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評選出的“北京80年代十大建築”,風格多樣,各具特色


改革開放後,北京的城市建設迅速發展,一大批有影響、有意義的建築在京城拔地而起。1988年,《北京日報》和《北京晚報》聯合主辦了“北京80年代十大建築”評選。這是獲得最多選票的北京圖書館新館,該館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可藏書2000萬冊,擁有閱覽室座位3000多個,其規模在當時僅次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居世界第二位。

評選採取群眾自發投票的方式,按得票多少選出的“十大建築”。它們是:北京圖書館新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中央彩色電視中心、首都國際機場候機樓、北京國際飯店、大觀園、長城飯店、中國劇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北京地鐵東四十條車站。這是1985年建成的中國國際展覽中心。

中央彩色電視中心位於美麗的玉淵潭湖畔,高136.5米。

首都國際機場候機樓是當時國內最大的候機大廳,其內各種現代化設施齊全。

位於東長安大街的國際飯店,建築面積12.6萬平方米,於1987年開業。

北京大觀園是依據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設計建造的古典文化園林,是拍攝電視劇《紅樓夢》的實景場地。在佔地13公頃的範圍內,40餘處亭臺樓閣、佛庵庭院配以山形水系、繁花名木、鶴鳴鹿啼,宛若人間仙境。

長城飯店是一座由晶瑩如鏡的玻璃幕牆組成的高22層的大廈,建築面積83000平方米,擁有1007間客房,是當時首都最豪華的賓館之一,深受商務旅行者和旅遊度假者的歡迎。

中國劇院1984年建成,是我國第一座現代化的大型歌舞劇院,也是舉辦各種大型文化藝術活動的重要場所。舞臺可根據演出的需要擴大或縮小,最多可容納1000名演員同臺演出。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坐落在“七七事變”發生地——北京市盧溝橋旁的原宛平縣城內,落成於1987年。當年基本陳列由3個綜合館、3個專題館和1個半景畫館組成,共有照片和資料3800件,文物5000件。

北京地鐵東四十條車站,是一座面積達26000平方米的地下立體交叉建築,加上地面的雙層立交橋,構成地下地上四層立體交叉。廳內米黃色圓柱、紫紅色地面、白玉色吊頂,色彩柔和協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