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四川:構建“5+1”體系 促進工業與信息化融合

2019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四川:构建“5+1”体系 促进工业与信息化融合

2019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四川:构建“5+1”体系 促进工业与信息化融合

圖為東方電氣集團與成都客車聯合研發的氫燃料電池客車

2018年,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下,四川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各項部署,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推進製造強省建設,大力推動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全省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預計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8.3%左右,高於年初預期目標0.3個百分點左右;利潤增長20%左右,增速連續23個月保持20%左右增長。

2018年重點工作

(一)加快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深入推進製造強省建設,紮實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制定《加快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及與之配套的優化產業佈局、創新主體培育、發展產業金融、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等文件。落實省領導聯繫指導重點產業工作推進機制,成立16個重點領域產業培育工作專班,建立完善“省領導指導+責任單位主抓+工作專班落實”的工作機制。出臺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20條”措施,培育壯大一批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預計全年營業收入超百億元大企業大集團達66家。預計全年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飲料食品、能源化工、先進材料五大支柱產業營業收入增長10%以上,總量佔全省工業的70%以上。

(二)紮實開展“項目年”活動。狠抓項目引進和落地建設,突出強鏈補鏈延鏈,推進“5+1”產業開放合作發展,華鼎國聯動力電池產業化基地等474個產業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達1706億元。緊扣“5+1”現代產業發展,遴選一批具有重大支撐作用項目加快推進。狠抓新一輪大規模技術改造,深入實施智能製造、互聯網+、綠色製造、服務型製造,推進“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業投資結構持續優化,預計全年製造業投資增長10%左右,其中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產業投資分別增長15%左右。

(三)調整優化產業空間格局。推進“1+5”經濟區產業佈局,落實“一干多支、五區協同”部署,制定實施《關於優化區域產業佈局的指導意見》和產業佈局優化指導目錄,進一步明確各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門類和轉型升級突破方向,著力構建“幹優支強”的空間發展新格局。推進產業園區提檔升級,建立產業園區創新發展雲服務平臺,推進園區向特色化、專業化轉型提質,新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4家,累計獲批數量達20家。支撐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業經濟強縣達40個。

(四)持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實施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新組建工業雲製造、工業信息安全2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並積極創建國家級。加快協同創新步伐,支持四川電子信息產業技術研究院、四川哈工大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重大項目平臺建設,推動產業跨越升級。實施加強企業創新主體培育三年行動計劃,開展重點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行動,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預計全年高新技術企業達4000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突破1000家。加大示範推廣力度,狠抓新能源汽車等示範推廣,支持開展5G試點,推進5G與農業、教育、醫療等行業的深度融合應用,推動北斗產業加快發展。

(五)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鞏固打擊“地條鋼”成果,支持川威、德勝、達鋼等骨幹企業產能置換、轉型升級。加快綠色轉型發展,完成2.6萬餘戶“散亂汙”企業整治,預計全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5%以上。紮實開展企業降本減負,認真落實國家新一輪降成本政策,預計全年可為企業降本減負500億元以上。紮實開展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四川長虹、宜賓五糧液等3家企業新獲“全國質量標杆”。狠抓產融合作發展,推進成都、綿陽產融合作國家級試點和10個省級試點,在全國首創“支小貸”新型政銀擔合作模式,預計全年規上工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1個百分點左右。

(六)促進兩化深度融合發展。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開展“萬家企業上雲”行動,航天科工、阿里、華為等企業在川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智能終端應用推廣、5G示範應用等重大新業態項目成功落地,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虛擬現實等產業加快發展。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九洲北斗、積微物聯等5個項目成功入圍國家新型信息消費試點示範。實施工業電子商務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開展“服務型製造進園區”活動,積極發展工業設計。預計全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業務收入增長13%左右。

(七)全力以赴保持工業穩定增長。深入落實穩定經濟增長各項政策措施,制定實施促進一季度工業良好運行政策措施。推進百億大企業大集團加快發展行動,開展“現代管理送企業”市州行活動,建設“互聯網+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臺”。組織“四川造工業品一帶一路東盟行”“川酒全國行”等活動拓展市場。加強要素協調保障,2396戶企業納入電力直接交易,預計全年市場交易電量900億千瓦時,佔主網水電60%以上。

2019年工作思路

2019年,四川工業和信息化戰線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進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推進製造強省建設,加快構建以五大萬億元級支柱產業和數字經濟為主體的“5+1”現代產業體系,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保持工業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力爭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左右。

一是大力推進工業穩定運行。按照中央“六穩”要求,堅定信心,把握主動,持續跟蹤分析研判形勢,加強政策預研儲備,有效應對外部衝擊影響。完善因地因業因企分類指導和精準幫扶機制,狠抓增加值佔比前十大行業、產值前100強企業穩定運行。

二是大力推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發揮省領導聯繫指導重點產業工作推進機制作用,實施《加快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紮實推進產業鏈招商、創新發展、要素保障等重大事項,加快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食品飲料、先進材料、能源化工五大支柱產業發展,突破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16個重點領域產業。制定實施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意見,加快5G網絡試商用,爭創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三是大力推進工業投資和重大產業化項目建設。突出“5+1”產業,大力實施一批支撐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加快紫光成都集成電路、華鼎國聯動力電池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動綿陽京東方6代線、成飛航空整機產業基地等項目竣工投產。用好“投貸服”等手段,積極引導更多民間資本投資產業項目。搶抓國家政策窗口期,積極爭取一批重大產業化項目在川佈局。

四是大力推進產業佈局優化調整。落實“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戰略部署,實施《優化區域產業佈局的指導意見》,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產業版圖。突出“強鏈”“延鏈”“補鏈”,打造優勢產業鏈和產業生態圈,推進一批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和特色產業基地(園區)建設,產業園區集中度提升到72%。完善產業鏈佈局,積極爭取將汽車、裝備、家電、紡織產業納入長江經濟帶世界級產業集群培育。

五是大力推進產業創新能力提升。充分發揮四川省創新資源豐富的優勢,實施企業創新主體培育指導意見,推進重點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行動,引導企業和全社會加大投入。突出“5+1”產業重點行業領域,聚焦產業鏈一批核心關鍵環節集中攻關突破,支持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產業化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深化與央屬軍工企業和中物院戰略合作,打造軍民融合十大產業集群。

六是大力推進市場主體培育。實施“百億強企”“千億跨越”行動,開展大企業大集團跨臺階獎勵。推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出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意見和政策措施,開展中小微企業梯度培育工程,培優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孵化一批獨角獸企業和行業小巨人。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做大做強一批行業領軍企業。

七是大力推進工業綠色發展。聚焦工業領域汙染防治,進一步鞏固提升環保督查已銷號任務,積極開展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燃煤鍋爐清理,加快集中供熱設施建設。強化化工、鋼鐵、水泥、玻璃等重汙染行業准入管理。推進國家和省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實施綠色製造工程,創建一批國家級綠色工廠、園區、產品和供應鏈,促進工業綠色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

八是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提升政務服務環境,構建“最多跑一次”“最好一次也不跑”服務新模式。以“5+1”產業為重點,做好融資服務平臺建設,促進產融高效精準對接。制定實施降本減負工作方案,力爭為企業降成本和減負擔500億元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