小孩,如何抽出時間提高文字表達呢?”),或一種進退兩難的局面(“很想採取更加個人化的語氣,可是博導不同意。”),亦或有關寫作的情緒(“喜歡寫詩歌和故事,可是學術寫作讓我覺得了無生趣,壓力太大。”)久而久之,我的學術興趣開始從紙面上的文字轉向寫作者,並且意識到我下一本書的重點將不會是寫作本身,而是寫著書的人。

接下來的四年,我對全世界一百多名學者和編輯進行了深度訪談和錄音。他們來自不同的學術領域,並且都是其中的典型。“典型”一詞如果放大,可包含傳統學術成就衡量標準之外的各類指標。除了那些擁有超凡的職業生涯和高量學術產出的“學術明星”,我還找到了其他頗具代表性的學者:有的學者不為大眾所知,來自少數文化、少數族裔和性別少數族群,他們不但在學術界生存了下來,甚至建立了繁榮的事業;有的學者在所屬領域獨闢蹊徑,走出一條超越傳統的道路;有的外國研究員母語非英語,卻在英語學術界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有的學者是思想的拓荒人,在各自領域裡開闢新方向,並做出卓越貢獻;有的學者敢冒風險,顛覆和挑戰了既定的學科陳規;有的學者是高效的溝通者,在學術領域之外同廣大讀者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係;有的學者是富於啟迪的教師,是慷慨的導師,他們致力於幫助同事和學生提升寫作技能;有的學者,事業正處於早期向中期過渡的階段,卻在學術與家庭責任之間取得了良好平衡,沒有其他學者在寫作生涯中常見的苦惱、焦慮和不確定感。(這難道不算是學術上的一種成功嗎?)與此同時,我還在全世界十五個國家五十多所大學和學術會議裡開辦寫作研習班,邀請其中1223名院系教師、博士研究生、博士後研究員和獨立學者參加匿名問卷調查,並對結果進行統計。他們並非本書的主角,卻構成了旋律背後宏大的交響。

我首先將所有被調查者劃分為兩類: “成功的寫作者”(精心挑選出的受訪者)和“艱難掙扎的寫作者”(參與我開辦“如何提高寫作產量”研習班的教師和研究生),並期待以上訪談和問卷能夠提供強有力的比較性數據。可就在此前,我開始意識到這一假設是多麼荒謬。不單單是因為兩組人群有很大重疊,把“成功的寫作者”從“艱難掙扎的寫作者”中分離,這本身就是把兩者錯誤的對立起來了。許多受訪者,包括取得終身教職並被學科內部同僚推薦的院系成員,對我最開始的研究方法也表示抗議:“我不明白您為什麼想找我聊;我並不是一名典型的高產量作者”,或者說“如果您想尋找一名文體優美的寫作者,不好意思我不是”,再或者是“說老實話,我寫東西的時候,真的很痛苦。”反過來,每一位參加過我主辦的寫作研習班和填寫過問卷的人,根據至少一項我的採訪標準,都會被打上“典型”的標籤。實際情況是,我希望本書的每一位讀者,都能從我對“典型”、“成功”和“高產”這些詞的寬泛定義中,找到某一處來對應自身。

如果一開始就設想,這項研究可以讓我對某一特定人口族群(如北美人相對歐洲人,女人相對男人,藝術史學家相對生物學家)特有的寫作習慣做出權威論斷,這種幻想很快煙消雲散。我收集了許多有意思的定性和定量數據,涉及所調查學術作者的背景、習慣和情緒,從這些數據中得出的洞見,形成了本書結構和內容的雛形。然而,在最前面的十幾篇訪談中,我意識到自己永遠無法自信滿滿的做出類似這樣的聲明:“科學家來自木星,人文學家來自土星”。相反,我越是在受訪人中找出許多前後一致的行為模式,我的研究就越是被他們豐富的差異所阻礙。

這種學術“定型”的無意義,有一天給了我重重的一擊。這天,採訪了兩名我這個領域的同事,他們新近獲得了由同一所職業協會(兩人都是其中的成員)頒發的同一個權威的學術獎項。若考慮年齡、性別、母語、教育背景、學術排名、研究領域和所屬機構等諸多指標,在眾多受訪者中,他們倆比其他任何人都要相似。可是兩人對學術寫作的情緒和態度卻大相徑庭。第一位傲驕自信,第二位謙卑禮讓;第一位熱情洋溢,第二位冷嘲熱諷;第一位明顯很喜歡寫作,卻總說起它的苦惱;第二位明顯掙扎著完成寫作,卻總說起它的愉悅。在進行一系列的連續採訪後,這兩個人作為獨特的個案提醒了我,像寫作這樣一樁如此精微、如此因人而異且人性化的事業,個性要遠遠大於其它變化因素。

有關學術產量的大部分書籍、網頁和博客,往往表達了這樣一種觀點:提高產量的方式僅取決於作者。這些資料的語氣要麼居高臨下,要麼頤指氣使,主導動詞往往使用命令式:你要每天寫;要每天在同一個地方寫;要在準備好之前就寫;什麼也別說,寫吧!這些方法對於有些寫作者,可能非常奏效,但是這種統一的規定也會引發自卑感和罪惡感,尤其對於一些滿懷希望的寫作者,他們就是無法在即定的規則框架內好好寫作。有關提高寫作水平的諸多書籍,圍繞其中的核心理念往往是一個清教徒式的想法:生產力標誌著一種個人美德。如果不能順利出版,就成了性格里的一項深層缺陷。

與之相反,本書採取了一個相對整體而廣闊的視角,其中提到的一些關鍵原則,反映了處於不同寫作狀況下成功學者的經驗和建議。本書的特點在於從實踐出發,旨在為寫作者提供動力和多種選擇。需要指出的是,我採訪的作者,抱持的態度都是靈活可變的,我將它們總結為“基礎習慣”:

行為習慣。成功的寫作者選擇時間和地點進行寫作的方式各不相同,這的確令人意想不到。不過好像人人如此。(關鍵詞:持續性、決心、激情、實用主義、毅力)

手藝習慣。成功的寫作者認為,寫作是一門手藝活,需要不斷的練習和培養,還要講究技巧和策略。關鍵詞:[創造力、技巧、藝術性、耐心、練習、完美主義(但不能太過了!)、終生學習的熱情]

社會習慣。成功的寫作者很少在完全孤立的狀態下寫作。即便在傳統的“唯一作者”制度下,寫作者也往往喜歡求助於人,如從同事、親友、編輯、評論員、讀者和學生當中獲取支持和反饋意見。(關鍵詞:共同完成任務、通力合作、慷慨、大方接受表揚和批評)

情緒習慣。成功的寫作者培養的思維模式,側重樂趣、挑戰和成長。(關鍵詞:積極性、享受、滿足感、冒險精神、適應力、運氣。)

《學術寫作指南》

副書名:100位傑出學者的寫作之道

[美] 海倫·索德 著

韻竹 譯

三輝圖書/人民日報出版社

ISBN : 978-7-5115-5661-5

三輝天貓專營店雙 12 上架

海倫·索德對全球100位傑出學者進行了深度訪談,發現這些學者的成功都基於卓有成效的四大“基礎習慣”,涉及行為、手藝、社會和情緒。本書通過揭示使這些學者成為優秀作家的習性、儀式和實踐,提供一系列有效的實戰策略,幫助學術寫作者從最基礎做起,培養自己的“基礎習慣”——

行為習慣——找到寫作節奏 克服拖延症

手藝習慣——掌握學術規範 增進寫作技巧

社會習慣——學會同行協作 排除溝通障礙

情緒習慣——獲得寫作樂趣 應對智識風險

關注三輝天貓專營店、購買《學術寫作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