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男籃的奮鬥與彷徨——時光浮沉,“籃”途何處

山東男籃的奮鬥與彷徨——時光浮沉,“籃”途何處

時間如同巨大的車輪,緩慢而又威嚴地碾壓過來。很多力挽山河的大志向,到頭來卻如螳臂當車。經歷了一輪七連敗之後,雖然山東男籃在本賽季的命運並未蓋棺定論;但以“多舛多難”來定義本賽季,也並無偏頗。

改換門庭之後,眼下的山東隊,一切都已大不一樣。回望二十年時光,山東籃球的名號仍然響亮,壯心猶在,旌旗烈烈。只是在諸多變故之後,很多人心生疑惑,誰能回答歸程在哪?

山東男籃的奮鬥與彷徨——時光浮沉,“籃”途何處

▲中國男籃94黃金一代,自左至右為:紀民尚、巴特爾、鞏曉彬、孫軍。



初心,江湖和好漢

2018年,很多文化大師離開,順便帶走了屬於自己的時代。為幾代人虛構出一個夢幻世界的作家金庸,在人間大鬧一場後,悄然離去。

他的筆下,有一個瑰奇的門派——逍遙派。這個門派的掌門人,除了武功奇高之外,還要面如冠玉,姿容英偉。也許是一種巧合,放眼中國籃壇,擔得起“逍遙王”這個外號的,也只有山東籃壇的代表人物鞏曉彬了。

鞏曉彬是山東男籃歷史上名氣最大的球員,“黃金一代”的代表人物。他的影響力,貫穿於上世紀整個90年代。曾經拿過CBA聯賽MVP、得分王等榮譽。鞏曉彬最早是踢足球出身,由於身材越長越高才改練籃球。未曾想,卻成就了他頗具傳奇色彩的職業生涯。從地方隊到國家隊,天賦出眾的鞏曉彬練出了一身過硬的技術。腳步、手感俱佳,是當時最具觀賞性的球員之一,一度被譽為“亞洲最好的二中鋒”。而在民間,球迷更喜歡他的外號——“逍遙王”。

1995年,CBA聯賽建立之初,彼時的市場環境跟如今大不相同。當時各隊的人才交流,遠不如現在那麼自由,外援的水平也無法真正左右戰局。所以,球隊的真正實力如何,比的還是本土球員的陣容厚度。擁有強大人才儲備的八一男籃,在當時扮演著統治者的角色。山東男籃帳下,以鞏曉彬為代表的“三駕馬車”,是聯賽中少數能跟八一男籃一爭高下的隊伍。

自古以來,山東盛產魁梧高大的漢子。鞏曉彬之外,球隊的主力中鋒紀民尚也是當時國家隊的常客。與鞏曉彬不同,紀民尚以精準中投和踏實作風著稱,從青年時便有了“老黃牛”的外號。再加上多次獲得搶斷王的後衛鞠維松,這三個人構成了山東男籃在聯賽初期的戰力來源。大部分時間,葉鵬成為了這支隊伍的主帥。

這樣一支本土化程度極高的球隊,優勢和缺點都很突出。好處是有實力人氣旺,很容易就成為城市文化的標籤,每場比賽都前呼後擁觀者如堵;弱點是容易固步自封,梯隊培養到管理質量,都很難提上去。總之,當時的山東男籃,在“大哥當家”的好漢情懷中,度過了激情燃燒的歲月。儘管也有些不如意之處,但每每懷想起來,猶如窖藏老酒,歷久彌香。

最初的幾年,山東男籃的主管單位是省體育局。1998年,第一個正式贊助商山東永安介入,與體育局一起共建山東男籃。這家地產開發公司,在球隊管理上並無太多的話語權,但也藉助“永安火牛”的聲名,被廣為人知。

2002年,山東永安轉讓股權,金斯頓正式接棒。金斯頓隸屬於山東黃金集團,主要生產陶瓷產品。而此時,山東男籃的“三駕馬車”相繼進入職業生涯的暮年。王治郅、姚明等後起之秀,踏上了NBA的征程。更廣闊的畫卷,更宏大的命題,正在中國籃球面前徐徐展開。山東隊,也迎來了吐故納新的時期。

外援,這樣混成“名宿”

山東男籃早期的外援,以實用廉價的東歐球員為主。2000年跟隨外教利馬斯來的後衛達柳斯,以及後來入隊的立陶宛同胞、中鋒洛蘭達斯,給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兩人雖然並不算是大牌球員,但作風強硬技術紮實。雖然位置不同,但都能組織也能得分,深得球迷的喜歡。也正是他們,給山東隊帶來了歐洲整體籃球的理念,減少了對球星的依賴。

在鞏曉彬等人相繼退出球隊之後,山東男籃對於外援的依賴越來越強。大浪淘沙,像阿爾斯通、埃利斯馬等一批在中國賽場打出名聲的美國外援,以其快速靈活、得分能力突出的特點,開始成為山東隊的選擇。2004年,一個身材粗壯的左手將進入山東男籃的視野。麥克·圖科,開始了他跟山東男籃合作的第一個賽季。

2006年,CBA推行職業俱樂部准入制,山東黃金集團取代金斯頓直接入主,正式獲得山東男籃所有權。山東黃金男籃俱樂部,也就此成為了黃金集團的一個二級公司。當時,山東黃金集團的領導王建華、時民,對男籃也是器重有加,常常到現場為球隊加油打氣。政策指引加上資本支持,山東男籃在進入聯賽十年後,進入了最為“職業”的時代。

這一年圖科迴歸,總經理葉鵬又選來了一個瘦高靈活,能裡能外的外援拉米扎納。這兩人特點互補性格開朗,每場都能給對手帶來強大的壓力,人稱“黃金雙槍”。

無論是達柳斯,還是圖科、杰特,都算不上天縱奇才,實力也很難稱得上CBA頂級外援。但這三個人的共同特點是,跟山東人很能處得來,毫無陌生感。達柳斯喜歡菸酒,跟山東隊友關係親密;圖科帶著拉米扎納,管葉鵬叫“爸爸”;而杰特,則是丁彥雨航等年輕球員的大哥。前有“71分先生”艾米特,以及後來的比斯利、勞森等球員,都比他們名氣更大,實力更強,但論到敬業踏實,前述幾位,更稱得上是“山東名宿”。

易主,賭今天還是未來

2014年,山東高速接手山東黃金,成為山東男籃新的贊助商。新東家的目標更高,提出了“三年奪冠”的計劃。高速男籃的自信並非沒有理由,首先山東高速的發展蒸蒸日上,開得出更高的價碼,而球隊的新生力量正在快速成長。更重要的是,當時山東高速的董事長孫亮、男籃俱樂部的老總李志科,都對體育有很深刻的瞭解。

接手以後,球隊的架構不斷更改。2014-2015賽季下半段,由於戰績沒能達到要求,主帥鞏曉彬下課。接下來一個賽季,功勳外援杰特在季後賽被換掉。2016年賽季伊始,球隊請來了史上最貴的大牌外援,曾有NBA總冠軍經歷的諾里斯·科爾。

一切都看上去很美。只可惜,科爾在參與的比賽中顯得水土不服,不得已球隊多次更換外援,陣容始終遊移不定。最後全靠丁彥雨航超水平發揮,球隊才勉強闖入季後賽。痛定思痛之後,在高速男籃的第四個賽季,球隊召入了張慶鵬、王汝恆、張春軍等內援,又簽下了勞森和莫泰尤納斯。亂世爭雄,畢其功於一役。

這支球隊,應該是自“三駕馬車”之後,球星味道最濃的一屆。常規賽,丁彥雨航繼續著驚豔表現,連續第二個賽季成為MVP。只是到了季後賽之後,勞森因為一心想回NBA,而一度滯留美國。加上丁彥雨航的積勞成疾,過度透支後,導致球隊倒在了半決賽的征程中。這套華麗陣容的失敗,直接引發了連鎖效應。很多籃球界人士認為,這幾年為了出成績,頗有揠苗助長的失誤。主帥亞歷山大·凱撒戰術單一,臨場應變能力不夠,過度依賴球星發揮,導致隊伍缺乏後勁,難辭其咎。

不管這種說法如何,一切已經無法挽回。在資本、人員都處於一個良好配置的關鍵節點上,山東男籃錯失了重鑄輝煌的最好機會。

於是在2018年夏天,一切都已經面目全非。丁彥雨航遠走NBA,追尋著可望不可即的夢想。隊長睢冉進入傷病名單,缺席整個賽季。凱撒的執教生涯,也畫上了句號。更重要的是,山東高速退出,以232萬的底價將山東男籃轉給西王集團。

表面上看,這只是一次很划算的收購而已。但從深層次看,從山東金斯頓、黃金集團到高速集團,背後的資本都是國有資產。足以保證球隊衣食無虞,而作為民企的西王集團,會怎樣經營球隊?很多人都打了一個問號。

上賽季高速男籃打入半決賽,吊足了球迷的胃口,而新賽季面臨人才流失的局面,西王男籃新任主帥吳慶龍,提出了“保八爭六”的目標。然而,球隊接連碰到困難,兩個外援先後受傷,山東隊一度以全華班出戰,遭遇了七連敗,排名跌出前十。匆匆接手的西王男籃,顯然還沒有摸到俱樂部運營的門道。

作為西王男籃俱樂部的總經理,紀民尚依然在奉獻著自己對於山東籃球的忠誠。他退役之時,現在山東男籃的年輕中鋒朱榮振,不過兩三歲而已。卻不知這些年輕人們,能不能接過大紀的衣缽,下一任旗手,又會是誰?

(本文刊於《齊魯週刊》總第984期14-15版。)

文字:李康寧

版式|初審:秦夢琪

複審:王欣芳

終審:王勝軍、袁超

山東男籃的奮鬥與彷徨——時光浮沉,“籃”途何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